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mingch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umingcheng

博文

[转载]现代量子力学的几个疑难问题

已有 551 次阅读 2024-9-19 10:5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3.现代量子力学的几个疑难问题.docx

现代量子力学的几个疑难问题

1.高压物理实验:发现许多物质(包括单质、化合物)在超高压力作用下电阻要随之减小.例如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鲍忠兴等人所做的非晶碳电阻的压力效应实验,在高压物理实验中对非晶碳样品进行了多次电阻随压力变化的实验测量,非晶碳样品在2GPa内电阻发生较大变化,在2GPa时,其电阻值减小72%;在2~4GPa以内,电阻值随压力增加继续减小,在4GPa时,电阻值减小83%;而在4GPa以后,电阻随压力增加变化很小.旧量子论和旧量子力学是不能解释的.【3】

2.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即阿佛加德罗常数定律:在相同的温度与压强下,相等容积所含任何气体的分子数(摩尔数)相等.并且多次物理实验证明是正确的.即在理想气体状下,任何气体的一摩尔体积内所含的分子数都等于6.022045×10mol.理想气体是对实际气体的简化,它要求分子间除碰撞外没有能量耦合,这使得系统的内能严格地等于各分子动能的总和.当实际气体密度足够小时,它的行为接近理想气体,可以把压强趋于零的实际气体当作理想气体来处理.【4】

3.为什么不同元素气体分子的体积在压强趋于零时其体积趋于一个相等的常数?即为什么任何理想气体分子体积膨胀量相等,并且是一个常数?如何从本质上解释,需要理论突破.

4.物质的热膨胀、冷收缩的实质问题:传统理论认为,物体的状态方程,在压强不变条件下气体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对于液体和固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热振动的粒子间的平均距离随温度而改变,温度越高,距离越大.以上解释,只算得上是一种维象理论,尚未涉及热胀冷缩的本质.这种理论无法回答,当物体(分子)热膨胀的时候,其原子的体积是收缩或是膨胀;当物体(分子)冷收缩的时候,也不能回答其原子的体积是膨胀或是收缩.因此这个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6】.

5.固体的比热问题:1907年由于爱因斯坦和德拜的工作解释了固定比热在温度进入低温区时,其比热迅速减小的现象.但是他们的解释并没有回答比热变化与原子内结构变化的相互关系,没有回答比热变化的本质问题.因此固体比热的本质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以使理论趋于统一【7】.

6.氢光谱实验:1918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解释了氢光谱,为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创立了良好的开端.但是,氢分子的原子、电子是如何发射出氢光谱不同频率的光波的?发射光波时,原子的体积是收缩,或是膨胀?发射光波的时候,电子是加速或是减速?不同频率的光波是电子在什么位置上发射出来的?不同频率的光波是谁先发射出来?它们发射出来的顺序是什么?传统的理论尚不能作出答复.因此,有必要对氢光谱实验的理论解释作进一步探讨,以使理论趋于统一【8】.

7.化学键的本质问题:分子中原子间的相互结合力.十七至十八世纪,对原子间的结合力是以力学的观点进行解释的.1812年,瑞典化学家柏采利乌斯提出了电化二元学说,首次把原子形成的原因归结为静电力,接触了化学键的本质.1852年,英国化学家弗兰克进一步研究了化合物的组成和化学式,第一次提出了原子价的思想,使人们对于化学键的研究,从过去的定性考察进入到定量认识的新阶段.1916年,德国化学家柯塞尔提出,化合价的本质是原子最外层电子行为的表现,他提出了电价理论;同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提出了共价理论;它们的诞生,使经典的价键理论日趋成熟,并初步揭示了化学键的本质.1927年,德国化学家海特勒和英国化学家伦敦首先把量子力学应用到化学领域,通过求解薛定锷方程来揭示氢分子中化学键的本质,用电子云重叠的观点解释化学键的形成.最近,据英《新科学家》报道,在西德和英国的一些实验室里,化学家们正在合成由碳和磷原子组成的分子,用传统的化学原理不能解释这些原子形成的特殊结构,导致对化学键理论产生困惑,理论工作者们应该对此作出新的解释,或创立新的化学键理论,以使理论趋于统一.

8.电阻的本质问题: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加,半导体的电阻可以在某个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在另一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减小,即具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在低温下物体的电阻剧烈地减小,几乎接近于零.以上三种情况下的电阻本质,传统的理论解释却是不统一的,这种不统一性,标志着电阻的真正本质尚未被揭示,有待进一步探讨,使理论达到统一【11】【12】【13】.

9.超导实验: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茂林──翁纳斯发现,在绝对温度4.2k附近,水银的电阻消失,这个现象称为“超导电性”.1958年,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库柏及斯里弗三人合作创立了超导的唯象理论──BCS理论,它预言:超导的临界温度极限为40k左右,这个极限早已被突破.由于高临界温度的超导物质被发现,有待于进一步从理论上阐明高温超导现象的机理,探索实现室温超导性的方法,使理论趋于大统一【14】【15【16】.因为BCS理论只研究了s波配对.如果研究p波配对,那么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可以相同.进来实验上发现了p波配对的超导,此外还有d波配对.

10.热核聚变实验:1952年,美国成功地试验了氢弹,第一次实现了非受控的即爆炸式的热核聚变,释放出了大量的聚变能.此后,人们就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探索聚变能的和平利用上来,开始了受控热核聚变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但是,经过近40年的探索,尚未取得成功.按传统的理论去解释热核聚变总是有矛盾的,人们过去对此问题总是采取回避态度.倘若真的是等离子体(电子脱离氘原子核)相互碰撞才产生的聚变反应,它们就一定不可能完全碰到对方.因为,当距离f→0时,库仑排斥力f→s,而外界压应力又不是无穷大,哪来的力使它们克服库仑斥力完全碰到对方呢?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解决,以使理论达到大统一【2】.

11.冷核聚变问题:1989年3月23日,美国化学家庞斯和英国化学家弗莱希曼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冷核聚变”实验的部分结果.这一实验结果,争论很大.目前,“理论的现状使化学家把目光投向核物理学家,而核物理又寄希望于固体物理,指望在固体晶格中粒子寿命会变长;或在固体晶格里会出现只释放能量而不放出中子的新型聚变反应……”【11】【10】.

12.原子振动实验:大量的物理实验发现,在一定温度下,组成凝聚物体(如固体、液体)的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振动.原子为什么要振动,振动的动力是什么?物体吸热和放热与原子振动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目前,尚未搞清楚,有待进一步探讨【9】【5】.

13.质子的寿命有多长,如何来理解?

以前人们认为质子与中子不同,它永远不会分裂成更小的颗粒.这曾被当成真理.然而在7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认识到,他们提出的各种可能成为“大一统理论”--该理论把除引力外的所有作用力汇于一炉--的理论暗示:质子必须是不稳定的.只要有足够长的时间,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质子是会分裂的.办法是捕捉到正在死去的质子.许多年来,实验人员一直在地下实验室中密切注视大型的水槽,等待着原子内部质子的死去.但迄今为止质子的死亡率是零,这意味着要么质子十分稳定,要么它们的寿命很长--估计在10亿亿亿亿年以上.构成我们星体的物质是从不对称数量的早期宇宙中出现的物质与反物质湮灭的小的残余物.这一小的不平衡可能依靠假设的质子不稳定性,即物质的最简单形式和稍倾向于物质的构成多于反物质形成的物理法则.

因为这意味着所有核物质的不稳定性,所以发现质子衰变将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为寻找质子衰变,已经投入巨大努力.寻找质子衰变过去是日本神冈和超级神冈探测器,以及美国Irvien-Michigan-Beookhave实验和Soudan探测器原来的主要目标.虽然没有观测到质子衰变,但那里的科学家们在中微子物理方面做出了如第五个问题中提到的给人印象深刻的发现.

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SLAC)的B工厂和BaBar探测器通过研究B介子,有机会对宇宙中物质大大多于反物质做出解释.正负电子在几十亿电子伏特时对撞,可以按B介子衰变成其他粒子的方式研究非对称.非对称被称为CP破坏,1964年首次发现.CP破坏仍然没有完全被弄明白,据信,它起码对大爆炸形成宇宙后物质的存在多于反物质负部分责任.研究这一重要的非对称也会扩大我们对基本粒子的了解.B工厂的物理学家们已经发现物质与反物质在衰变成被称为重短寿命粒子的鲜明差别.

14.我们能否定量地理解量子色动力学中的夸克和胶子约束以及质量差距的存在?

量子色动力学(QCD)是描述强核子力的理论.这种力由胶子携带,它把夸克结合成质子和中子这样的粒子.根据量子色动力学理论,这些微小的亚粒子永远受到约束.你无法把一个夸克或胶子从质子中分离出来,因为距离越远,这种强作用力就越大,从而迅速地把它们拉回原位.但物理学家还没有最终证明夸克和胶子永远不能逃脱约束.他们也不能解释为什么所有能感受强作用力的粒子必须至少有一丁点儿的质量,为什么它们的质量不能为零.一些人希望M理论能提供答案,这一理论也许还能进一步阐明重力的本质.

15.量子力学:量子力学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它描述的是自然的最终理论吗?也许它会在很小的距离上和非常复杂的系统中失效,是否可用来描绘整个宇宙也还值得探讨.最近物理学家的测量结果表明,质子的电荷半径比以前认为的要小4%,如果这一结论获得进一步证实,那意味着阐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学理论本身有问题,又或许是基于现有质子大小计算和使用的里德伯常量是错误的,不论哪种情况都将需要重写基础物理理论.

16.量子色动力学(QCD):量子色动力学可以完全求解吗?

17.为什么几十年来在高能粒子加速器碰撞实验中,喷射出来所有碎片的自由粒子,所有粒子分裂衰变整个过程的所有过渡产物粒子,包括最终稳定的质子、电子、中微子、光子,不是电中性的,就是只带一个单位电荷的粒子?

18.基本粒子最基本组成单元是什么?为什么所谓带分数电荷的36种“夸克”(含反粒子)居然会全部被禁闭?如果确实存在,那么禁闭的原因又是什么?为什么无穷小的点电荷一直未见能量“发散”?希格斯粒子?

19.为什么所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特征?我们至今仍不知道它们的形成原理和具体运动规律!为什么核能是E=mc2?是什么原因导致原子核内和所有粒子的质量缺失?

20.为什么质子、中子、电子及几百种原子核素都有固定不变的静止质量、磁矩值和相应的电磁场空间分布范围?它们的能量、磁矩是怎么形成的?又该如何精确计算?质子会衰变吗?磁单极探测?超重元素(奇特核);

21.为什么质子、中子、所有的基本粒子内部和原子核内都存在强、弱、电、磁相互作用?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各相互作用形成原理如何?强度又该如何精确计算?中微子有无静质量?自由夸克的探测,胶子?弱、电、强、引力能否统一?引力子或引力波的探测;

22.为什么天然放射系起始核Th232、U235、U238的总核子数都接近234?为什么已经合成核电荷数为114的重原子核仍然是极不稳定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核素稳定岛的预言失败?为什么稳定的结束核是Pb206、Pb207、Pb208?为什么原子核在高能快中子面前竟是完全“透明”的?它们内部到底呈什么样的结构?从铁到铀的重元素如何形成?暗物质和可能的暗能量都生成于宇宙初始时期—氦、锂等轻元素形成的时候.较重的元素后来形成于星体内部,核反应使质子和中子结合生成新的原子核,比如说,四个氢核通过一系列反应聚变成一个氦核,这就是太阳发生的情况,它提供了地球需要的热量.当核聚变产生比铁重的元素时,就需要大量的中子,因此天文学家认为,较重的原子形成于超新星爆炸过程中,其中有大量现成的中子,尽管其成因还不清楚,最近,一些科学家已确定,至少一些最重要的元素,如金、铅等,是形成于更强的爆炸中,当两颗中子星—微型的、燃烧后的星球遗骸—相撞塌陷成为黑洞时.从铁到铀的各种重元素是如何形成的?

科学家们对星体和超新星中一直到铁的元素的产生相当了解,但从铁到铀较重元素的准确起因仍然是个谜.美国能源部支持对在超新星中发生的核反应,以及对这些天体剧烈爆炸的计算机模拟研究.需要更多了解有关参与复杂连锁反应极短寿命原子核的信息.已经提出建造一种新的被称为稀有同位素加速器(RIA)的新装置,用以研究自然界可能存在的所有原子核.从RIA获得的数据和利用最大功率计算机对超新星的模拟,将使科学家们更加全面了解重元素的起源.

23.需要一种新的光和物质理论来解释在甚高能和温度时发生的情况吗?

用量子力学、电磁和它们作为电动力学统一的法则似乎对实验室中的物质和辐射进行了很好的描述.宇宙为我们提供地点和天体,如中子星和伽马射线爆炸源,这里的能量远远超过为验证这些基本理论在地球上可再现的能量.伽马射线大面积空间望远镜(GLAST)通过观测来自许多不同天体源的高能伽马射线将开启这个高能领域.GLAST有一个伽马射线成像天体望远镜,能力大大超过以前飞行的仪器,还有一台辅助的提高研究伽马射线爆的仪器.在GLAST能区范围内,宇宙对伽马射线来说基本上是透明的.靠近可见宇宙边缘的高能源可用伽马射线光进行探测.如果这些天体在宇宙较早期间存在的话,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期待GLAST将看到红移值等于或大于5的已知类型的天体.对于伽马射线来说,小的相互作用截面意味着伽马射线可直接观测自然界最高能量的加速过程.伽马射线向后指向它们的源,不像宇宙线被磁场偏斜有了GLAST,天文学家们就拥有了非常好的工具,用于研究以将物质拉入而出名的黑洞是如何能够以大的难以令人相信的速度向外加速气体喷注的.物理学家们将能够研究比陆基粒子加速器中看到的更高能量时的亚原子物理.为同时进行天体物理和粒子物理研究,美国宇航局与美国能源部以及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瑞典的研究机构开展合作.GLAST计划于2006年3月发射.为什么原子核会发射电子射线和加码射线?它们是原先就存在原子核内?还是后来转化形成的?它们是如何转化的?能谱、强度又该如何计算?

24.为什么电子在原子表层会形成所谓的“s、p、d、f型电子云”?各个电子在“电子云”中具体运动特征、规律如何?电子激发、跃迁中能谱(尤其是表层多个电子的原子中)又该如何精确计算?如果电子确实是以几率状态分布,那么,固定不变的轨道磁矩和发射、吸收光谱能级又该如何解释?

25.重原子内层K、L层众多电子的运动特征和x荧光射线谱能量又该如何分析计算?确定各种粒子和作用力是否是单一基本实体的不同表现形式,并且可以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来解释它们.物理学中有四个基本作用力,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只包括了其中3个(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引力并未包括在标准模型中.努力建立一个理论将四个基本力统一到统一场理论中是理论物理学家的主要目标.由于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属于量子场论,那么任何统一都将必须把引力作为量子场论的一部分包括进去,这意味着问题3的解决与问题1的解决是相联系的.此外,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展示了许多不同的粒子——共有18个基本粒子.许多物理学家认为,一个自然界的基本理论应该有方法去统一这些例子,使得它们能够在更多的基本关系中被描述.例如,众多方法中定义最明确的弦理论预测所有的粒子都是不同振动模式下的能量丝,或者称之为弦.

26、为什么热力学实验中获取近0.0K的超低温相当困难?

27、解决量子力学的基本问题有两种可能,或者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继续发展,或者创立一个新的理论.一个理解量子物理的问题便是物理学的根本机制与什么有关.量子物理学中有许多解释——经典的哥本哈根解释,HughEverettII的备受争议的多世界解释,还有争议更大的如参与式人择原理.这些解释都是围绕量子波函数的坍缩这个问题而展开的.那些研究量子场论的现代物理学家不再考虑这些问题的解释与他们研究领域的相关性.退相干的原则,对许多人来说,解释量子坍缩的原因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物理学家可以在没有解决物理学基本层面上确切发生了什么的情况下求解方程,进行实验和将物理理论用于实践.因此,大多数物理学家不会考虑物理学在20英尺杆位附近发生的这些奇怪问题

28、超高能粒子来自哪里?

物理学家们已经探测到宇宙中惊人种类的高能现象,包括没有预料到的高能但不知起因的粒子束流.在实验室的加速器上,我们可以产生高能粒子束流,但这些宇宙线的能量大大超过地球上产生任何能量.

1000平方英里的PierreAuger观测站是个国际项目,用来研究甚高能宇宙线,对撞星系是形成极高能量宇宙线的机制.位于阿根廷的PierreAuger观测站有一台宇宙线探测器,展开面积超过巴黎的10多倍.在美国为其提供的建造费用金额中,美国能源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均摊.

29、在极高密度和极高温度下,新形态的物质是什么样的?

质子和中子是如何形成化学元素原子核的理论已有充分的阐述.在极高密度和高温时,质子和中子可“熔化”成一种不可区分的夸克和胶子“汤”,这可以在重离子加速器中探测到.中子星和早期宇宙中可以产生更高的密度并可探测到.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正在BNL运行,研究极热、高密度核物质.它使金原子核束流在足以形成基本粒子(夸克和胶子)热、密度汤短暂微观宇宙的能量时对撞,这些粒子在宇宙大爆炸形成后的前几微秒存在过.世界上的物理学家对RHIC上每秒发生几千次的对撞饶有兴趣.每次的对撞都像一台微观高压锅,产生甚至比最热星体核心中还要极端的温度和压力.事实上,RHIC对撞中的温度可超过绝对零度以上1011度,大约相当太阳温度的10000倍.虽然RHIC对撞可能超快和超热使科学家们感兴趣,但是它们太小太短,没有危险.使用大型PHENIX探测器的一个RHIC实验中,两个金原子核对撞向对撞轴横向发射出比标准模型要少的粒子.这是物质奇异态的第一个迹象,但需要更多的证据.将这一发现与未来几年更多发现结合在一起,研究人员就能弄懂宇宙诞生以来就不存在的物质态.在能量极大的情况下,物质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原子分裂成其最小的组成部分,这些部分就是基本的粒子,即夸克和轻子,据目前所知它们不能再分成更小的部分,夸克性质极其活跃,在自然状态下无法单独存在,它们会与其它夸克组成光子和中子,两者再与轻子结合,形成整个原子.

这都是现在科学可以推测的,但当温度和密度上升到地球上的几十亿倍时,原子的基本成分有可能会完全分离开来,形成夸克等离子体和将夸克聚合在一起的能量,物质学家正尝试在长岛的一台粒子对撞机中创造物质的这种形态,即一种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在远远超过这些科学家在实验室中所能创造出的更高温度和压力之下,等离子体可能变化成一种新的物质或能量形式,这种阶段性变化可能揭示自然界的新力量.要使这些力量结合起来,就必须有一种新的超大粒子——规范玻色子,如果它存在的话,就可以使夸克转变为其它粒子,从而使每个原子中心的光子衰变,假如物理学家证明光子能够衰变,那么这一发现就会证明有新力量的存在.

30.量子理论是一门实验科学,它描述微观空间中的物质运动,简单地说,就是用宏观的仪器测量微观粒子在各种相互作用过程中可由运动学和动力学表述的变化过程,它由二部分内容构成:一部分是由长度标度确认的实验结果;另一部分是沿用“欧氏几何学空间模型”的思路对实验结果的解析,即微观空间与宏观空间存在着反向自然律的解析,也就是描述理论的对称性与实验结果不对称的解析,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解析,因果律与态叠加的几率解析,真空态和真空破缺的解析,强子“色优惠”和“夸克幽禁”的解析,人为附加场和测不准原理的解析,等等,并把这些解析作为整个量子理论的“补充性假设”,这里明摆着的一个问题同样是,在微观空间,“几何学空间模型”的使用存在着确定的边界条件,这些边界条件是由微观空间的物理学内容决定的.量子理论只是告诉我们,微观空间的物理学内容是由定义空间的量子化分割加上“补充性假设”完成的,如果定义空间稍有闪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物理量必需表述为(与坐标无关的)几何量”稍有闪失,20世纪量子理论的全部“补充性假设”面临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只要用“庞加莱空间”置换出量子理论实际使用的欧氏相对空间,量子理论近30项“补充性假设”就没有一条是可以存活的.当然也包括已被科学界接受的“重整化”和“测不准原理”.

31.宇宙深处超高能量的加码射线爆是怎么形成的?超高能量的质子射线是怎么形成的?近年来观测到的所谓强度和规模仅次于宇宙创生的大爆炸又是怎么形成的?太空中能量最大的粒子,其中包话中微子、r射线光子和其它各种形式的亚原子榴霰弹都称作宇宙射线.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射向地球;当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可能正有几个穿过你的身体,宇宙射线的能量如此之大,以至于它们必须是在大灾变造成的宇宙加速活动中产生.科学家估计的来源是:创世大爆炸本身、超新星撞成黑洞产生的冲击波,以及被吸入星系中央巨大黑洞时的加速物质.了解这些粒子的来源以及它们如何得到如此巨大的能量,将有助于研究这些物质的活动情况.最近,天文学家已确定了爆裂的位置,并初步推测它们是巨大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与自身及黑洞的碰撞.但即使现在,仍没人知道这么多能量在空中环绕时发生了什么.物质变得非常热,以至于它以异常的形式与辐射相互作用,而辐射光子能互相撞击产生新的物质.物质与能量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如果加入磁场因素,物质学家也只能对这种可怕环境下的活动做粗略的推测.也许现有的理论根本不足以解释这些现象.

32.能否解决强关联多电子系统的基态和元激发问题?能否解决低维凝聚态物理新现象的理论问题?何时能揭开狄拉克的大数之谜?可控轻核聚变能否实现?激光热核反应的点火条件(劳森判据)能否达到?常温核聚变能否实现?冷核聚变能否实现?量子混沌确实存在吗?最后一个超重元素的质子数是多少?热中子辐射俘获疑问的实质是什么?原子核磁矩能否准确计算出来?Gamow-Teller巨共振问题gA(核内核子)!=gA(自由核子)能否解决?奇异电子峰是怎样形成的?EMC效应能否解决?质子自旋危机能否解决?电子与核散射中,纵向响应形状因子问题能否解决?有限核的结合能与能极能否一一准确算出来?夸克-胶子等离子体(GP)物质态是否真的存在?有无胶子球存在?存在第四代基本粒子吗?e-u-t之谜何时能解开?亚夸克结构仅仅是推测吗?电子有无结构?光子有无结构?有无奇异物质存在?C,Ψ物理中的ρπ疑难能否解决?宇宙反物质的探测;反物质世界是否存在?可控热核反应能否实现?冷聚变?

33.标准模型: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无疑极为成功,但人们并没有理解夸克和轻子的质量混合的物理起源和中微子的质量等.

加拿大沃特卢市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的ChristopherFuchs说:“最理想的研究方法可以用朴素的语言逐句逐字地写成一个故事,它是那么的精彩而富有想象力,精确的数学研究方法根本无法描述它,这一点毫无疑问.”Schlosshauer说:“许多我们所认为的只属于量子物理的特点,实际上只是众多未被发现的可能性的共性.这使我们将焦点集中在量子理论的特点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上.”Hardy认为:由于许多研究者感觉自己摸索到了正确的道路,因此量子理论重建工作的步伐近年来开始加快.但有谁能够判断这些努力是否是成功的呢?Hardy说:“我想说判断成功与否最根本的标准在于更加理论化.我们是否对量子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新的方法是否给予人们启迪从而推动当代物理学的发展?”他希望这些原则有朝一日能够帮助量子重力理论的发展.

量子力学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物理学的最高成就,对量子论的解释也是困惑物理学界的世纪谜题.量子世界的图景非常奇特,虽然有违常识和理性,却能解释微观世界不可思议的现象.构成量子论“哥本哈根解释”的核心是玻恩的概率解释、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和玻尔的互补原理.前两者打破了经典世界的因果决定论,后两者又否定了经典世界的客观实在性.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实在论学者拒绝接受哥本哈根解释,并与玻尔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学者就量子论的解释进行了长期的论战,这场论战延续至今尚未终结.关于量子论的困惑来自观察者的作用、测量的本质和量子随机性来源这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只有依据现实物理学原理才能真正解决.首先,现实物理学没有观察者介入,排除了人为主观因素;其次,客观性原理要求标度无关,消除了测量标准的不确定性;最后,现实物理学是一个离散粒子理论,表明了量子概念的客观基础.根据现实物理学的解释,量子波函数描述的是团簇而非单个粒子的运动状态;团簇的运动状态由哈密顿(振动)算符、动量(平动)算符和角动量(转动)算符确定;量子本征态属于特定运动算符的次级模式,波函数叠加导致团簇的混合运动模式;波函数的模平方给出运动模式的发生几率;普朗克能量(Hs=hv)是粒子系统振动能的平均值,爱因斯坦能量(Ks=Msc2)是粒子场的平动能标度;海森堡不确定原理反映的是特定的标度关系(h=rsps=Ests).现实物理学最终表现为微分方程或解析几何的决定论形式,但是其本质上是弹性粒子的统计理论.实粒子场论的基础是粒子的质量和动量统计,实粒子运动状态理论的基础是粒子的运动能量统计,实粒子热力学的基础是粒子数和团簇数统计.现实物理学的统计学基础揭示了物理过程随机性的真实来源和不可逆性的客观原因.

参考文献

【1】《科技日报》,1989年12月29日,第一版.

【2】许国保等编,《简明物理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P550.

【3】苟清泉主编《高压物理学报》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办P218.

【4】王竹溪朱洪元著《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III,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书,1987年7月.P3,P729.

【5】许国保等编,《简明物理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P547

【6】许国保等编,《简明物理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P549.

【7】许国保等编,《简明物理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P40.

【8】解恩泽等编,《简明自然科学史手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出版,P244.

【9】许国保等编,《简明物理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P539

【10】《科技日报》,1990年2月9日,第四版.

【11】许国保等编,《简明物理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P120.

【12】同上,P159

【13】《物理》──数理化自然丛书第三册,P91.

【14】许国保等编,《简明物理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出版,P657.

【15】[日]牧野升著,《超导革命》,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出版,P66.

【16】中国科学院物理情报网编,《中国物理文摘》1990年第1期,P116,P12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609997-1451720.html

上一篇:量子场论中的量子真空概念
下一篇:[转载]粒子物理理论带入新挑战
收藏 IP: 60.217.24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