天桥陨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rujun 让地球物理仪器飞起来

博文

一本改变命运的书

已有 16028 次阅读 2009-4-17 23:26 |个人分类:我的经历|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科学, 命运, 学习方法, 中学生

很多人的一生充满了偶然因素。一些偶然因素甚至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就我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我偶然买了一本书,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还在农村干农活,过着天天和我老爸吵架的日子,也许到现在老婆也没有,更不说写什么博客文章了。我真幸运我当时买了一本改变我一生命运的书,下面我介绍是怎么回事。
 
我记得是我读初二第二个学期刚开学没有几天的一个周一。也就是1988年的春天,我班上一位姓胡的同学拿着一本书喊要卖。他当时说这本书是他哥在上海买的,很难得。他身边有几位同学,对他的喊叫无动于衷。我当时离他比较远,感到好奇,就走到他的身边,把他要卖的书拿过来一看,发现要卖的书很薄,叫《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定价0.21元。我当时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一看书名就觉得这本书很有用,我就说我要买。尽管当时我拿不出钱,因为没有其他同学要买,并且我也没有和他还价,而且是按原价买书,他就同意了。没有钱怎么办? 我想到了我一周五天的口粮(当时周六上半天课,但通常不吃午饭直接走回家再吃饭,每周准备五天的大米够了)—大米。当时我在贵州省思南县大坝场区大兴乡的官寨中学读书,学校食堂的任务就是帮学生把饭盒里面泡在水中的大米煮成米饭。每个饭盒上都写有班级和学生名字,饭煮熟后食堂的师傅就把饭盒端到木板上,学生把自己的盒饭拿来,加上从家里带来的酸菜或辣椒,就是每餐的饭菜。所以当时读书整个学期可以不花一分钱,只要自己带上大米和酸菜就行了。学校旁边有一个老太太在买瓜子和花生。我们都称呼她叫葵花子老太(贵州方言叫葵花子老baba)。学生没有钱就用大米换瓜子吃。贪吃零食并且父母不计较的学生每周多从家里拿一些大米,到葵花子老太那里换瓜子吃。我当时不吃零食,每周也就拿五斤米到学校。当时大米是一毛多钱一斤,我拿了将近两斤大米找到葵花子老太,说我不吃瓜子,你把把米换成钱给我吧。葵花子老太对学生很好,很爽快地同意了,秤了一下米的重量,算了两毛多钱给我。我马上跑回教室,给了我同学0.21元,买到了我用口粮换来书—《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不知道那一周我是怎么过的,每餐少吃一点米饭,也就挨过来了。
 
这本书是日本田崎仁著,马晓塘编译,198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总计71页的小书(后来我只记得书名了,书的详细信息是我从国家图书馆查到的。具体信息见后面的两个附图)。我拿着书一看,就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我记得书中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计划很重要,读书首先应该确立一个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要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结合,不要订不切实际的目标。2. 记忆有规律可寻。掌握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区别和联系,可以让你牢记你想记忆的东西。基本特点是刚开始要花长时间记,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复习一下,将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3. 读书要想办法加快速度,只要方法得当,一目十行不是梦。4. 要克服自己不喜欢的科目,书中提出了克服偏科的办法。在以后的课余时间里,我经常拿我买的书看,将书中介绍的方法应用到学习实践中。
 
这本的书效果是如此明显,以致她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当时官寨中学有两个班,每班大概有50个学生。我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是全班第18名,在班上成绩属于中等偏上。没有老师会来特别关注我这样的学生。得到这本书的帮助后,我初二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就窜到了全校第一名。当时的校长叫张运清老师。取考试成绩的那天,他在全校师生大会上讲:“真是不可思议,陈儒军同学怎么突然考了第一名。我以为老师打分或加分搞错了,我把他每科考试试卷都认真检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他确实考了第一名。大家要向陈儒军同学学习。” 张校长当然不知道,我为什么会突然考第一名。以后我的学习成绩在中学一直保持在全校第一名,直到我考上重点大学,这本书功不可没。
 
什么叫一本万利?世上真有这种事情!我就用1斤多米,换来我一生的幸福。比一本万利还强了很多呢。还有什么买卖比这个更好呢?我想不出来了。
 
 
图1 国家图书馆《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书字段名格式拷屏信息
 
图2 国家图书馆《中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书引文格式拷屏信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626-226718.html

上一篇:歌颂祖国 -有意思的组装作文
下一篇:发明专利申请的经验与体会
收藏 IP: .*| 热度|

4 武夷山 周涛 周春雷 刘凡丰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