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huy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shuyi

博文

如何高效做本科毕业答辩幻灯? 精选

已有 16436 次阅读 2018-4-22 14:05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好的答辩幻灯,是你的重要产品。你要锁定客户,理解痛点,并且有效传递信号。

痛苦

毕业论文季,许多同学都会很痛苦。

好不容易做完了毕业论文,还得做幻灯,准备答辩。

幻灯怎么做?

有的同学偷懒,就把自己的论文内容,原封不动从word文稿,搬家到PPT。

一打开幻灯,满屏都是密密麻麻的文字。

这些同学的如意算盘,是答辩的时候,从头开始念字儿。

不就让我念5分钟吗?

两页没念完,时间就凑够了吧。

然后我就解脱了!

万岁!

可是答辩的时候,老师会突然打断你,然后让你只说重点

或者干脆不让你讲(nian)幻灯了,直接进入提问环节。

问题数量多,而且还特别尖锐,让准备不足的你手足无措。

不少同学只能快速低头翻论文去找对应内容,有时候还找不到,被数落得无地自容。

有的同学,非常希望获得好成绩。

于是用力过猛,动作变形。

他们答辩前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寻找PPT模板。有的还得付费。

有了高端模板加持,答辩一定很顺利吧?

不一定。

有的模板,在答辩教室机器上,特效出不来不说,连文字显示都有问题。

5分钟的答辩时间,3分半都在调整幻灯。

想想看,底下的评委有没有这种耐心等你?印象分怎么样?……

实际上,你原本不必那么痛苦。

上述变形动作,大都因为,你没明白答辩这个事儿的基本原理。

本文我帮你用产品设计思维,重新解析答辩幻灯,助你一臂之力。

你只需要抓住以下这三个重点环节:

  1. 锁定客户;

  2. 理解痛点;

  3. 有效传递信号。

下面我们依次来说。

锁定客户

做答辩幻灯这个产品,你的客户是谁?

是答辩组老师。

再重复上一句两遍。

因为这是重要的事儿。

有了这个认知,你就该明白,哪些内容不该放在幻灯里了。

举2个例子:

“SWOT是指……它分别对……进行分析,能够……”

“根据第XX次全国互联网……报告的数据,我国已有网民……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仅XX一款应用,日均活跃用户就达到……量级”

上述这些内容,都是垃圾。

因为答辩组老师比你清楚得多。

人家明白的内容,你非得掰开揉碎讲一遍,什么意思?

是觉得老师智商有问题吗?

当别人侮辱你智商的时候,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所以你看,即便因此不让你通过答辩,都不算过分吧。

更要命的是,一共就5分钟,你把时间花在了垃圾信息阐述上,是不是就没有时间展示重要信息了呢?

机会成本,太高了。

所以,一定要用“客户是谁”的认知,砍掉大部分无意义内容。

那么,哪些是重要信息?

这就得挖掘客户的需求了。

其中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客户的痛点。

理解痛点

答辩组老师的痛点是什么?

其实很多。

答辩学生人数多,论文整体水平差,学生不会做幻灯,后面还有人说话……

你要是答辩组老师,是不是该找地方去哭?

但是,深度挖掘一下,最重要的痛点却是下面这个:

在上述恶劣的环境下,答辩组老师还得恪尽职守,去一一为学生找到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甚至提供解决方案。

因此,他们有极大的压力,和高强度的认知负荷。

所以,站在产品设计者角度,你应该帮助老师解决痛点,而不是更加重其认知负荷。

为什么老师们会很不耐烦叫停某些同学的幻灯展示?

因为照着稿子念,无助于减轻老师们的认知负荷。

而满屏都是文字的幻灯,会淹没重要信息,从而加重老师们的认知负荷。

你要做的,是反其道而行之

首先,严格控制幻灯中的文字数量。我对自己学生的要求,是每一页不得超过20个汉字。

其次,用美观的图表。一幅图胜过千言万语。但是一幅丑图会让印象分大打折扣。

第三,不要念。要脱稿,要讲,要和老师有目光交流。一开始可能老师们都疲沓了,低头看论文。但只要你有交流,有讲述,你会发现老师们会逐渐抬头看你。而且目光变得温和许多。

其中的第三点,有些同学可能大呼困难。

但这并不是什么高难度动作,将来不论你继续搞学术,还是进企业发展。好的演讲沟通能力,对几乎每个人来说,都是吃饭的本领。

因为你要和他人协作

如果你暂时做不到从容脱稿。那就事先写好稿子,读多遍,最好背下来。

实在背不下来的地方,写在小卡片上,答辩时拿着上去,当提词器。

但是千万不要从头到尾低头念卡片。那种观感更加糟糕。

做到这几点,你就没加重老师的认知负荷。

但是这还不够。

你要想办法,降低老师的认知负荷。

在这一过程中,你还可以有效传递信号,把自己的“靠谱”、“优秀”刻印在老师的头脑中。

有效传递信号

传递信号不难。

难的是这“有效”二字。

如果你动作变形,希望通过幻灯字数、篇数、酷炫模板来讨好老师,以期获得好成绩,那你还是省省吧。

你要结合客户痛点解决,说明自己的能力。

回顾一下,老师的痛点是认知负荷重。

他们需要在5分钟以内,从你的论文中结构化摘取重要的信息。

如果你能替老师在最短的时间里,最精准完成这项活动,是不是就可以有效碰触老师的痒点,从而传递出你要表达的信号呢?

实话实说,许多论文,老师在答辩现场才是第一次阅读。

别怪他们。

你自己也清楚知道,在做毕业论文这段时间里,同学们本来都该认真研究,抓紧写作,反复修改。

其实呢?你的很多同学们除了刷剧,就是“吃鸡”。

假设让你一天之内,阅读完你班同学的全部毕业论文,还要从中抽取信息。你会怎么办?

拖延?那是轻的。

心理承受力差的,恐怕会有“自挂东南枝”的冲动。

将心比心。

老师们也只有5分钟,来提取关键信息。

你该怎么组织幻灯?

我的建议是把以下这几个部分,突出出来。

一、问题。一句话说明,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不要用从句和被动句式。越简明越好。

二、价值。说明问题解决了,有什么用。不要随意拔高,乱扯理论意义。你的研究结果,如果能在实践中有点儿作用,那就很好了。务必实事求是。

三、必要。用VOSviewr做个相关文献分析图,说明现在研究的进展,以及你的论文处于其中的哪个夹缝里面。特别是证明,你的研究别人没做过。

四、过程。不管是发问卷还是作实验,把数据收集的方法、处理过程、分析结果都简要说明。

五、讨论。结果不重要,对结果的讨论,才是证明你做了研究的重要证据。这里把所有可能违背常识认知的结果,加以剖析,给出可能的解释。避免后面被老师追问。

六、限制。其实是说结论。但是最重要的是,说明你的研究限制与不足有哪些。例如说抽样用了滚雪球,而不是分层随机等。实事求是,老师都能理解。

限制这一部分,多说几句。

我是说要多说几句。

因为它可以直接转化为老师提出的问题,以及修改意见。

你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老师很可能会再度提醒你注意。

但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一般不会抓住不放。

中国有句古话,“杀人不过头点地”。

你自己已经承认的问题,没完没了揪住了说,有失身份。

聪明的你一定已经明白了,你通过这个部分,给老师们提供充足的弹药。让他们有话可说。

同时,你也已经悄悄地把靶子移走了。

一共六七页的幻灯,寥寥数语,你就把老师们需要了解的最重要信息全都汇报清楚了。

老师也就没有必要一页页翻找论文了。

你说,他们会不会对你有好印象?

尤其是,在别人还一字一句满屏念文字的时候?

思考

有的同学,可能对这个主题都嗤之以鼻。

答辩有用吗?

不少同学认为没用。

不就是走个过场吗?

我论文已经写好,通过了查重,导师也给了及格分数了。你们还敢不让我过?

你想错了。

毕业答辩很有用。

你毕业论文写得再好,如果无法顺利回答老师的问题,都是很危险的。

因为这论文到底是你写的,还是枪手写的?

反过来,如果毕业答辩表现突出,那好处也是很大的。

之前有一个学生,做了个系统设计。

功能单一,界面简陋。原本大家都不看好。

但是答辩中,他说了几句话,所有答辩组老师都眼前一亮。最后答辩组长拍板,给分上了90,入围优秀论文评选。

另外,不要小瞧你的毕业论文成绩。

你可能觉得,这成绩出国GPA不算,保研学分绩不算,找工作更不算了——答辩的时候,我三方协议都早已签好了啊。

既然一件事情,干好了没有激励,那我的优势策略,就应该是尽量减少投入。

买手机,我都知道选性价比高的。

何况是真刀真枪让我花时间干活儿?!

毕业论文,60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嘛。

错了,这是个大数据时代。

许多信息,现在确实都安安静静躺在数据库里。

但是不久的将来,它们都会不知从哪里冒出来。

更要命地是,许多这样行为痕迹数据,很快都要和你的信用,甚至是“靠谱程度”挂钩。

在未来的数据化社会里,你的综合“靠谱程度”分数,不夸张地讲,会决定你的命运。

毕业论文,是个非常好的自然实验。

它直接向外界宣告了,处于低激励、低监督水平之下,你如何对待自己的作品。

你有没有工匠精神?

你会不会自动自发?

想想看,如果是你招人,或者考察人事晋升,该如何利用这个信息?

小结

本文主要为你提供了三个步骤的流程,帮你高效制作本科毕业答辩幻灯。

它们分别是:

一、锁定客户。一定要明白你的客户是答辩组老师。不该写的不要写。

二、理解痛点。洞悉老师的痛点是认知负荷过高,不要用你的幻灯加重他们的认知负荷。

三、高效传递信号。用清晰的结构、突出的重点帮助老师快速找到重要信息,降低认知负荷。

希望这些建议,对你的答辩幻灯制作,能有一些帮助。

祝答辩顺利!

讨论

假设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些原理和技巧,那会不会有人把低水平拼凑的论文,巧妙包装蒙混过关,甚至捞得高分呢?该如何用其他信号甄别,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欢迎留言,把你的经验和思考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交流讨论。

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欢迎点赞,并且微信关注和置顶我的公众号“玉树芝兰”(nkwangshuyi)。

如果本文可能对你身边的亲友有帮助,也欢迎你把本文通过微博或朋友圈分享给他们。让他们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7709-1110312.html

上一篇:如何快速写作论文初稿?
下一篇:你需要补哪些核心能力?
收藏 IP: 211.94.250.*| 热度|

12 曹俊兴 张勇 蒋永华 郭战胜 黄永义 岳倩 张翠娟 柳文山 刘振斌 强涛 蒋新正 王林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1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