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进化论-刘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feng

博文

互联网大脑的情绪、智商和梦境--互联网神经学系列第四篇

已有 7535 次阅读 2015-3-11 19:12 |个人分类:互联网进化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心理学, 互联网

这是互联网神经学系列的第四篇文章“互联网大脑的情绪、智商和梦境,互联网神经心理学”

1.互联网神经心理学的提出

我们在互联网神经学系列的第三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互联网大脑的架构和运行机理,既然互联网正在形成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组织结构,那么互联网也应该具备心理学现象,显示出喜怒哀乐情绪,智商,知觉、认知,智商等现象。

这就是互联网神经心理学的起源,互联网神经心理学(Internet  neuropsychology)就是从互联网的类神经结构角度分析互联网大脑的心理学问题,研究互联网是如何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如何反映社会关系,如何产生属于互联网大脑的类心理活动。

2.神经心理学的简要介绍

一句话简单的说“神经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与人脑之间关系的学问。古人用灵魂与肉体的关系来说明心理活动的种种性质,以猜想的形式萌发了古代的神经心理学思想。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分析曾把心理过程分为感觉、知觉、幻想、注意、记忆、认识活动等多种;


在经历超过2000年的不断实验和探头,到1929年,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波林第一次提出神经心理学这一名称。此后,科学家开始了十分细致的临床研究和实验室工作。直到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1973年出版的《神经心理学原理》,这个学科的基础才算真正奠定。

现代神经心理学中另一位突出贡献者是斯佩里。他把猫、猴子、猩猩联结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纤维割断,称为“割裂脑”手术。1961年斯佩里设计了精巧和详尽的测验,发现大脑两半球机能的不对称性,右半球也有言语功能,从而更新了优势半球的概念。裂脑人的每一个半球都有其独自的感觉、知觉和意念,都能独立地学习、记忆和理解,两个半球都能被训练执行同时发生的相互矛盾的任务。斯佩里的研究,深入地揭示了人的言语、思维和意识与两个半球的关系,成绩卓著,获得了1981年度诺贝尔医学奖。

3.互联网大脑的心理学表现

1)互联网大脑的情绪问题

目前从互联网所包含的应用看,能够产生类似人类情绪的部分主要发生在社交网络中,譬如新浪微博,腾讯微信,Facebook,twitter等,这些巨型社交网络连接了数十亿人类,而且未来可能进行进一步的融合,

社交网络不但连接了互联网用户。更连接了这些用户在文字,图片和视频中表达的情绪,当这种情绪通过关系链产生传播和共振时,互联网大脑的情绪就具备了研究基础。

大部分时间里,社交网络中发生着千万种的情绪释放,虽然可能局部有激烈的情绪节点爆发,但如果此时没有哪一个情绪能占到主导位置,那么从大尺度看,整个互联网大脑可以认为是处于平静情绪状态。

但发生重要事件引发社交网络某种情绪集中爆发时,互联网大脑就会表现出显著的情绪,例如乔布斯去世的趋势引发的悲痛情绪,中国奥运会获得第一名引发的高兴情绪,关于雾霾报道引发的担心情绪

2)互联网大脑的左右脑分工问题

作为神经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斯佩里通过裂脑实验发现人左右两半球机能分工的不对称性,右半球也有言语功能,但每一个半球都有其独自的感觉、知觉和意念,都能独立地学习、记忆和理解,这种现象也同样发生在互联网神经心理学领域。

我们在第三篇系列文章中提出以百度,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将进化为互联网的左大脑,强于理性,字符,规则;以微博,微信,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进化为互联网的右大脑,强于感情,交互,认知等。

根据斯佩里的理论,每一个半球都有其独立的完整的功能,但有不对称分工,从互联网发展看,互联网大脑也有此迹象,例如谷歌在强于搜索引擎的同时也发展出自己的社交网络G+,腾讯强于社交网络,但通过收购搜索引擎搜狗,与微信等应用进行深入关联。由此可见,百度发展自己的社交网络,facebook,twitter发展自己的搜索引擎,在未来是顺应互联网类脑结构的进化需求。

3)互联网大脑的感知、记忆,学习问题

互联网的感知信息有三个来源,第一是人们通过社交网络发布的即时信息,第二是在各专业网站,维基百科由专业人士输入的专业类信息。第三个来自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传来的物理世界物的信息,也就是互联网感觉神经系统输入的信息。

这三方信息被搜索引擎为代表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从而形成未来互联网大脑感知、记忆,学习的基础。

4)互联网大脑“梦境”问题

从梦的起源来看,梦是人的心理过程的产物,关于互联网梦境的产生,2014年11月,我们发表文章“人类即将进入互联网梦境时代”,进行了阐述:

“随着互联网大脑的日臻成熟,虚拟现实技术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期,与传统虚拟现实不同,这一全新时期不再是虚拟图像与现实场景的叠加(AR),也不是看到眼前巨幕展现出来的三维立体画面(VR)。它开始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结合得更加紧密,以庞大的数据量为基础,让人工智能服务于虚拟现实技术,使人们在其中获得真实感和交互感,让人类大脑产生错觉,将视觉、听觉、嗅觉、运动等神经感觉与互联网梦境系统相互作用,在清醒的状态下产生梦境感(Real dream)”

“就像在人类的梦境中我们会与人发生联系一样,互联网的梦境同样需要人与人的交互,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就像互联网将人链接在一起,出现社交网络;将万物链接在一起,产生物联网一样,梦联网The Internet of Dream(IOD)将成为现实。在梦联网的世界中,联网的梦境可以互相联通,人们可以轻易进入到别人的梦境中,成为梦境的观看者或参与者,与其他参与者发生交互活动。进入梦境的人们可以进行语言交流、肢体接触,而这种互联网社交体验,能够带给人极其强烈的真实感。可以预见的未来是,梦境中的社交活动将成为未来互联网社交的一大趋势。”

5)互联网大脑的智商问题,

这个问题目前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014年6月我们在莫斯科举办的ITQM会议上发表论文进行了详细讨论,提出“通过一系列标准测试对互联网智商标准评测库进行测量,从而得出互联网在被测试时间点的智力发展水平,也就是该时间点的互联网大脑的智商”

搜索引擎是目前互联网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它索引了几乎其他所有互联网网站的信息,同时谷歌,百度等公司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搜索引擎的智能水平,因此对搜索引擎的智商测试对研究互联网大脑的智商有重要意义。2014年我们对全世界50个搜索引擎智商进行了测试得出如下结果:


应该指出搜索引擎智商不能等于互联网大脑智商,另一个重要的互联网应用-社交网络所蕴含的智能能力甚至超过我们的现象和测试手段,未来如何把社交网络智商化并与搜索引擎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互联网智商将是一个重要的”互联网神经心理学问题“

4.人脑和互联网大脑在研究中分别遇到的难题

人类关于脑的学科,无论是神经心理学,认知神经学,心理学等,都面临一个重大的难题,即人类活体大脑过于精密封闭,无法直接把心理学现象与具体的脑功能结合起来。科学家往往采用利用脑部患病的病人与正常人对比,或摧毁实验者局部脑功能的方式进行试验等方式,发现大脑与心理学现象的关系。但这种方法有很大的不精确性和人道问题。

与人类大脑的相关研究不同,研究互联网大脑的心理学现象,我们不会面临人类大脑那样的难题,因为互联网的每一个技术细节,程序代码,硬件设备,商业流程都是由人类一点一滴构建出来,但互联网神经心理学却需要面对另一困难:

互联网功能和结构发展过于迅速,变化过于剧烈,这需要我们抓住互联网在当前不成熟阶段的进化特征,预测成熟阶段的架构,并以此作为互联网与脑科学,心理学交叉的基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263-873773.html

上一篇:解剖互联网大脑,互联网神经生理学--互联网神经学系列第三篇
下一篇:研究大脑中的类互联网应用和结构,脑互联网生理学-系列第五篇
收藏 IP: 219.143.6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2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