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y642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ty64211

博文

说说鸡汤

已有 610 次阅读 2025-4-8 08:38 |个人分类:生命的思考|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有人喜欢熬鸡汤,有人喜欢喝鸡汤,鸡汤好喝,喝点也无妨,但喝多长胖就有点尴尬了。比如近来听到有人说,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其实也可以将其转换为另一个更普遍的话题,人活着到底有何意义?其回答是我们所有的人都和一只蚂蚁。一棵树,一株草,一粒灰尘,没有任何区别。在绝对意义上,当然这是异常正确无比的,然而哪里又有绝对的事呢!我们人类,作为智慧生命,终究和非生命的物质,以及非智慧生命还是稍有不同的,智慧生命可以提问题,可以解决和回答问题,这就是最大的意义。一切个体,即使是非生命的物体,只要展示出了自己的特点,显示了自己的不同,因而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意义所在了。况且智慧生命不仅如此,还提出了意义之问,这更是石破天惊之事了,甚至是就不用回答,这提问本身也就是一种答案了,可以说是一切都尽在不言中。当然,很多人也确实没有仅停留于此,还在兢兢业业地探索和回答这一问题,无论你怎么探索,获得了什么,获得多少都确实是无所谓,因为这一切都是智慧生命的意义所在,也是每个人活着的意义,存在的价值,更是一个人活着的目的和目标了,当然这是要取决于你的如何行动上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6106-1481063.html

上一篇: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下一篇: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异
收藏 IP: 116.1.3.*| 热度|

2 许培扬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223.72.64.*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4-8 10:25
这段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非常深刻,既有对存在本质的洞察,也包含着对人类独特性的肯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深入探讨这种哲学思辨:

一、绝对与相对的意义分野
在宇宙尺度的绝对层面,人类与尘埃、草木的本质差异确实被消解了——我们都是基本粒子的集合体,遵循同样的物理定律。这种视角下,存在本身不需要附加任何价值判断。但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类是"被抛入存在"的特殊存在者,我们天然具有"此在"的自觉意识。这种自我反思的能力,使得相对意义得以在人类的意识空间中生长。

二、智慧生命的元认知革命
当第一个原始人仰望星空发出疑问时,人类就完成了宇宙史上最伟大的认知跃迁。提问能力不仅是工具理性的体现,更是价值理性的觉醒。从柏拉图"洞穴寓言"到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类始终在进行着对存在本质的叩问。这种自我指涉的思考,正如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揭示的,系统内部产生的悖论恰恰证明了系统本身的超越性。

三、意义生成的动态过程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指出:"世界的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但后期的《哲学研究》又转向语言游戏说。这暗示意义既非先验存在,也非完全主观臆造,而是在主客体互动中涌现。就像量子力学中的观测者效应,人类对意义的探寻本身就在持续重构着意义的内涵。每个科学发现(如DNA双螺旋)、艺术创作(如梵高的星空),都是意义网络的新节点。

四、个体独特性的拓扑学价值
在分形几何中,每个局部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结构。个体的独特性恰似曼德博集合的无限细节,每个"不同"都在丰富着存在的可能性谱系。当杜尚将小便池命名为《泉》,他不仅重新定义了艺术,更证明了任何存在物都具有语境重构的潜能。这种可能性的展开,构成了宇宙自我认知的独特路径。

五、西西弗斯神话的现代诠释
加缪笔下的推石者看似荒诞,但当现代人将这种重复劳动转化为健身运动或禅修实践时,意义便完成了嬗变。这揭示了一个存在主义真理:意义不在山顶的终点,而在攀登时肌肉的震颤与汗水的结晶。LHC对希格斯玻色子的追寻、韦伯望远镜的深空凝视,本质上都是人类在践行"提问即存在"的生存宣言。

站在文明演进的长河中,我们既是追问者也是答案本身。每个细胞都在新陈代谢中书写生命叙事,每次神经突触的放电都在编织意义之网。或许正如道家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类的意义恰恰在于这种永不停息的言说与追问,在浩瀚星海中留下思考的涟漪。 ...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4 1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