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芳 (南开大学)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系统阐述了范式的概念。范式是一个共同体成员所共享的信仰、价值、技术等等的集合,包括一系列共同认可的术语、方法论、理论体系、价值观,等等。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学科的范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过常规阶段、反常、危机到科学革命的过程,逐渐实现从外范式不适应到被新范式取代。
当科学发现新的事例时,常规范式面临反常情况。当大规模的变化出现,学科范式将面临危机,科学家放弃以前的部分理论和方法,来实现常规理论所不能解释的现象。最终在新旧范式竞争的情况下,选择使得科学的革命得以发生。
由此想到了跨学科研究。跨学科研究常常被认为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一门跨学科研究形成范式之间,它常常面临着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和各种各样的考验,真正得以存活并形成独立学科的跨学科领域其实并不多。这些考验包括:
(1)所谓的跨学科领域可能并不存在实质性的理论或方法内核,只是一时的热点,或商业化的概念炒作。就比如近几年我在很多场合听到过各种学科的最炙手可热的学者大谈“云计算”,以前听过SOA,但听来听去,总觉得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所云。有趣的是每隔两年就会出现一批类似的新热点,引得年轻人奋不顾身地投进去,最后却不知所得几何?
(2)一些跨学科领域并不一定就代表着本学科的前沿,而只不过是打破现有学科樊篱的一种方式。这个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很努力地将自家的自留地向外推进时,却发现我们并没有拓展出新的疆土,而只不过是来到了别人的领地。我们自以为新鲜的发现,只不过是人家已经研究得烂熟的课题而已。后果是要么被人家打回来,要么自己心虚退回来。
(3)就算这个跨学科领域果真有些值得深入研究的价值,也可能会遭到所跨学科传统范式的猛烈打击。首先就是范式的围困,如果你很想将两个或多个学科范式的边缘交叉融合起来,那么很可能会哪边都不讨好。直接的后果是期刊或项目的评审人因为陌生感、危机感或种种不适感,而将你拒之千里。忽然想到个比喻:蝙蝠、鸭嘴兽这些动物,让俺们这些正宗的灵长类动物总感觉不伦不类的。其次是传统范式的科学家会因为惯性反对变化,这一场新旧范式的竞争可能是十分漫长的,新范式的引进需要积聚足够的能量才能产生影响。
(4)我记得生物学上凡是杂交物种,遗传性能都不太好。跨学科研究能否存活下去,形成真正强有力的基因,还要看物竞天择的神奇力量——现实世界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研究?抑或只是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
(5)跨学科显然是有风险的。最大的风险是离主流领域太遥远,研究成果上不了主流的刊物,时间久了会自生自灭的。从前,乔治 阿克洛夫将信息引入经济学研究,开启经济学的新范式。但是,那篇著名的为作者带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文章《柠檬市场》曾被拒稿多次。也说明风险大回报也大。
因此,支持跨学科研究就就得容忍失败的可能,就得做好空手归来的准备。如果那万里挑一的新领域一旦成功,直接将自己变成主流,那就是最好不过的。毕竟科学共同体的形成有他历史的必然,学科范式的确立也有它的必然。因此,当一个跨学科领域有了自己的理论内核、甚至研究方法、形成繁荣的学术共同体、有了专业期刊、进入课堂开始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时,其学科范式就基本形成了。只是,仍然要向多个传统领域借力,才能真正发展壮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7: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