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chun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chun 孙迎春,河北人。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文

2014山东省高校翻译理论书法比赛通知

已有 4110 次阅读 2014-6-22 15:30 |个人分类:翻译理论书法|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比赛, 2014, 山东省, 翻译理论书法

                            2014山东省高校翻译理论书法比赛通知

        Contest in CollegeTranslation Theory Calligraphy (CCTTC)

 

由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承办的“山东省高校翻译理论书法比赛”将于20141017-18日进行评定。分硬笔书法、毛笔书法两种。每位参赛者邮寄1幅作品。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12名,由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颁发。在此基础上将以全国性学术组织名义在适当时间举办中国高校翻译理论书法大赛

作品及评审费邮寄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宁夏路308青岛大学外语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联系人:葛鹏:18561751790;王魏:13210828717 ;田梦轩:15963007489

邮箱:fanyishufadasai@163.com

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山东省高校本、研各年级同学中的书法爱好者。同时欢迎外省市高校书法爱好者友情参加,一视同仁。

2.硬笔书法请用A41-3张,不打格,以蓝色或黑色硬笔书写。

3.毛笔书法书体、字数、横写竖写不限,所用宣纸控制在两页之内。

4.书写内容必须是正式出版的翻译理论书籍、文章中的翻译理论话语或段落,字数不限。

5.姓名、班级、邮寄地址、email地址、手机号码、通讯方式以铅笔写在末页右下角背面。

6.每位参赛者交报名费、评审费30元。汇款地址与收款人同上。

7.本通知及附录内容亦见青岛大学外国语学院等各承办学院网页、翻译理论书法网.cn科学网孙迎春,附件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可以另外从翻译理论书籍、论文中选择寓意深刻,论述精辟的句、段作为书写内容。

 

 

 

 

                                                山东省国外语言学学会翻译学专业委员会

 

                                                                         20145

 

 

附录1:书写内容参考

附录22014山东省高校翻译理论书法比赛    报名表

附录32014山东省高校翻译理论书法比赛报名汇总表

 

 

附录1书写内容参考:

1一书到手,经营反复,确知其意旨之所在,而又摹写其神情,仿佛其语气,然后心悟神解,振笔而书,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而止,而曾无毫发出入于其间。夫而后,能使阅者所得之益,与观原文无异,是则为善译也已。(马建忠语)

 

2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the transmigration of souls),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应该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钱钟书语)

 

3.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以实际工作论,翻译比临画更难。临画与原画,素材相同(颜色,画布,或纸或绢),法则相同(色彩学,解剖学,透视学)。译本与原作,文字既不伴,规则又大异。各种文字各有特色,各有无可模仿的优点,各有无法补救的缺陷,同时又各有不能侵犯的戒律。像英、法,英、德那样接近的语言,尚且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中西文字的扦格远过于此,要求传神达意,铢两悉称,自非死抓字典,按照原文句法拼凑堆砌所能济事。

In terms of effects,translation should be the same with copying paitings, for what is searched foris spiritual similarity rather than formal similarity. However, when it comesto the practical work, translation is much more difficult than copyingpaintings. The copied paintings employ the same materials (e.g. colors, canvas,paper or silk) and the same rules (e.g. chromatology, anatomy, perspective)with the original ones, while the translated works and the original works arecomposed of different words and by different rules. Every language has its owncharacteristics governed by inviolable rules, with some imitable merits andsome irremediable shortcomings as well. There are untranslatable points even betweenEnglish, French and German, which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in many ways.Therefore, in the case of 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s,which are so much more different and in conflict, it is far from enough todepend on dictionaries and follow the original grammars to convey the spiritand express the idea. (傅雷《高老头》重译本序)

 

4“神似”,也即“传神”,顾名思义,就是传原文的精神,透过字面,把字里行间的意蕴曲达以出。《周易·说卦》里有言:“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以论翻译,不妨套用这句话的格式:“神似者,妙悟原文而为译者也。”(罗新璋语)

 

5我国的译论,原作为古典文论和传统美学的一股支流,慢慢由合而分,逐渐游离独立,正在形成一门新兴的学科——翻译学。而事实上,一千多年来,经过无数知名和不知名的翻译家、理论家的努力,已经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罗新璋语)

 

6翻译家研究或曰翻译主体研究,在整个翻译研究框架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80年代初期,在我开设的翻译课中,为讲解的方便,我曾提出宏观翻译学与微观翻译学框架。这是一个涵盖若干方面、具有若干层次的翻译学研究大系统,主要包括元翻译研究和泛翻译研究两大类;在这两大类之下,尚有若干子系统,例如翻译本体理论研究、翻译技巧研究、翻译作品研究、翻译家研究、翻译史研究、翻译文学研究、翻译文化研究、翻译相关学科研究等。  

Study of individual translators,or that of translation subject, is a must in the whole picture of translationstudies. Early in the 1980s I proposed a framework of translation studies forinstruction’s convenience, which consists of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aspects. It is an all-inclusive system with layer-upon-layer of subsystemsunder the two umbrella headings of metatranslatology and general translatology. Under these twoheadings are some subsystems, among which are native translation theory,translation technique, translated works, individual translators, translationhistory, translated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culture and neighboringdisciplines.

(辜正坤:《翻译主体论与归化异化考辩》)

 

6文学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茅盾语)

 

7.赵郎谓译人曰:“《尔雅》有《释古》者,明古今不同也。昔来出经者,多嫌胡言方质,而改适今俗,此政所不取也。何者?传胡为秦,以不闲方言,求知辞趣耳,何嫌文质?文质是时,幸勿易之。经之巧质,有自来矣;唯传事不尽,乃译人之咎耳。”众咸称善,斯真实言也。遂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时改倒句,余尽实录也。(道安语)

 

8.识见超卓的前辈翻译家,已为我们建立我国的翻译理论体系奠定最初的基石。我们应当开创新局面,在虚心学习国外先进译论,善于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发展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建立卓然独立于世界译坛的翻译理论体系!(罗新璋语)

9.译事之信,当包达、雅;达正以尽信,而雅非为饰达。依义旨以传,而能如风格以出,斯之谓信。支严于此,尚未推究。雅之非润色加藻,识者犹多;信之必得意忘言,则解人难索。译文达而不信者有之矣,未有不达而能信者也。(钱钟书语)

 

10意境创造的极至就是创造含蓄美、朦胧美,也就是模糊美。

The sublime ideorealm iscreated when the artistic beauties are implicit, suggestive and scarcelyperceptible.Sun YingchunA C-E E-C Verbal Forest ofTranslatology

 

11译学词典是译学工具书,知识类译学词典汇集译学理论概念及各种译学事物知识,按某种次序排列,描写译学的不同侧面或历史与现状,解释各词语所指称的概念和事物,为读者提供了解和研究译学的相关信息。(孙迎春:《译学词典论》)

 

12.从各个不同角度研究翻译的各门学科,可以总称之为翻译学。翻译学的核心部分是翻译的语言理论,围绕这一理论还有翻译研究中的其他流派,如文艺学派,心理学派,数控论派等等。(巴尔胡达罗夫,转引自谭载喜)

 

13.翻译也是一种创作,至少是一种“有限的创作”。同样,创作也可能视为一种“不拘的翻译”或“自我的翻译”。在这种意义下,作家在创作时,可以说是将自己的经验“翻译”成文字。(余光中语)

 

14.译者在翻译时,也要将一种经验变成文字,但那种经验已经有人转化成文字,而文字化了的经验已经具有清晰的面貌和确定的涵义,不容译者擅加变更。(余光中语)

 

15.翻译学是研究翻译的科学。翻译学是一门与符号学、文艺学、社会学、心理学、信息论、数控论,尤其是语言学等多种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综合性科学。(谭载喜语)

 

16.翻译学作为一门科学,其基本任务是对翻译过程和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进行客观的描写,以期揭示翻译中具有共性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然后加以整理使之系统化,上升为能客观反映翻译实质的理论。同时,它又把通过描写、归纳而上升为理论的东西作为某种准则,以指导具体的翻译工作。这就是译学理论的两个功能,即它的描写功能和规范功能。(谭载喜语)

 

17.综合起来看,翻译学的具体研究对象首先应包括:(1)翻译的实质;(2)翻译的原则和标准;(3)翻译的方法和技巧;(4)翻译的操作过程和程序;(5)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如目的和手段的矛盾,内容和形式的矛盾,作者与译者与译文读者的矛盾等等。(谭载喜语)

 

18.中国翻译理论体系的建立应该立足于中国:不失中国特色,不悖汉语的特征,不漠然于中华文化发展之所需。(刘宓庆语)

 

19.中国人针对汉语的异质性建立起一个翻译理论体系来,就是对翻译科学和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因为说汉语的人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刘宓庆语)

 

20.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美国奈达语,谭载喜译)

 

21.译即易,谓换易语言使相解也。(唐朝贾公彦语)

 

22.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音虽似别,义则大同。(宋法云语)

 

23.真正精妙的翻译,其可宝贵,实不在创作之下;而真正精妙的翻译,其艰难实倍于创作。(茅盾语)

 

24.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严复语)

 

25.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鲁迅语)

 

 

 

 

 

 

 

 

附录2:

 

 

2014山东省高校翻译理论书法比赛报名表

                               

姓    名

 

性别

 

专业

 

学校

 

年级

 

班级

 

手    机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邮编

 

作品名称

 

备注

 








 

 

 

 

 

 

 

 

 

 

附录3:

2014山东省高校翻译理论书法比赛

报名汇总表

 

序号

姓名

学校

学历年级

联系方式

作品名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50-805589.html

上一篇:草书与翻译
下一篇:绛树青琴 殊姿共艳
收藏 IP: 222.174.21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