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五四运动后,在我国民间,科学就成为一个褒意词。同时带有深不可测的含义。
在农村,如果一个人用比他人更省力的方法干完一件农活,则被夸奖为:他的方法很科学。此人也得意洋洋,并急不可待的介绍他是如何、如何想的。等大家也想明白了,这一方法及其改进也就在村中推广了。附近的村庄如果瞧不起这个人或这个村,推崇该方法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如果发现不采用这种方法太吃亏,则一定要想一个能保全本村门面的办法来采用。最简单化的办法就是贬低其为:算不上科学。说:算不上学问,我们早就想到,只是没去做而已。或:人人都知道,算不上是学谁的。
在边远地区,一个新的农具如表现出村中人没想到的功能(或工效),则被看成是科学产生的神器,对发明人(或制造者)充满崇敬之心。人们对其科学原理争相探问。
故在这里:科学就是能提高工效、省力、省时、简便等各种方法背后的道理。反之,不能提高工效、费时、费力、麻烦的各种方法就是不科学。
对清朝末年的失败战争,老年村民(1920年前生)的解释是:我们没有人家那么多科学。
落后的原因就是在科学上的落后。这是民间早就有的认识。
利用这一认识,假冒伪劣商品只要用科学术语或科学家的名号包装一下大做广告,就能得逞一时。近十多年的广告大轰大嗡已经使科学成为可疑词汇。因而,现在,科学是褒意词还是欺骗性词就成为一个问题。至少,对民间是如此。
今天,学术界对科学的认识到底比老年村民高多少呢?请不要生气!慢悠悠的讨论一下。
一般说来,多数人认为只要能被实验证明的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这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标准。如一个理论表达方式中有多个可调参数,则对一个非本质结果的论证可以利用可调参数来实现,即:数学上的拟合方法。原则上,任意一条实验曲线总可被某些函数项拟合近似。这种函数项的选择是任意的。因而,基于不同的函数项的选择就有不同的理论表达方式。故,这种观点有大的漏洞。
为克服这种方法中的漏洞,波普尔提出:可反驳性原则。认为,能被实验证明的理论不一定是科学的理论,而是能被本质性实验证明的理论才是科学的理论。何为本质性实验?能证伪该理论的实验。该实验是按证伪该理论而设计的,如未能证伪该理论,则判定为该理论为真,并等待进一步的证伪设计。
因而,为证实一个理论是科学的,必须设计本质性的实验,而不是满天飞的实验。
由于实验者有限的认识水平,可能这并不现实。但是,如果很多实验者基于本质性设计的实验都不能否定该理论,而是判定为该理论为真。则基于无偏归纳法,可以判定为该理论为真。
的确,目前的经典理论就是这样确立的。
但由此,并不能引出多数人认为的只要能被实验证明的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这一点。当然,科学的理论一定是能被实验证明的理论。
无论有多少非本质性实验“证明了”某个理论,都无法比一个本质性的实验的证明或否定有威力。因而,无理性基础的、满天飞的实验不是科学进步的推动因素。相反,借助于现象性的、非本质实验(魔术性表演),利用多数人认为只要能被实验证明的理论就是科学的理论,骗局就不可避免的一再出现。数值模拟的满天飞为这种欺骗性提供了温床。
这种欺骗性不同于实验者有限的认识水平而导致的自我欺骗。
无论是识别主观性的自我欺骗还是别有图谋的骗局,都不能离开理性的分析研究。理性的分析、将本实验与更多的已确立的理论间的关系对比、理性的推测等,将有助于发现该实验的非本质性。这样,只有与理性的分析、整理相结合的实验才具备本质性的实验特性。爱因斯坦认为,理性分析、整理和实验的巧妙设计是推动科学进步的两个基本点。对理性的轻视将阻挡我国的科技进步。
一旦对现有的理论和实验进行理性的分析、整理,则会出现不同的学术观点,表现为科学争辩。故,我国的缺乏科学争辩本身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理性的轻视。
无可争辩的是,离开实验证明的纯粹理性是不应提倡的。可是,从国内很多论文只是实验报告的形式而不敢(或无法)上升到理性的分析、整理也可看出这种满天飞的实验也是不应提倡的。
一般说来,多数人认为不能用经典理论证明的理论就是不科学的理论。但他们会小心的限定其范围。这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标准。如果一个理论的有效内涵与另一个理论的有效内涵不一致,则二者有相对的独立性,无法相互证明。但对于二者共有的有效内涵,则二者必须能相互证明。这是理论发展的经典途径。盲目的认为不能用经典理论证明的理论就是不科学的理论将是阻塞理论发展的毒药。
但是,由于对理论的有效内涵判别是不同的,因而大的争论将是正常的。
由于这一属性,对有效内涵的认识水平决定了不同的标准。也就有了不同的结论。此时,判断者名气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胜负。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科学发展的道路弯弯曲曲。这里,理性的原则是主要的。
利用科学与不科学的边界的模模糊糊,就可以建立伪科学。一种是无意识的。力图将科学与不科学的边界的模模糊糊归结为一种不可证伪的理论。它否定或回避实验证明的必要性。因而,按波普尔的说法:如对一个理论不存在(或不能设计)能证伪该理论的实验,则为伪科学。
另一种是别有用心的。为抛售自己的观点,随意性的利用或修改经典理论。利用科学与不科学的边界的模模糊糊,随意性的断章取义。
目前,有部分人把推翻经典理论作为我国科学进步的前提。并进而提出所谓的建立东方科学的口号。部分吓人名头的书也出版了。通过对其基本论点及论据的分析研究,就不难发现论者只不过是在推翻某些人或某些教科书对经典理论的表达方式或理解。而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经典理论,并将二者间的矛盾作为其基本论点及论据。这是反科学的主观唯心主义。
部分作者甚至于提出:如我建立的理论是错的、请提出批判;如提不出批判、则表明我的理论是对的。这是很可笑的主观唯心主义。对他们,一个正确的“科学理论”就是:不存在(或不能设计)能证伪该理论的实验。科学界称之为伪科学是必然结果。
一般地说,忽视实验作为检验标准的纯粹理性是很容易导向伪科学的。
总上:科学是理性的、通过有效内涵的扩大并抛弃原有理论的不科学部分而前进的,并始终坚持可证伪的实验证明原则。
模仿、随意性的利用或修改科学的理论体系,否定或回避实验证明的一套“理论体系”就是伪科学。
对伪科学,大多数人不予理睬。由于大多数人对主观上判断的不科学的理论也是不予理睬的。故伪科学的构造者一般地说会力图把自己的“理论体系”打扮成被掌权的名气大的判断者主观的判断为不科学的理论。通过这一途径来得到同情。这需要借助于媒体的张扬来实现。
如果一个人始终坚持可证伪的实验证明原则,则可以判断他不会去通过媒体来得到同情,更不会去张扬。而是在学术圈进行战斗。
因而,伪科学是相对好判断的。它不可能对学术圈产生危害,但是会使科学成为可疑词汇。
我国科学发展的主要障碍物是:放弃理性原则和/或放弃可证伪的实验证明原则;独立思考和/或独立自主判断的原则立场不坚定。
关于这一主题的丰富论述可参看本网武际可先生的博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7: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