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龙珠 阅读,思考,体验宁静

博文

试答徐晓-对科学网博主地震预测分析方法的点评

已有 4762 次阅读 2013-4-22 08:10 |个人分类:防灾减灾|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震预测, 方法点评

将本博在徐晓博文下的科技评论留存如此(有局部文字性修改),抛砖引玉,供大家学术交流之用。

               

[3] 2013-4-22 07:55 将大地震看成是地下岩石断裂产生的,则是从力学的角度看问题。作用-系统-响应,其中“系统”包括分析所取区域(三维尺度)的地壳构造、岩石物理力学特性参数、分析所取时间起点的初始地应力及其强度发挥度等,包括了目前最难定量描述的问题;“作用”主要是指所取分析区域的边界作用,可取应力边界条件,也可取成位移边界条件,前者测定是大难题,后者目前已有浅表GPS观测数据-但深部边界位移仍是未知数。在“作用”和“系统”这两大因素不明朗的情况下,计算分析的结果(“响应”)乃至准确地对地下岩石破坏(地震)的时空因素进行预测,便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4] 2013-4-22 08:02 我国地质和地震部门目前划定的活动断裂带或地震带,其实就是我国的中长期破坏性地震预报(意思就是,这里会发生强震,但啥时震我不清楚,你得将房子建结实了,或者干脆不在这里建房),主要依据于已掌握的地质构造、历史地震和断层浅表活动状况等因素进行分析圈定的。回到科学网上目前已有的几位博主文章来看,主要基于地质构造及其活动的评述,属于中长期地震预测的范畴,所述区域目前地震了,只能算是碰巧。几年前有专家说几千年内汶川不再大地震,与指着山区一块巨石评估为几千年前一次巨震时滚落下来的,实际上是半斤对八两的说法。(地震预测很难,我们都不能彼此挑剔甚至攻击

     

[5]  2013-4-22 08:07 从一位工程力学者的角度来看,本博很高兴地从科学网博主石耀霖老师的“地震数值预报——飘渺的梦,还是现实的路?”获知,中国地震预测已经走上了正确的探索之路,而秦四清老师的探索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岩石的应变及其速率受构造运动作用升高到多少时,会产生破坏而引发地震?(但由于开始观测前岩石的应力和应变状态难定,这一研究结果也还难以对地震进行准确的短期预测。)

       

[6] 2013-4-22 08:16  汶川、玉树、雅安三次地震,受印度洋和澳洲板块构造运动和强震活动影响,目前看似不小。2010年4月9日(玉树地震前一周内,在江苏省地震局召开《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会时)、今年4月16日雅安地震一周内,在中国地震局地震速报新浪微博上),均基于境外相关区域当时的强震轮动频繁,本博正式地(也仅是这2次正式)向相关地震行业的人士提出了对我国西部强震风险的担忧。由此,我国西部的2次强震巧合,使得本博觉得地震活动及其短期预测的数值模拟计算的区域取得不能过小,边界条件以及短期地震监测分析应该考虑所在地壳板块近期强震活动情况的可能影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070-682612.html

上一篇:芦山地震:国产临震预警系统的一个失败实例
下一篇:很宝贵的学生实际地震应急疏散录象资料
收藏 IP: 180.158.60.*| 热度|

6 徐腾飞 陈安 秦四清 徐晓 陈辉 sandstorm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2: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