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zchengzhi 独立研究人士,目前主要研究:社会热力学、相对论和宇宙学、暗物质、地外文明

博文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精选

已有 5011 次阅读 2011-11-3 17:10 |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工作, 中心

  看了最近几天科学网上有关教学型教授之类的讨论,深受启发。而今天看到头条“富教授开宝马穷教授骑飞鸽”的报道,则是感觉有些震撼,虽然这一状况早已有所耳闻。
  这就涉及到高等学校应该以什么为主的问题。
  其实问题很简单,既然都称之为“学校”,那当然就是以培养年青一代为主要目标的场所。教学自然是最根本的,是中心工作,否则就不应该叫做是“学校”,而应该称之为“研究所”或“科学院”等,甚至你可以叫她做“研究生院”,或者更古典一些,称之为“北京书院”或“清华书院”之类的。
  教学是根本,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学校做好教学工作,当然最终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但是学校也有优劣之分。现在看起来,能够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是一个比较好的指标。如果学生都不满意了,学生都不愿意来你这里求学,家长也不愿意掏钱交这个学费,这当然就很糟糕了。然后是国家也觉得给你拨款没什么意思,都是养一批闲人,你说自己是在从事一种为国争光的事业,可人家看到的却是很多开着宝马奔驰等豪车的被称作“教授”的人,这引起人家的一点怀疑总是可以理解的吧。
  当然这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就一定要说的多么动听,这一点其实我们比不过那些推销员。况且学生也不是傻子,你说得再好听,最终人家发现都是假的、骗人的,自然你的信用就会受到质疑,人家也会投诉。当然也不乏很多不做科研,但确是通过优异的课堂教学能力赢得尊重的教师。先不管人家是否具备科研能力,只要真的让学生满意了,就是一个能力,如果因此提高了学校的声誉,又有何不可?这就是白猫黑猫论。搞清楚了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什么,就知道什么是“老鼠”了。
  当然就现在的高等教育情况来看,光是课堂上的功夫显然是不够的。学生看重的是你的研究能力,大家都希望科学家乃至诺贝尔奖得主来做自己的老师,因此大学教师要做科研工作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不要忽视了,大学教师做科研,跟研究院、科学院的人做科研目的不一样,大学教师做科研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有意愿去深入学习,给青年学生人生道路的正确的指引。
  这其中当然又涉及到一些问题了,怎样才知道你的研究能力足够?那还得真枪实弹去做,但并非什么人都可以达到很多诺贝尔奖得主这么高的水平的——科研行,教学也行。这时候可以考虑其他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比如从各种研究院、科学院以及商业界引入一些既具备较强研究能力,又善于组织课堂教学的人士入职高校,进行教学。
  另一种做法就是大家相互合作。比如大家觉得在Science之类地方发表文章的人挺能“忽悠”的,那就全球招聘过来就是了。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具备这个能力了。况且由于是外籍人士,你还可以严格地执行合同之类的东西。你根本不需要担心他是否会汉语或是会英语,让他过来,招牌打出去就行了。
  但是这样的国际人才进来了,那是因为你觉得他对你来说有价值,你愿意为之付出相应的代价。你可以让他在你的学校里专职从事研究工作,也可以带博士,因为这种个别辅导的方式对语言的要求不是那么高。但是你不能够让他给本科生上课,因为这是关系到一个学校的根本的东西,一定是要那些熟悉本地语言的人士才能够上这个课的。而如果非得要他上,那就专门给他配一个翻译就是了。最终效果还是得看学生是否满意,学校的投资者是否满意。
  总结:
  一个萝卜一个坑,国家哪个单位都不可能养闲人。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专职研究的机构早已存在,做得不好说明其中问题很大。但高校教师一定要搞科研,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1477-504215.html

上一篇:教授在学术上要据理力争
下一篇:棒打不出优秀人才
收藏 IP: 116.199.120.*| 热度|

9 赵纪军 夏鹭 赵新铭 张启峰 罗汉江 余国志 ggwwzka sunny130 dulizhi95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5 14: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