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S

博文

中国农业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才宏伟教授联合河北开放大学韩立杰副教授关于高粱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已有 1125 次阅读 2024-3-4 16:40 |个人分类: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国农业科学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才宏伟教授联合河北开放大学韩立杰副教授关于高粱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高粱是世界第五大粮食作物,可作为食用、饲用、酿造用和生物能源用。高粱遗传转化技术是高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可作为传统育种方法的重要补充。

近期,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才宏伟教授联合河北开放大学韩立杰副教授完成的题为“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的研究在《中国农业科学》2024年第57卷3期正式发表。

微信图片_20240304163839.png

本文对近年来高粱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高粱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难题,并提出进一步的解决策略,以期为高粱遗传转化技术的进一步改良提供参考。

通过对近年来50余篇高粱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介绍用于遗传转化的高粱基因型、外植体来源、再生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比电穿孔法、花粉管通道法、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4种高粱遗传转化常用方法的优劣,总结遗传转化载体主要组成部分启动子、目的基因、选择标记基因和报告基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阐述高粱遗传转化的应用现状,分析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存在的主要瓶颈问题,研究对策措施。高粱基因型对组织培养有很大影响,以P898012和Tx430最为常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是最常用的高粱遗传转化方法,且农杆菌介导法的优势逐渐显现。在载体构建中,CaMV35S启动子和ubi1启动子最为常用,抗生素抗性基因(nptII、hpt)、除草剂抗性基因(bar)和养分同化基因为常用的三大类选择标记基因。随着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及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重要农艺性状基因被成功转入高粱。但基因型依赖性强、组织培养周期长、遗传转化稳定性差是限制高粱遗传转化的主要瓶颈,通过引入形态发生调节因子,直接进行体细胞发生,缩短了组织培养周期,提高了转化效率,扩大了外植体来源,高粱遗传转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引入形态发生调节因子,采用切-浸-芽(CDB)递送系统等方式可进一步改良高粱遗传转化技术,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必将为高粱分子育种及相关基因功能鉴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2124)的资助。

论文链接: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

韩立杰, 才宏伟. 高粱遗传转化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3): 454-468.HAN LiJie, CAI HongWei. Progress o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Sorghum[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24, 57(3): 454-46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1686-1424058.html

上一篇:中国农业科学 | 华中农业大学联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探究甘蓝型油菜光叶性状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
下一篇:中国农业科学 | 南京财经大学胡秋辉课题组研究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对杏鲍菇粉3D打印的建模与优化
收藏 IP: 175.169.160.*|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