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先人为什么重视哲学的思辨,而轻视科学手段的观察,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先人认为万物归一,真正的自然规律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理,它是用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的,要真正地认识它,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哲学的思辨。
不少人总觉得哲学仅仅是空洞的猜想,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哲学也有坚实的自然科学根基,它就是物质的统一性,它告诉我们,人和万物一样,不仅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支配,因此,人存在与发展的原理就是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原理,认识了自己,也就认识了自然。哲学就是一门通过认识自己存在与发展的原理来认识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学问。
显然,哲学方法本质上就是系统方法,它根据万物在运动原理上的统一性,通过系统间的类比来认识万物。有了这种方法论,就可以从宏观系统来认识微观系统,从可观察的系统现象来认识不可观察的系统现象,进而得到对自然更本质的认识。也正是这个原因,爱因斯坦才说,哲学可以为所有自然科学之母。
我们举一个例子就知道了,中医和西医有什么区别?答案就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关系的认识。西医基于观察不到就不存在的理由否定了这两种关系的存在,才造成了中西医之间的矛盾。真正懂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的病因学就是建立对这两种关系的认识之上的,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由此得出疾病的外因是与自然的矛盾激化,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细胞,由此得出疾病的内因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而西医的病因学一和自然没有关系,二和整体没有关系,它只和局部的细胞病变有关系。如果我们迷信科学,认识不到这两种关系的存在,就会觉得中医不科学。
那么中国先人是怎样认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呢?答案就是取象类比,或者说,通过人体系统与地球系统的类比,既然自然变化可以引起海水的潮汐效应,当然也会在人体引起组织液的潮汐效应,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找到了,既然地球表面的能量循环主要是水循环,当然人体能量循环主要也是水循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便找到了。而这些关系用再高级的精密仪器也观察不到。甚至明明知道随着日地、月地距离的变化,地球上任意一点的引力都是周期变化的,却由于精密测不出来这种变化,拒绝承认它。
那么,真正的自然规律到底是什么呢?又如何来认识它呢?答案就是从认识自己入手。
对每一个人来说,世界都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在自我,一部分是外在世界,两者首先是对立的,没有对立就没有自我,自我是在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共同反抗同一个目标——外在世界变化中统一起来的。可是,外在世界的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人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与它在变化上的统一,人的变化其实和自然变化是一一对应的,可以看成是自然变化的一个缩影。
显然,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就来源于这种对自我的认识,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先人才谦卑地去领悟这个世界,进而得到了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那就是气理学说。
气即气一元论,它可以看成是东方科学的前提假设,理即阴阳五行学说,它是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一种总结。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了解了气一元论,就已经知道真正的自然规律是什么了!看看气一元论就知道了,它用一种物质的聚散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当然自然规律就是物质聚散的原理,聚是系统的生,散是系统的亡,因此,自然规律就是物质系统的生死规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规律是用阴阳五行学说来描述的。在这里,阴就是气之聚,即物质的有序状态,有中心和层次的物质系统;阳就是气之散,即物质的无序状态,无中心和层次的混沌空间。如此一来,物质由阳至阴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由阴至阳的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变换的学说就揭示了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由于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存在都是呈系统的,因此,阴阳学说就是对大自然最普遍规律的一种总结。
不过,用一种物质的聚散来描述大自然还是太笼统了,为了细化对自然的描述,就出现了五行学说,在这里,五行不是五种不同的材料,而是统一物质的五种不同运动形式,它们是对气聚散这种运动的细化。比如,水为气由散到聚,火为气由聚到散,木为气聚增散减,金为气散增聚减,土为气周期性聚散。最核心的是,这五种运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个物质系统当中,它们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保证了整体的动态平衡,并使系统不断与外在世界的变化相平衡,保持了系统的秩序,因此,五行学说也可以看成是对系统内部物质运动规律的揭示,它和阴阳学说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科学体系。
或许这样描述还是不容易理解,我们可以这样来总结,阴阳学说如果用一种来描述,那就是整体决定局部的系统学原理,而它就是大自然最普遍的规律。这里不仅包括整体的环境决定局部的物质系统,而且还包括系统整体决定局部的要素。当然这个规律不是死的,而是一种必然性关系的揭示。就拿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说,整体的自然决定局部的人,可自然在变,人也在变,但整体决定局部的规律永远不会变。
至于五行学说,它其实是对系统控制学原理的一种总结。系统都是一控制多,可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充分利用要素之间的竞争,顺应中心意志就优先支持它,使它不断在系统空间产生并发展壮大,违背中心意志的要素就强力抵制它,使它不断在系统空间衰退并灭亡,在要素的周期产生与灭亡之中,普遍联系方式就产生了,它体现了中心要素的意志,通过连续在系统空间某一层次的物质周期性地聚散来传递信息,控制着系统空间每一个要素的每一个生死存亡,保持了系统的秩序。可是,主要信息都是由一种媒介的周期性聚散来传递的,如果媒介出现了不平衡,信息就会在传递的过程中失真和变形,此时要素对周围环境感知的信息就无法传递到管理中心,而管理中心的决策也无法准确在局部实施,整体的管理就乱了。由此可见,平衡是秩序之本,失去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是乱的,恢复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中心要素是充分利用要素之间的相互监督来实现对所有要素控制的,如果彼此之间不平衡,那么就无法相互监督,一控制多就会失效,整体的管理就乱了。因此,引入五行学说,其实是对系统控制学原理的一种精准把握,有了平衡,整体的管理才会秩序井然,如果失去了平衡,整体的管理就乱了。
你知道真正的自然规律是什么了吗?还是老子说得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万物归一,自然规律就不可能是东西,而只可能是一个无形无象、无所不在的原理。至于统一物质之名,它本是无名的,因为它组成了自然界的一切,怎么能够用它一种组成物为它命名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5 15: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