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森楚鲁”是什么景区?网上介绍基本是错的。举例如下:
上面是随便在网上搜索到的介绍,里面有很多错误(如:“数千年”、“海底”、“海水长期侵蚀”等描述全是错的,请不要相信!),这里只是照搬上来让大家看到实例,可不是我的认识啊!网址如下:
https://baike.so.com/doc/5734242-5946986.html
希望各种错误介绍尽快修改。
用百度(或360)搜索“风蚀地貌”,很容易搜到巴丹吉林沙漠西南边的“海森楚鲁”景区,作为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一直将其当作典型的风蚀地貌向大众介绍。然而,这个地貌景观却不是风蚀地貌,而是典型的盐风化地貌。本人于2017年11月08日亲自考察了该景点,特用图片介绍其形成机理。先上标志图!
下面才是我的认识:
海森楚鲁景区位于阿拉善右旗首府巴丹吉林镇西北(307o)方向160km远的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沿S316、S317省道公路距离为180km。景区行政区划属于阿拉善右旗努日盖苏木。百度百科上解释:海森楚鲁意思是“像锅一样的石头”。
巴丹吉林沙漠西南缘海森楚鲁景区岩石为中生代花岗岩出露区。现将其地貌形成过程简单归纳如下:
首先,一两亿年前形成于地表之下十多千米深的花岗岩随着造山带的隆起而在新生代露出地表。受水平挤压应力作用形成的三组直立断裂(节理joints)和随地表起伏较为和缓的近水平节理(剥离面理exfoliation)将岩石切割成大小不等的块体,岩块的侧面(特别是向阳的面)成为盐风化穴发育的理想场所。昼夜温差和年较差造成岩石表面附近矿物颗粒(石英、长石)破裂而产生微裂隙,而风带来的盐分随着降水渗入到裂隙中,在阳光照射下水分蒸发导致岩块局部表面附近盐类结晶,将表层矿物碎片撑裂而脱落,久而久之就形成盐风化穴,表现为形态各异的微地貌景观,其规模受岩石节理密集程度控制。
风不仅带来盐类粉尘,也加速水分的蒸发,从而促进风化穴的形成;水将盐类溶解而渗透到岩石微裂隙中,是盐风化作用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然而,海森楚鲁的怪石地貌却不是风蚀的,也不是流水直接侵蚀的。
看了我的这篇博文,大家就应该明白,海森楚鲁景区地貌景观绝不是风蚀作用造成的,而是盐风化作用的结果。图片上有简单说明,大家欣赏图片吧!
(上述卫星影像图底图来自Google Earth)
鉴于盐风化地貌一直被误解成风蚀作用的结果,我在这里还是再次总结一下盐风化作用的特征:
1、盐风化是一种在陆地上普遍存在的物理风化,也是差异风化的重要形式之一。
2、干湿交替的局部气候和来自空中的盐分是造成盐风化的基本条件,而岩石发育可渗孔隙或微裂隙是必要的物性条件。
3、容易受到盐风化影响的岩石包括:碎屑岩类(砂岩或砾岩)和花岗岩类(包括粗粒花岗岩、片麻岩、混合岩等)。
4、盐风化的过程是:含盐溶液在靠近岩石露头表层的孔隙或微裂隙中因蒸发过饱和而导致盐类结晶,结晶力将盐晶周围的岩石碎屑颗粒撑开而脱落,因而逐渐形成风化穴。
5、雨水冲刷的岩石表面没有多余的盐分结晶因而盐风化相对就弱,故形成分隔盐风化穴的隔档。
6、破坏力最大的盐类是硫酸钠,其次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等。
盐风化地貌普遍存在,读了我的博文后,下次户外旅行看到相似景观时您是否就可以自己解释了呢?欢迎深入探讨!大家一起纠正以前的错误认识吧!如果您还有疑问,请阅读参考文献!
补充:有人问如何排除风蚀作用?请看下面这个典型的花岗岩风蚀地貌:
注意:风是横着吹的,风蚀面是相对光滑的,而且永远不会侵蚀背风侧!明白否?
参考文献:
吕洪波,苏德辰,章雨旭,冯雪东,李春旺. 2017. 中国不同气候带盐风化作用的地貌特征。地质论评,63(4):911—926.
http://www.geojournals.cn/georev/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76304006&flag=1
吕洪波,普遍存在的盐风化地貌:一直被误解,今日始澄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040-1066209.html科学网吕洪波的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0: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