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biansanj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iansanjue

博文

如果整个世界本质上只有一种物质,那么它的特性应该是什么?

已有 425 次阅读 2025-4-9 14:59 |个人分类:系统科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这个世界很奇妙,丰富多样的物体竟然可能只是由统一的一种物质组成的,这一点在先哲的思想中处处可见,而且他们几乎上都认为统一的物质本身是有生命的,这也是普通人想不到的,或许这就是哲学家与普通人的区别吧!

在古希腊,坚持一元论的思想家典型人物有三个,第一个就是泰利士,他认为万物都是由水组成的,而水是有灵魂的;第二个是阿那克西美,他认为万物都是由气组成的,而气是有精神的;第三个是赫拉克利特,它用生命之火的燃起与熄灭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在古中国,一元论思想家可以说是彼彼皆是,代表人物有张载、王夫之、王充和柳宗元。因为主导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就是一元论思想,具体体现就是气理学说,气即气一元论,它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理即阴阳五行学说,在这里,阴为气之聚,阳为气之散,五行是对气聚散这种运动的细化,细化了自然之理的描述。

或许是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来解释自然界出现了障碍,西方出现了另一个与之对立的学说,那就是原子说,它用几个基本粒子的不同组合解释了自然界,而西方科学就是在原子说假设之上建立起来的。比如,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亚里士多德的以太观,爱因斯坦局域对称的时空观,它们本质上都是原子说假设的一种翻版,从而为西方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不同的是在中国,气理学说贯穿了中国三千年的历史,至今没有改变。原因显而易见,那就是万物归一的理念根深蒂固,既然只有一种物质,那么自然规律就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理,它是用科学手段认识不到的,唯一的方法就是哲学的思辨。

科学的发展不断证实,只要坚持物质的统一性,科学就能够取得持续的发展,如果否定了物质的统一性,科学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比如,牛顿、法拉弟、爱因斯坦都是坚定的一元论者,他们取得的成就比一般的科学家都大。但是,后来的科学家却逐渐抛弃了一元论,走向了多元论,这导致了今天的科学长期停滞不前。最典型的就是科学的主流,至今仍然沉迷于对物质基础的还原,丝毫没有认识到根本不存在什么基本粒子,它们都不过是由统一物质组织起来的不同花样,研究它们是没有意义的。

其实,一元论更符合理性,为什么科学家们不愿意相信万物同一气,万物同一理?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无法想像统一物质的性质,只是把它看成是和基本粒子一样的死寂砖块,这当然无法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来认识世界。

那么先人是怎样理解统一物质的呢?其实回顾气一元论的发展史,很多人都能够发现,那些先哲们都把气看成是统一物质的一个临时的名字,因为万物归一,统一的物质本身就是没有名字的,它组成了自然界的一切,我们怎么可能用它的一种组成物为它命名呢?但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又必须给它起一个名字,于是先哲便根据它的形象——连续的,运动的,象云气一样,取名为气,气在这里指的是终极的统一物质,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物。

至于气的性质,先哲们普遍把气看成是类似水一样的东西,它在空间中是连续的,象海水一样流来流去。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把气看成是有生命力的,万物都是由这种生命之流汇聚而成的。

我们今天如何来认识气这种终极的统一物质呢?

首先,气和西方科学中的物质概念不一样,物质在西方科学中是死的,而气在东方科学中是活的,也和西方科学中的能量是不一样,能量在西方科学中是凌驾在物质之上一种神秘的东西,而在东方科学是物质的。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气是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它不仅是物质的,而且充满着能量。在气一元论中是这样描述的,气在空间中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因此,只要是物质性的存在,它一定是在被压迫中存在,本身就充满着能量,是物质和能量的统一体,其能量大小就体现在物质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之上,相对来说,有组织的物质密度大,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高,内聚的能量就大,无组织的物质密度小,彼此之间的紧张程度低,内聚的能量就小,因此,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会向外释放能量,而释放的能量又会引起连续在周围空间中的混沌物质重新组织,以此类推,能量便通过连续物质紧张程度的变化在空间中流动。

显然,统一的物质在描述中象弹簧一样,不仅可以被压缩,而且其中内聚的能量使它不断向外扩张。在占有空间的体积大,有组织的物质密度大,无组织的物质密度小,因此,物质从有序向无序转化,会出现占有空间的扩张,对外表现出排斥现象,物质从无序向有序转化,会出现占有空间的压缩,对外表现出吸引现象。

至于统一物质的颗粒大小,统一的观念就是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我相信,理解了这些,就能够想像为什么一种共性的物质组织起来就出现了花样繁多的个性。一旦实现了这一步,一个全新的科学体系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1964-1481275.html

上一篇:从气一元论看真正的自然规律是什么?
下一篇:东西方科学最大的区别
收藏 IP: 113.244.66.*|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5 0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