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同济·四平航空科普进社区”活动开展得很圆满。
以下是学生给学校微信公众号撰写的微文:
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是高校的社会责任。高校师生走进社区,向基层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式。为活跃社区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同济大学新生院师生面向大众科普航空知识,特举办同济·四平航空公益亲子活动。3月11日,在上海市力学学会指导下,同济大学新生院师生携手四平街道阜新路睦邻中心,给街道孩子们及其家长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线下科普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首先由同济大学沈海军老师开展题为《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的科普讲座,为社区群众孩子们揭开古印度文明飞行器的神秘面纱;然后是在新生院学生的现场指导下社区孩子们完成维曼拿模型的制作,在动手中加深对维曼拿飞行器的体会;最后是由睦邻中心周鹤莉老师向孩子们赠送主办方珍藏的航空科普书刊。
本次活动于3月11日下午14:00-16:30在四平街道阜新路睦邻中心进行,协办单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通过自己的三个学术视频号进行现场直播;活动同时受到上海电视台、新闻晨报关注,相关媒体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拍摄和采访。
一、活动筹备
为了能够使得活动顺利进行,活动当天上午9:00,沈海军老师便召集新生院的同学们聚集在微小实验室内,讨论活动的细节,对每位同学的任务做出了详尽分配。接着,大家便忙碌起来,准备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同时对下午所要制作的模型—古印度维曼拿飞行器进行了预先练习。
图1 新生院同学们筹备活动,制作维曼拿模型
下午13:00,同济师生们老早就来到了阜新路睦邻中心,中心的工作人员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协助我们布置现场,调试投影以及视频直播设备。
二、科普讲座
下午14:00,60余名小朋友及其家长们陆陆续续来到睦邻中心活动室,沈老师开始了精彩的《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讲座。从人类最早的飞行器说起,介绍了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的起源,并给现场的听众传阅了自己翻译的古印度飞行器手稿;详细阐述了维曼拿,包括维曼拿的外观,制作过程,飞行员的衣食住行,激发了小朋友们的兴趣。之后沈老师讲解了古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与维曼拿,向听众们讲了许多古印度关于飞行器的神话故事,小朋友们对这些从没听说过的故事充满了好奇,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讲座最后,沈老师向听众们介绍了同济大学关于古印度维曼拿的研究成果,在场的小朋友及其家长们赞不绝口。
图2 沈老师科普讲座现场
三、维曼拿模型手工制作
讲座结束后,活动进入第二个环节--手工制作古印度飞行器维曼拿模型,这个模型是由沈老师亲自设计。沈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制作步骤,之后新生院的志愿者们为每位小朋友发放制作过程所需要的工具,包括剪刀,双面胶及图纸。在家长及志愿者们的协助下,小朋友们按照沈老师的讲解,先裁剪飞行器各部件,然后用胶按顺序粘贴粘;经过一小时的努力,50余小朋友和家长终于成功做出了自己的模型。沈老师查看了大家的作品,频频点头,对大家的成果非常满意。
图3 新生院师生们协助小朋友制作维曼拿模型
四、圆满结束
活动最后,睦邻中心周鹤莉老师还给小朋友赠送了活动举办方精心准备的《航空世界》等科普书刊。小朋友和家长们很开心,表示感谢,恋恋不舍地离开前,纷纷向新生院师生们询问,还有没有下一次类似的活动。
图4 给小朋友赠送书刊
据悉,本次活动线上收看直播的人数为2700余名;加上上海电视台、上海杨浦,以及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公众号社区公众号等媒体宣传,间接受众预计会达到30余万人次。本次活动立足“三全育人”,锻炼了新生院同学们的社会参与能力,激发了同学们对航空科学的憧憬与热爱,为社区科普了航空知识,在社区小朋友们心中埋了一颗挚爱航空的种子。
供稿:程博文 时晓宇
新生院志愿者:陈晓坤 张泽凡 齐梦浩 段慧雯 谢程鹏 包思骋 程博文 时晓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6-8 04: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