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的人类会有效利用雷电的是一位文科背景人的臆想。好像受到过富兰克林的故事的启发,并且“坚信”人类会有效利用雷电,有【没有臆想哪有科学发展】的朴素思考。
幻想有效利用雷电,都是少年科普书的“毒害”。雷电有能量不假,但是说到利用就需要另当别论的。不能说有能量就可以利用。地震也是一种能量释放现象。为什么没有人去思考利用地震的能源呢?所谓科学,就是要保持思维的一贯性。不能这里一个说法,那里有一个别的说法。
作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有个大原则不能忘记——不能赔本。得到的利益比投入的资源还要大的话,这个事情无法持续。这个思考与科学无关,是在科学出现之前人类就具有的思考模式。这个思考甚至决定了人们的科研活动的模式。要用雷电,不但要考虑其电流如何大、电压如何高,还要考虑到时间的因素。那么短的时间(ms级)里有那么大的能量被释放出来,认为是灾害是个正常的思维。如果想收了那个雷电的能量,就需要考虑一个储电系统与雷电的能量释放模式
匹配。匹配是个很重要的概念。不论是在工程上还是在生活里。
盖房子要用砖。需要把砖头运到高处。过去都是靠人抛砖头。不知道这个场景的人可以看看
卓别林的电影。接砖头的动作就是个
匹配的典型过程。如果动作不匹配,就要受伤。
“幻想”也要有根据,因此有
科学幻想的说法。作为一个事例,有些事情可以有。比如说“点石成金”的事情,在科学原理上没有问题。问题是这样得到的金子比自然界里的要贵,何苦去做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