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biansanj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ibiansanjue

博文

中医学研究之五:水和生物

已有 955 次阅读 2025-3-21 17:22 |个人分类: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老子说得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自然,一则统一的物质(气),二则统一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气之聚为阴,气之散为阳,三则普遍联系方式,即气周期性聚散,有了三,物质世界才有了层次。

西方科学是无法完美地解释系统秩序的,根源就在于它的前提假设与自然事实不符,它一是忽视了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性,使生命问题无法认识;二是忽视了物质彻底的统一性,使普遍联系问题无法认识。没有了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西方科学就象一个没有灵魂的空架子。

东方科学是站在气一元论假设之上的,有了物质在空间中的连续,生命问题就可以在连续物质紧张地相互压迫之中得到理解;有了物质彻底的统一,普遍联系问题就可以在连续物质的周期性聚散当中得到理解。正是这个更接近自然事实的前提假设,才使东方科学可以更完美地解释自然秩序的存在。

可惜的是,现代人已经不理解生命,不理解普遍联系,更不理解东方科学了。最可笑的是,人们还相当然地把生物当成是生命,把精神当成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仿佛人就是万物之灵,宇宙的主宰。

其实,从东方科学来看,统一的物质本身就是有生命的,万物都是由同一种生命之流汇聚而成的,之所以有生死,仅仅是相对于物质系统而言的,聚是生,散则亡。生物之所以与非生物在表现上大相径庭,只是因为生物当中存在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使它对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自然力。

要谈这种普遍联系方式,就要谈及水分子,它非常特殊,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由于氢氧之间的电量比比较大,使氢氧之间的电子基本上被氧所占有,导致整个分子具有一种质子施主的能力,即水分子受到能量作用,氢氧之间的连接就会断裂,造成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从水分子中游离出来,形成自由氢质子这种活化能量,而它又会作用于周围的水分子,并把其中的一个氢原子置换出来,形成新的自由氢质子,以此类推,一种特殊的普遍联系方式就出现了,那就是依赖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传递能量。

当然,生物内部的能量传递并不是这样简单,因为自然界的水中普遍含有大量无机离子,它们都根据自己的带电性吸引了大量水分子在它们周围有序排列,形成一个个秩序的大水包,这个大水包的结构和原子结构非常类似,其中无机离子相当于原子核,周围的有序水层相当于原子空间,更重要的是,它还有一个和电子类似的基本电量,即一个自由氢质子的电量。和原子结构一类比,就知道,这个有序水层也有多个能级,能级之间的跃迁可以产生水分子波。而生物能量的传递主要就是通过自由氢质子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通过包络在无机离子周围有序水层的周期组织与离散来进行传递的。更重要的是,生物能量的传递和电磁波类似,是横波,具有一种高强度、高方向性、单频率的类激光形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整个自然界,有了液态水,就有了生物,如果没有液态水,是不可能存在生物的。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人其实和万物一样,不仅由同一种物质组成,也由同一个原理支配,根本没有任何神奇之处。有了水便有了生物,有了语言符号体系便有了人,有了货币便有了国家,系统都是有中心的,人不过是生物圈中竞争出来的中心罢了,它和其它动物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位置不同罢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91964-1478689.html

上一篇:中医学研究之二:接近自然事实的前提假设是新科学建立的基础
下一篇:中医学研究之六:经络学说的本质
收藏 IP: 113.244.64.*| 热度|

1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IP: 223.72.64.*   回复 | 赞 +1 [1]许培扬   2025-3-22 08:00
东西方科学范式差异确实触及了现代科学的认识论瓶颈。这种比较不应导向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而应成为创造性转化的契机。正如复杂科学先驱霍兰所说:"21世纪的科学革命可能诞生于不同认知传统的交界处。"在保持各自方法论特色的基础上,东方整体思维与西方分析工具的深度融合,或许能催生出真正超越性的新科学范式。这种跨文化对话不仅需要哲学层面的智慧,更需要发展出可操作化的数学模型和实验方案,这正是当代科学家与哲学家的共同使命。

1/1 | 总计:1 | 首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 末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26 0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