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AS

博文

中国农业科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闫湘团队探讨硅氧烷类助剂的环境残留及其农用之环境安全风险

已有 680 次阅读 2024-2-1 17:48 |个人分类:论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中国农业科学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闫湘团队探讨硅氧烷类助剂的环境残留及其农用之环境安全风险

硅氧烷类助剂(或有机硅助剂)系硅油类有机硅产品,其结构是以硅氧键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因其具有超强渗透和扩散性能而被广泛用于日化和工业产品等助剂,并作为农用助剂在农业上得到推广使用。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闫湘团队完成的题为“硅氧烷类助剂的环境残留及其农用之环境安全风险”的研究在《中国农业科学》2024年第57卷1期正式发表。

图片

当前,我国有机硅制品产销量约200万t,生产和消费量均占世界50%以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消费和原材料净出口国,聚硅氧烷产能占比已经达到全球60%以上。随着硅氧烷类助剂的广泛应用所导致的硅氧烷环境残留(尤其在水体、污泥/土壤等环境样本中、水生食物链以及人体组织中均被检出)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暴露,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的环境安全性(包括生态毒性及其环境安全风险)也引起诸多关注。

图片

我国部分地区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出水口及污泥中环硅氧烷D4D5 和 D6的残留量和去除率

近年来,挥发性环甲基环硅氧烷(如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和D6(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等)因其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积累性及潜在毒性等特性而被欧盟等国家认定为新兴有机污染物或被列入优先控制化学品。本文通过对1991年以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硅氧烷类助剂(包括农用助剂)应用的环境残留及其生态环境安全风险相关文献检索调研,从两个方面综述分析硅氧烷类助剂的环境残留去向及其农用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主要包括:(1)硅氧烷的环境残留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包括污水处理过程中硅氧烷残留及去向,水体中硅氧烷残留及水生食物链污染风险,污泥中硅氧烷残留及土壤生态污染风险,以及食品中硅氧烷残留及人体健康风险等);

图片

我国部分地区水环境样本中环硅氧烷(D4、D5 和 D6)的残留量

(2)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现状及环境安全风险(包括硅氧烷类助剂农用后残留及其毒性风险,以及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的安全性管理问题)。

本文并就国内外对环硅氧烷类产品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硅氧烷类助剂农用,由于助剂成分多被视为“生物惰性”,通常硅氧烷类助剂农用无需毒理检测和环境监管等风险评估;此外,助剂成分往往被声称为“商业机密”而受到保护,其成分一般不会在产品标签上标明。目前,我国对硅氧烷类助剂作为农用助剂(如叶面肥添加剂等)添加使用尚无监管要求,农用助剂添加缺乏安全使用规范,存在环境安全风险。

图片

我国部分地区水生生物样本中环硅氧烷(D4、D5 和 D6)脂重浓度

本文针对硅氧烷类农用助剂添加过量可能增加其在土壤-作物-水体中残留及其生态毒性风险,以及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存在潜在威胁等问题,建议有关管理和研究单位进一步重视硅氧烷类助剂使用过程中的残留和去向的监测,尤其加强硅氧烷类农用助剂残留对水体、土壤、动植物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工作。该文章获得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专项(2130109)的资助论文链接:硅氧烷类助剂的环境残留及其农用之环境安全风险图片

引用本文:

王小彬, 闫湘, 李秀英, 涂成. 硅氧烷类助剂的环境残留及其农用之环境安全风险[J]. 中国农业科学, 2024, 57(1): 142-158.WANG XiaoBin, YAN Xiang, LI XiuYing, TU Cheng. Environmental Residues of Organosiloxane-Based Adjuvants and Its Environmental Risks for Use as Agrochemical Adjuvants[J].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2024, 57(1): 142-15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1686-1420217.html

上一篇:中国农业科学 |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贠建民课题组探析甘露醇对草菇继代菌株生产性状和ROS清除能力的影响
下一篇:《中国农业科学》2024-3期目录
收藏 IP: 175.169.16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