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出於户,以知天下。不规於牖,以知天道。亓出也弥远,亓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子不主张采用“依人的六识所体认的局部信息,运用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获得有限规律的外求科学求知体系”,而采用“内求、内修、内证”来实现体悟。
另有一处文字表述: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亓德乃真,修之家亓德有余,修之乡亓德乃长,修之邦亓德乃丰,修之天下亓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不行而知”的方法论是指这一段吗?那么“不见而名”的是道吗,“弗为而成”的是德吗?三者前后相接,是指发展的过程呢,还是并列关系的文本呢?
笔者认同其为过程:“不出於户,以知天下”的方法是“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而“不见而名”为“道”的结果,“弗为而成”则是“德”对“道”的抽象发展。
割裂地看《老子》文本,会导致对老子所使用的具体思维方法产生误区,进而影响对逻辑思维和老子所使用思维的辨析。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此类文字的逻辑发展过程,证实老子确亦使用了逻辑思维。生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在身边随处可见,为何老子不能从此处“依人的六识所体认的局部信息,运用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而“知天下”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3 0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