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表型组学(英文)》(Phenomics)在线发表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仝小林院士团队题为Investigation on Phenom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Diabetes的综述文章。该文章系统总结了糖尿病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不同证型的表型特点,以及中医药治疗前后的表型变化;提出在“态靶辨治”理论指导下,应用表型组学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
论文相关链接
论文DOI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3657-023-00146-6
论文PDF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3657-023-00146-6.pdf
引用格式
Zhang, B., Zhou, L., Chen, K. et al. Investigation on Phenom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the Diabetes. Phenomics 4, 257–268 (2024).
综述背景
中医药是护佑中华民族生命健康的宝贵财富,其对疾病认知独特视角的科学内涵尚未被完全阐明。人类表型组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不仅包含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微观数据,更涵盖发色、肤色、行为活动等多种外在宏观的生物学性状,是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多维度数据集合。应用表型组学研究模式,有望揭开中医药的神秘“黑箱”,为其创新发展带来新方法、提供新思路。
综述内容
表型组学与糖尿病中医诊疗体系构建
糖尿病属于传统医学“消渴”范畴,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糖尿病中医诊疗体系亟待建立。仝小林院士团队提出糖尿病“分类-分期-分证”辨治策略,即将糖尿病分为“脾瘅”和“消瘅”两大类型,以及“郁-热-虚-损”四大阶段,在此基础上分为不同证型进行治疗(图1)。结合表型组学的相关研究,团队发现糖尿病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以及不同证候的人群存在显著的表型差异:不仅是宏观证候特征,也包含微观的组学变化,这为阐释糖尿病中医诊疗体系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思路。同时,对中医药治疗前后的表型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也有助于揭示中医药作用机制。
图1. 现代糖尿病中医诊疗体系——分类、分期、分证论治
表型组学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该综述进一步提出应用表型组学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必要性。首先,表型组学研究是揭开中医药“黑箱”之谜的有力“武器”。整体观、个体化、治未病等中医药诊疗的理论内核决定了其作用机制的复杂性,表型组学整合多维数据,强调对纵向变化的观察,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及其作用发挥的关键点。其次,以表型组学研究为纽带,可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桥梁。表型组学数据能更清晰地解析中医临床现象的内在逻辑,深刻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等问题,从而形成现代化语言,为医学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态靶辨治”医学理念与中医表型组学发展
仝小林院士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创新性提出“态靶辨治”医学理念,即不仅关注疾病的当前状态,更要了解病情的全程变化趋势及发展态势;不仅强调对症状的改善,也需针对疾病病因及异常理化指标进行治疗。在“态靶辨治”理论指导下,中医表型组学研究应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既要明确某种疾病发展全程的中医表型演变规律,又要聚焦其作用机制的核心途径,探寻关键靶点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从而构建宏观表型与微观机制间的关联网络,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图2)。
图2. 基于“态靶辨治”指导理论推动中医表型组学发展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仝小林院士
仝小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内科学家,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研究,首次提出“态靶辨治”,构建了现代中医诊疗体系与现代本草体系。针对影响中医药疗效的关键因素——方药剂量,创建了中医方药量效学科,为提高中医疗效做出了贡献。荣获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
共同通讯作者:赵林华 研究员
赵林华,女,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医内分泌病学学科带头人,仝小林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主委,世中联方药量效研究专委会会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学者,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长白山特聘领军人才。第1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篇,其中SCI收录58篇,参编论著20部。
共同通讯作者:田佳星 副主任医师
田佳星,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内分泌病学后备学科带头人、广安门医院中青年科技标兵、岗位能手。兼任医促会糖尿病专委会副秘书长、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委会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等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108篇,入选2024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3项研究成果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入选“中医药优秀青年学者科技成果”,参编著作9部。
第一作者:张博荀
张博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博士后(已出站),现为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特聘副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青年委员,世中联内分泌专委会青年委员等。承担及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等课题10余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及中文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3部,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培优”计划等人才项目。
共同第一作者:周丽娟
周丽娟,中共党员,中国中医科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已毕业),师从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现工作于重庆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参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多项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8篇。
Abstract
With thousands of years of application histo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the prevention of various chronic diseases, and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CM has presented a situation whe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coexist. Phenomics is an emerging area of life science research, which has numerous similarities to 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 of TCM. Thus, how to carry out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between TCM and phenomics deserves in-depth discussion. Diabete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round the world, and TC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ll stages of diabetes treatment, b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are difficult to elucidate. Phenomics research can not only reveal the hidden scientific connotations of TCM, but also provide a bridge for the confluence and complementary between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Facing the challenges of the TCM phenomics research, we suggest applying the State-target theory (STT) to overall plan relevant researches, namely, focusing on the disease development, change trends, and core targets of each stage, and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CM disease phenotypes and the therapeutic mechanisms of herbal medicine.
欢迎投稿
我们诚挚地邀请广大科研人员投稿!
Phenomics官网:
https://www.springer.com/journal/43657
投稿链接:
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pnmc/
编辑部邮箱:phenomics@fudan.edu.cn;phenomics@ihup.org.c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