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hzd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ameshzd

博文

浅谈读书与研究

已有 5464 次阅读 2014-7-23 19:27 |个人分类:自我感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研, 学习

下个学期就是博士一年级了。即将向着最高学历发起最后的冲击。读博士的目的有很多人都说过,相信大家在看各种资料的时候都已经熟悉了。


下面我说说我自己的目的:

(1)拿到博士学位,为今后走上科研岗位打下地基。

(2)形成自己关于整个科学以及专业学科的知识结构框架。有利于今后快速的“添砖加瓦”。

(3)锻炼自己的数学推导能力、物理概念理解能力、化学抽象能力以及计算机使用能力。

(4)找到自己今后做研究的准则和方法。


由于本人做的是电化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因此需要运用大量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比如物理学、化学、表面科学、生物学、工程学等等的。因此一个全面的Background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很必须的。我个人比较欣赏Lev Landau的培养方式:先给你一个minimum requirement,然后让你自己去学习,如果能冲破这个“朗道势垒”,那么就证明你有做theoretical physics的能力。但是,肯定有导师会说“你学知识是永远也学不完的,要抓紧找到一个方向就开始做下去。这样才能发够文章,毕业才能比较顺利。”(我亲耳听一个导师对学生这么说话的,那个学生才刚刚读研)其实那个时候 ,我有这几个问题想问导师:

(1)对于“学知识学不完”这句话,真的合理么?

(2)“抓紧找到一个方向”,请问,找方向有那么容易么?何况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即使一个简单的方向想研究下去也是异常困难的。

(3)“发文章”。Einstein在1905年发了5篇划时代的论文。但他并没有研究出来一个就发一篇。欧拉在死后人们整理他的笔记时发现欧拉的发现至少80%都没有发表,都在笔记本中。“发文章”真的和做作业一样么?

(4)“毕业才能比较顺利”。我就奇怪了,毕业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毕不了业自己都不急,老师急什么?(当然这句话是针对于那些对科研很感兴趣的人,如果对科研没有兴趣,单纯想混学位。这种人我们不提及,因为不是一路人


下面针对上面提出的四个问题给出我自己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1)“学知识学不完”这句话其实是带着偏见的。我们都知道,大千世界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是由牛顿三定律所规定下来的。而在更本质的能量的基础上,Lagrange和Hamilton又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力学形式,将经典力学推广到了完美的地步。如果把牛顿力学中的所有习题看成“知识”的话,那真的是“学不完”。因为永远有更多的题目或者公式等待你的推导。但我想说的是,对于经典力学本身,我们只需要掌握牛顿力学以及分析力学的两种形式,再简单的计算几道题目,熟练一下相应的数学方法。就可以了。但是,对于现代科学研究来说,一个好的研究者要同时具备多个方向的系统知识并可以将它们融会贯通起来,这样才可以做cutting edge research。对于我做theoretical electrochemistry来说,需要的基础知识有(不完全):量子力学、统计物理、分子动力学、密度泛函理论、abinitio thermodynamics、电动力学、计算物理方法、Chemical Reaction Network等等。这些工具当中又分别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试问如果一个做理论电化学的研究工作者没有掌握这些“基本工具”,如何能做出好的研究来?而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最好方法就是看书+推导。将一本书从头到尾的每一个细节都搞清楚,这样就算是具有了基本的学科知识。到真正需要做研究的时候如果有某些细节需要推导则可以慢慢的补上。但是,我认为如果导师认为研究生看书学知识是“无用功”的话,那么我只能对那个导师说“不要害了学生”。

(2)在做科研的时候方向是很重要的。目前为止大家的研究热点在哪里?有了这个判断水平才能真正称为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当然目前中国高校大多数学生都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他们仅仅是跟随着老师原来的研究工作继续往下走罢了。这样培养出来的都是“接棒者”,而不是“第一棒”。当大家都“炒快餐”的时候,为什么非要做几年也发不了一篇文章的领域呢?当然作为老师的一个兴趣,可以在日常工作之外花时间来研究。但是绝对不能让学生沾染这些已经“半死不活”的领域了。如果学生真的有兴趣的话,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看是否能把它做“活”起来。这样对学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朗道说过一句话(抱歉我说了那么多朗道,我认为他的治学理念是值得赞扬的),“选研究方向最重要的就是研究者的Interest在什么地方。这点比什么都重要。”可是目前如果我们连基本的知识框架都没有,又何谈知道自己真正的interest在什么地方呢?

(3)发文章。这点不想多说。有了好的research就会有好的paper。不花功夫在research上,老想着发paper的人是没有前途的。

(4)毕业这事。和科研无关,暂时不谈。


看书固然重要,但是怎么看是我下面想总结的。我自己的方法是:看书看两遍。第一遍“爬过去”,第二遍“飞过去”。顾名思义,爬过去的意思就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书中任何的公式推导都能手到擒来,所有的定义都能知道具体的每个意思是什么。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推导温习。第一遍这么爬过来之后,第二遍就是“飞过来”。也就是从书中找到最重要的一些“思想”(注意,这里和大学学习不一样,大学学习考虑的是具体的公式定理,而研究、博士阶段主要学习思想。以方便自己有更好的创新)。有些人可能会说,看有些书,比如说量子电动力学这样的课程,需不需要前面很多课程的积累?答案是“需要”,但是得看你有没有时间。如果你时间很充裕,OK,没事继续补(当然也不能补得太久)。如果时间不够,等到遇上了不懂的再查也不迟。只有这样,读书和科研才能互相促进,相得印彰。


啰嗦了这么多,能看到这里的各位。谢谢你的耐心。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读书或者做研究的好想法。我非常愿意与您交流并向您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


Jameshzd

于办公室中

2014.7.23晚7点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76446-814079.html

上一篇:【原创】带着问题阅读
下一篇:我所理解的科学
收藏 IP: 202.38.94.*| 热度|

7 谭春华 王萌杰 施安路 高绪仁 张海权 Vetaren11 zhoulo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6 22: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