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江湖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gzz 伪老派知识分子 职业理论物理学家

博文

夸克之父与《奇异之美》

已有 8548 次阅读 2007-10-4 10:18 |个人分类:书评

纵观基本粒子物理学的百年发展史,可谓群星璀璨,英才辈出。默里·盖尔曼就是其中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曾经主宰粒子物理的走向长达10余年。这位天才的理论家,1929年生于纽约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14岁被耶鲁大学录取,22岁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25岁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盖尔曼深邃的洞察力与旺盛的创造力使同时代的许多物理学家黯然失色,他对基本粒子物理学的重要贡献极大地加深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了解。他24岁发现了基本粒子的一个新量子数---奇异数,28岁建立了正确描述弱相互作用的V-A理论,32岁提出了强子分类的八正法(相当于介子和重子的门捷列夫周期表),35岁创立了夸克模型,40岁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我就从《高能物理》杂志(《现代物理知识》的前身)读过介绍夸克模型的文章,知道了所有物质都是由比质子和中子更基本的夸克组成的。我第一次听到盖尔曼的名字和学习夸克模型的细节,是1988年在研究生的必修课程“粒子物理”的课堂上。关于盖尔曼本人的趣闻轶事,我是几年后在慕尼黑大学作博士后时从哈罗德·弗里奇教授那里听说的。哈罗德70年代初曾与盖尔曼合作,为建立描述强相互作用的量子色动力学做出了重要贡献。1994年秋季的一天,当时我正在慕尼黑大学自己的办公室埋头工作,哈罗德推门进来,告诉我盖尔曼来了。我连忙起身走出房间,伟大的盖尔曼教授正站在走廊里。他那时已经65岁了,头发灰白,但精神饱满。我们互相问候并握手。第二天,由哈罗德主持,盖尔曼在物理系的大讲堂做了一场关于物理学、混沌与生命科学的生动演讲,推销他的新书《夸克与美洲豹》。盖尔曼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慈祥、幽默、思维敏捷、妙语连珠。

 

其实夸克之父盖尔曼的性格复杂好斗,有时甚至近乎疯狂。这一点我是6年后读了《纽约时报》记者乔治·约翰逊的新书《STRANGE BEAUTY(即《奇异之美》)才知晓的。当时我第二次访问慕尼黑大学,继续与哈罗德合作研究夸克和轻子的质量起源问题。哈罗德告诉我《奇异之美》是第一部详细描述盖尔曼生平的传记,并把谢尔登·格拉肖(因对弱相互作用和电磁作用的统一场论做出重要贡献而于197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为该书撰写的序言用电子邮件转送给我。我被格拉肖风趣而略带调侃的序言吸引住了,急切地想读这本非同寻常的传记。从哈罗德那里借来崭新的《奇异之美》,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业余时间读完了这本500余页的盖尔曼传。太奇妙了,原来伟大的盖尔曼除了物理学研究之外还有那么多的个人爱好,而他在为人处世方面竟有那么多的缺点和不合常理之处。两个年轻的德国同事听了我的读后感后,也把《奇异之美》借去阅读。后来当我们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说,“盖尔曼真是个疯子”。

 

《奇异之美》的奇异之处在于它的真实、客观、生动和深刻。盖尔曼能够允许他的传记作家不惜笔墨地描述他本人性格中的缺陷以及他和许多同行之间紧张甚至敌对的关系,说明了他的心胸其实相当坦荡。我曾经问过哈罗德对《奇异之美》第13章的看法,因为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他和盖尔曼如何思考强相互作用的种种谜团并最终提出量子色动力学的基本思想。哈罗德平静地说,“很公平”。但是很多盖尔曼的合作者和竞争者并不觉得他是个对别人的科学贡献能够公平对待的绅士。的确,奇异数、V-A理论、八正法、夸克模型…这些重大理论突破中的每一项也曾由别人完全独立地做出,但只有盖尔曼一人对所有发现都有原始创新性的贡献。他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淡化或抹煞别人的成果---这也许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

 

2003年年初,《STRANGE BEAUTY》的中文版问世了,书名为《奇异之美—盖尔曼传》(由朱允伦、江向东、杨美霞和郭鹏翻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译著保留了其英文原版生动、幽默和略带辛辣的文字风格,并纠正了原书中的几处物理学概念笔误。可能是由于篇幅所限,译者删掉了《STRANGE BEAUTY》中格拉肖撰写的序言以及书末大量的采访和文献注释。这些内容或许对非粒子物理专业的读者并不重要。

 

我确信《奇异之美—盖尔曼传》会带给那些想了解盖尔曼生平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基本粒子物理学发展史的读者一些奇异的美感和深刻的思索。它是一本如此与众不同的传记,讲述的不仅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的人生观,而且包括科学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所有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我们正在关注并期望找到答案的。

 

附图:夸克之父默里·盖尔曼(右)与畅销书《夸克》的作者哈罗德·弗里奇在阿尔卑斯山远足

(2001年,邢志忠,发表于《现代物理知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79-8330.html

上一篇: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堡
下一篇:中微子振荡与中微子望远镜
收藏 IP: .*| 热度|

1 强涛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