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changZh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changZhang

博文

[转载]格陵兰岛

已有 6604 次阅读 2019-2-9 09:5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你所不知道的格陵兰岛 

http://www.sohu.com/a/293469290_726570


2019-02-05 23:40美国/美军/英国

格陵兰岛位于加拿大东北方向,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是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南北连接大西洋与北冰洋,西邻加拿大,东望北欧西欧,控制北冰洋进出大西洋的咽喉海域,可谓“通两洋、瞰两陆”。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格陵兰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

一、格陵兰概况

1、世界第一大岛

格陵兰总面积22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岛屿。格陵兰岛内冰雪覆盖达18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二大冰冠。

格陵兰南北长2670公里,东西宽1000公里,约4/5的地区在北极圈内。岛的最北端是莫里斯杰苏普角,位于北纬83度39分,是世界上最北端的陆地,距离北极点大约730公里。岛的最南端的费韦尔角位于北纬59度46分,相当于奥斯陆维度,比我国“北极村”漠河都要靠北。

2、冰海渔业丰富

格陵兰海岸线全长3.5万多千米,长而深的峡湾伸入格陵兰东西两岸腹地,形成复杂的峡湾系统。周边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沿海盛产200多种各式各样的鱼、甲壳类和贝类海产品。虾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每年捕获7万吨,占对外出口额的约80%。大比目鱼每年捕获2万吨。鳕鱼、鲑鱼和挪威黑线鱼也占有重要地位。政府全权所有的王家格陵兰公司几乎控制了格陵兰所有鱼类加工业。格陵兰每年捕获8万只环斑海豹。

目前格陵兰只开发了较少面积的渔场,渔产加工业规模也尚小,渔产生产加工环境清洁无污染是其核心竞争力。

3、北半球的寒极

格陵兰属阴冷的极地气候,仅西南部受西格陵兰湾暖流影响气温略微提高。该岛冰冷的内地上空有一层持久不变的冷空气,冷空气上方常有低压气团自西向东移动,致使天气瞬息多变,时而阳光普照,时而风雪漫天。除了位于格陵兰南部很少的几个河谷可以免受严寒侵袭外,内陆冰雪使整个岛屿处于极低气候,即使夏季全国平均气温也不超过-10度。气候严寒,冰雪茫茫,中部地区的最冷月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47度,绝对最低温度达到零下70度,是仅次于南极洲的第二个“寒极”。

4、冰川极度深寒

格陵兰冰盖面积约181.3万平方千米,约占格陵兰全部面积的83.7%,平均厚度约 1500 米,最大厚度达 3000 米,占世界冰量的7%~9%。它由南北两个穹形冰盖连结而成,冰盖边缘一直覆盖到海边,有许多冰川的冰舌伸向海面 ,在若干峡湾中形成许多冰山 。山脉与岛的东西两岸平行,东南的贡比约恩斯山高3700米。夏季,北极冰山向南漂浮到格陵兰沿海,给船舶航行带来不利影响,导致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冰川很可能也来自于这里。

由于气候寒冷,格陵兰岛屿上缺少树木森林,灌木丛、地衣和草地居多。越靠近格陵兰东部和北部,植被就越少。

5、人口发展情况

格陵兰拥有人口5.6万,可谓是地广人稀。因纽特人是格陵兰的主要民族,占其5.6万总人口的90%,其他人多为丹麦移民的后裔。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有超过三分之二人居住在迪斯卡湾的西海岸地区和中心地区。主要是受西格陵兰暖流影响,气候稍微温暖,海岸终年可以航行,渔业繁荣。

6、资源的聚宝盆

格陵兰岛上已知的矿产资源包括:黄金、铂族元素、钼、镍、稀土元素、钽和铌等外,还包括一些工业矿物,工业矿物是指无需精炼可便可直接用于工业生产的矿物质。格陵兰的铅、锌和冰晶石等矿藏具有经济价值。1970年代勘探出的铀、铜和钼矿前景看好,1989年又发现了特大型金矿,但气候和生态方面的顾虑严重地限制了矿产资源的开采。

除了矿石,格陵兰陆上和近海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仅格陵兰岛的东北部就蕴藏着310亿桶的石油储备。

二、格陵兰历史

1、格陵兰简史

1262年,格陵兰被纳入挪威王国版图。后因战争、黑死病等原因,造成挪威人口大量减少,挪威王国被迫将政府、大学等迁往哥本哈根,成立丹麦—挪威联合王国,国家权力逐渐被丹麦国王掌握。

1814年在拿破仑战争中失败后,丹麦国王与瑞典签署了《基尔条约》,将挪威割让给瑞典,但将挪威的三个属地──格陵兰、冰岛和法罗群岛划为丹麦的殖民地。

随着1944年冰岛共和国成立,如今丹麦王国的领土由丹麦、格陵兰和法罗群岛组成。根据丹麦1953年宪法规定:丹麦王国的主权事务由丹麦政府和议会负责,格陵兰与法罗群岛的自治权由丹麦法律而非国际条约确定。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分别于1948年和1979年成为丹麦的自治领。

当前丹—格关系的现状是:格陵兰拥有自然资源管理权、司法、警察权以及部分对外交往权;丹麦在格陵兰的防务与外交事务上拥有决定权。可以说,格陵兰自治既是丹麦与格陵兰长期博弈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丹麦无法继续对格陵兰实施殖民式管理的必然结果。

格陵兰的独立进程始于上世纪70年代。1973年,格陵兰跟随丹麦加入欧共体,但很快发现自己的渔业权益受到遥远的丹麦和欧共体的控制。这一事件促使格陵兰在1979年通过《地方自治法案》。该法案赋予格陵兰有限的自治权,而丹麦议会则完全控制格陵兰的内外政策、安全和自然资源,并规定了格陵兰可以从丹麦领土中分离出去的规则——首先,格陵兰人需通过全民公投的方式进行独立决议;其次,丹—格双方需达成协议,以处理独立事宜;第三,协议需要被双方议会共同批准并,举行第二次全民公投对独立决议进行认可。

2008年11月25日,格陵兰举行自治公投,75.5%的合法选票赞成从丹麦手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2009年6月21日,格陵兰的自治地位开始生效,获得了立法权和司法权、金融监管与审计权、对矿产资源开发和海空事务的管辖权,并与丹麦分享格陵兰油气开发的收益,格陵兰语取代丹麦语成为官方语言,是日即为格陵兰的国庆日。

丹麦则控制格陵兰的外交、防务和货币政策,每年给格陵兰自治政府34亿丹麦克朗的补助金,但随着格陵兰矿业收入的增加,补助金被逐年削减。时至今日,格陵兰成为一个内政完全独立,只有防务、外交事务暂由丹麦代管的国际行为体。自此,北极治理国际化与格陵兰的矿产资源开发已经成为促使格陵兰继续提高自治水平的可持续性动力。

2、英国美国争夺格陵兰

格陵兰是丹麦海外属地,1864年普丹战争失败后,国力急剧下降,维护海外领地的能力越来越弱。格陵兰作为世界第一大岛,宗主国丹麦的虚弱,自然引起其他强国的觊觎。

1920年,丹麦向英国提出,希望英国能够以官方形式承认它在格陵兰的全部权利。英国对丹麦回复,可以承认丹麦对格陵兰岛的所有权,但是如果日后丹麦变更其在格陵兰权利时,要优先保障英国的优先购买权。这些交涉内容带有明显的占有色彩,一旦局势有变,很可能导致丹麦对格陵兰权利的丧失。丹麦对英国失去合作信心,不得不转向美国。

为了试探美国态度,英国政府将与丹麦的交涉以照会形式传达给美国驻英国大使戴维斯,称丹麦政府请求英国政府承认丹麦政府对格陵兰的主权。英国上议院议员柯曾向美国大使出示给予丹麦公使回复文本:“格陵兰的地理位置重要性,让所有权问题对于大英帝国,特别是加拿大来说十分重要,英王政府因此认为,必须完成它对丹麦对格陵兰主权的承认。如果丹麦想处置其领土的话,丹麦会承认大英帝国拥有优先购买权。考虑到这一情况,英王政府准备立刻以官方形式承认丹麦对格陵兰的主权。”。在这份电文中,英国企图以确切口吻试图误导美国。

美国对于此事比较谨慎,在分析丹麦真实意图后,认为“优先购买权”并非丹麦本意,于是援引1916年8月4日签署的丹麦转让丹属维尔京给美国的条约中,美国政府的声明做回应——“美国政府不会反对丹麦政府对整个格陵兰岛上扩展其全部政治和经济利益”。并将之扩大解释,以表明反对英国在格陵兰扩张的立场。

1920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发报丹麦“美国政府无论如何不会选择去同意第三国政府优先购买格陵兰领土权利,即使是丹麦政府选择这样做。接下来就要考虑到什么样的原因会导致这样的转让。”美国政府认为,确保格陵兰战略要地不被战略对手控制非常重要,与其让弱小的丹麦控制,也不能让强大的英国控制。

为求法理正确,美国政府建议丹麦重新梳理历史档案,寻求证据。丹麦找到1776年3月18日涉及格陵兰的一条王家法令,该法令内容主要针对丹麦的贸易中转站点和猎捕海豹鲸鱼的站点。实际上,该法令只不过是在地理上提及格陵兰岛东西海岸线。然而,美国于1921年8月3日对丹麦的正式照会中承认这项法令的效力,支持丹麦从历史上就拥有对格陵兰的主权。丹麦正式表示没有兴趣转让它在格陵兰岛上的利益。

3、美国德国争夺格陵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是为了争夺这样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美德两国进行了一场秘密战争。

1940年,大约有2万人散居于格陵兰岛的西南海岸,丹麦宣布对该岛拥有主权已有好几个世纪。1940年4月9日,德国突然对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发动空袭,毫无准备的丹麦政府当天就签署了投降书。丹麦的沦陷使美国十分紧张,国务院紧急约见丹麦驻美国大使考夫曼,主动要求出售武器给格陵兰地方当局以保护冰晶石矿山,考夫曼十分赞同该提议。

虽然得到了美国提供武器的保证,但格陵兰地方当局仍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英国军队抽不出多余的部队来保卫格陵兰岛,美国军队又碍于中立不好直接出兵。格陵兰岛总督布伦只好宣布丹麦被纳粹占领期间格陵兰独立。1941年4月9日,丹麦大使考夫曼不顾德国控制下的丹麦政府的训令,与美国达成协议,允许美国军队登陆格陵兰岛。随后,美军派出巡逻船开赴格陵兰岛的东海岸巡航。不久,总督布伦要求美国派出更多的部队,以防德军在格陵兰岛登陆,在美国和格陵兰岛地方当局的努力下,一支被称为“格陵兰军”的雪橇巡逻队组建起来,该部队由9000人组成。

美国参战后,纳粹德国注意到了格陵兰岛的重要性,对纳粹来说,在格陵兰岛上建造一个气象观察站相当有用,不仅能给德国海军潜艇提供补给,还能预告欧洲战区的气象状况。1943年春季,雪橇巡逻队的一名丹麦士兵在格陵兰岛东海岸遭遇一名纳粹军官,他制服了这个德国人,经过1个月时间,将这名德国军官押送给美军。经过审讯,美军得知德国人已经在岛上建立了一个气象站,美军立即派出26名陆军突击队员和3名丹麦向导带着40条雪橇狗,摧毁了该气象站。不久,雪橇巡逻队队员又在格陵兰岛东海岸发现了一个德国基地。由于自身力量有限,他们召来美军轰炸机对纳粹基地进行轰炸,迫使德国人放弃了基地。

1944年7月,雪橇巡逻队在格陵兰岛东海岸发现了一个较大的德国气象站,然而德国人竟在美国海岸警卫队到来前全部撤走。美军在被德军放弃的基地发现了伪装的建筑物、储存的汽油、军火和通信设备。虽然美德两国在格陵兰岛的战斗长期以来鲜为人知,人们一直忽视格陵兰岛的作用,但实际上在1944年6月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战役中,格陵兰岛的盟军气象站为登陆所提供的气象资料对登陆战役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格陵兰地缘

1、扼守大西洋和北冰洋航道

格陵兰地处北冰洋与北大西洋的交汇处,东临丹麦海峡和冰岛,西接巴芬湾和加拿大北极群岛,地处北极东北航道、西北航道与中央航道的交汇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格陵兰、冰岛与英国之间的水道——即“GIUK缺口”是美苏和美俄战略较量的重要竞技场。

在整个冷战期间被称为“GIUK缺口”的北大西洋水道,其西侧是格陵兰与冰岛,东侧是英国。GIUK缺口,是俄罗斯北方舰队通往其北大西洋和它所有南方重要战略利益的咽喉点。通过GIUK缺口,俄罗斯战舰才能从冰冷的北方水域进入东地中海。如果美国舰船将大量部队和物资送去欧洲,必须穿过俄罗斯潜艇和水面舰艇遍布、飞机在空中穿梭不止的大西洋水域。这里是俄罗斯南下的通道,是北美洲与欧洲关联之处。

2、图勒空军基地

早在二战期间,美国就看到了格陵兰的战略地位,于1946年试图以1亿美元购买该岛遭到丹麦的拒绝。冷战伊始,格陵兰图勒空军基地就成为美国北极战略的重要锚点,负责为B-47、B-52战略轰炸机提供服务。

图勒空军基地位于北极圈以北约1120公里的地方,格陵兰岛西北海岸,在图勒北部60公里处。正好处在莫斯科和纽约的战略中间点上,拥有格陵兰岛唯一的深水港;有两条3000m长的全天候军用机场跑道,即使是最大的轰炸机也可以着陆;最重要的是,其有先进的雷达和卫星设施。

如今,美军在图勒驻有第12空间预警中队,负责管理AN/FPS-120相控阵雷达,严密监视北极上空的所有飞行器,并向美国军方提供全球洲际导弹的攻击评估报告,为美国和加拿大北极地区的军事基地提供后勤支援,执行美加丹三国的北极联合巡查任务。

在冷战时期,图勒空军基地是美国战略和象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国长途轰炸机的加油点,同时基地也起到防御作用,美军士兵可以拦截前往北美的俄罗斯轰炸机。随着2013年12月俄罗斯正式部署北极部队,美国也随之扩大了在格陵兰的军事规模,通过设立弹道导弹预警系统,能够在电离层发射恒定电波击毁试图飞越北极地平线的导弹,以进一步巩固北约对俄罗斯的“双钳攻势”。图勒成为美国对抗俄罗斯的军事集结待命区,格陵兰也再次成为美俄北极对抗的前沿阵地。

3、扼守西北航道

西北航道,由大西洋经北极群岛(属加拿大)至太平洋。由格陵兰岛经加拿大北部北极群岛到阿拉斯加北岸的航道,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短的航道。

相较于经巴拿马运河连接东北亚和北美东岸的传统航线航程缩短约20%。以上海至纽约为例,经巴拿马运河的传统航线航程约10500海里,而经西北航道航程约8600海里,可节省约7天航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融化加快,航道通航的时间窗口也在不断延长。

取道西北航线,从我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比现在经巴拿马运河的太平洋航线要缩短三分之一的航程,大大地拉近了北大西洋和东北亚国家之间的距离。航道一旦开通,将直接改变世界海运格局,同时对国际贸易、世界经济、资本流动以及能源开发将产生深远影响。

END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9-1161304.html

上一篇:[转载]高清全球海底地图
下一篇:[转载]公交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收藏 IP: 36.102.22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