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cy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gcyz

博文

[转载]李学潜教授纪念苏汝铿教授博文——良师,益友

已有 4252 次阅读 2022-6-14 10:17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文章来源:转载

良师,益友

怀念苏汝铿教授

                                                       李学潜

苏汝铿教授于2022 年的端午节追随两千多年前向天发问的屈原离我们而去了。我想这个思想活跃,又有超强现代宇宙学知识的后辈一定特别受屈老夫子的欢迎吧!

我在30多年前就认识了这位才华横溢又开朗和蔼的苏汝铿教授。虽然他只比我大六岁,我们勉强算同一辈人。但那时他已在核物理,宇宙学方面做出相当成绩了。大家知道,66年,文革开始,这年头似乎在大学生间划了一道坎。文革前毕业的学生早就在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正规的科学研究,而我们这些文革开始后的毕业生就没这种运气了。带着半瓶不满的知识走向工厂,农村。10年后回到学校已是30岁的中年人了。当我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自以为佼佼者了,能领先国内同行(80年代回国的博士还是凤毛麟角)。然而和这些国内学者接触后才发现自己真是夜郎自大,跟科学院和各大学的学者比,我的知识实在算不上什么,难怪何祚庥修说我们是不入流。我在北京向许多科学家学习,又频繁参加国内各种学术会议,向前辈们请教,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扩充了眼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认识了苏汝铿老师。我向他请教过一些核物理方面的问题,他立刻给出明确的解答,使我豁然开朗,能马上应用到我正在做的课题中。

苏汝铿教授的主攻方向是原子核物理理论,在这方面他与合作者,包括倪光炯教授和上海原子能所的几位老师(宋宏秋),特别是他的几个学生,一起做了很多重要工作。他的工作不是仅仅跟着文献炒几篇文章,而是有开创性的。其次他在广义相对论,宇宙学方面的工作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些成就当然和他早期在北京大学的学习阶段就在名师的培养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关,而更重要的是他到复旦大学任教后在科研方面不断的努力,创新。也反映了他对物理,对自然界的深刻insight 。他在学术方面的成就由他的学生做具体介绍吧。

和他的科研成就并列的是苏汝铿教授在教学方面倾注的心血。他从不忽视教学,对学生的责任使他在教学中精益求精,在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方面他可以算是国内顶尖的专家之一,他撰写的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教科书反映了他渊博的学识和对课题的独立思考与见解。我在南开讲授量子力学时就用苏老师的教科书做主要教材,在教高量时,也用他和倪光炯的教科书做主要参考书。

在这儿让我讲一个例子来显示苏老师活跃的思想和对年轻人的启发。他告诉我,有一次在复旦自主招生的interview 时,他问考生一个问题“杞人忧天倾有什么物理?”。当然这个中学生立马懵掉了,这似乎是语文最多是哲学课的问题,怎么联到物理上了呢?确实,如果他知道恒星死亡的物理过程,就知道太阳在50亿年后会毁灭,那时地球上的一切都会被摧毁,大气构成的蔚蓝天空也会消失,确实是天倾了。只不过还需等50亿年才会天倾!苏老师并没有难为这个考生,而是给他一些启发:物理是非常有趣的,不仅仅是那些繁琐的公式。多思考才是取得成功的正确道路。

我一向认为,物理学家绝不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演奏的水平就很高,狄拉克闲时还会去剑桥附近爬爬树。一个有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业余生活也应该丰富多彩,即陶冶了情操,又是对枯燥的科研轰动的调剂,是更好工作不可或缺的辅助。苏老师的业余爱好有三项:足球,美食和武侠。他很自豪地告诉我,他在“足球报”上发表过两篇文章。他开玩笑地说,那也许是他citation 最高的工作了吧(可惜没有统计)。美食是他这个广东-上海人最关注的事,这点我和他有同感,但我不看中国足球,他却看得津津有味。这点和苏老师经常争执不休,经常讽刺讽刺他。武侠小说是我们共同的爱好,前几年,他住到养老院后,我买了一整套黄易的书去慰问。唉,一想到这,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也到了耄耋之年了。

我和苏老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深爱自己的学生。关于这点,可以从我与苏老师的谈话中显露出来。还是等他自己的学生来讲述吧。

最后,我愿意用苏汝铿写的一首“歪词”来结束,这是多年前他送给我的(半开玩笑半认真)。这首词既显示了苏老师风流倜傥的特性也反映了他对物理的热爱和理解!

将那“物理”看破,桃红柳绿待为何?把这“真空”激活,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宇宙乾坤大”,“海内夸克多”?到头来“谁见QGP过”?枉使那,“劳心费力人憔悴,白头黑髮袒吟哦”!更兼看,“虚时实时加闭路,温度密度侭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接着长生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24904-1342921.html

上一篇:王斌教授纪念苏汝铿教授博文
下一篇:[转载]黄涛研究员悼念苏汝铿教授博文
收藏 IP: 183.212.48.*|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8: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