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与谷超豪先生只是一面之识。
那时笔者刚到美国读书。谷先生应我们当时的系主任朱家鲲先生之请去讲学。我在走廊遇到两位先生,朱先生介绍说:这是我们刚来的学生王晓钢。谷先生伸出右手,说:你好!我,复旦的谷超豪。
如此而已。
后来谷先生出长中科大。听那里来的朋友们说:邵逸夫第一个想建的“逸夫楼”是在科大。但是找到合肥去,谷先生却摇头婉拒了。
当时很有些人觉得谷先生有点“迂夫子”——看看现在各个学校都有那么一两座“逸夫楼”、“逸夫馆”!可是前些日子清华的真维斯楼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笔者忽然觉得,中国现下缺少谷超豪先生这样的学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346-586829.html
上一篇:
“蛟龙”载人潜水、“神九”载人飞天的几个电动力学问题下一篇:
50年不变与15年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