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Biomolecule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已有 1451 次阅读 2024-12-19 15:02 |个人分类:学术软文|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慢性疼痛是一个普遍的全球健康挑战,其特征是中枢疼痛通路内的适应不良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元过度兴奋。在任何慢性疾病中,寻找永久性因素对于确定治疗靶点和制定主要预防策略至关重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是突触可塑性的关键调节因子,它既是神经递质又是神经调节剂。

为了全面了解BDNF在慢性疼痛中的影响,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Jo Nijs博士团队在 Biomolecules 发表题为“The Role of the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in Chronic Pain: Links to Central Sensitization and Neuroinflammation”的综述文章,深入研究了BDNF的关键特征以及它在导致慢性疼痛的潜在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探讨了BDNF作为慢性疼痛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在效用,为解决慢性疼痛的复杂问题提供了见解。

BDNF的生理作用

BDNF对神经系统内各种生理和病理功能具有多重影响,能够促进大脑稳态、神经元存活、突触发生、可塑性和认知功能,在发育和衰老的所有阶段都表现出活性。它通过与TrkB和p75NTR两类不同的受体结合来发挥生物学功能。一般来说,与TrkB受体结合使BDNF能够调节和促进神经元存活、神经保护和长时程增强,与p75NTR受体的结合可能调节神经元凋亡、轴突过程修剪和长时程抑制。BDNF/TrkB和BDNF/p75NTR信号传导的对比作用形成了一个微妙的“阴阳”系统,可以精细地操纵神经可塑性和神经元兴奋性。因此,在这两种形式的BDNF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对于最佳的大脑功能至关重要。

BDNF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作用

1. BDNF的促痛觉作用和抗痛觉作用

研究表明,与健康个体相比,BDNF慢性疼痛患者的脑脊液、血浆和血清水平更高,这与更严重的疼痛症状呈正相关。最近的证据也支持BDNF在关节炎疼痛中的促伤害性作用。此外,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动物模型中抑制BDNF/TrkB信号传导可以减轻机械性异常性疼痛,减少炎症,逆转神经元过度兴奋。这些发现主张慢性疼痛中BDNF表达上调是一个关键的因果因素。尽管有研究表明BDNF在伤害感受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确切作用仍不确定。这种不确定性因相互矛盾的发现而进一步加剧。例如,动物研究的初步证据表明,BDNF的释放可以缓解慢性收缩损伤引起的异常性疼痛和痛觉过敏。

此外,BDNF对动物大脑显示出抗炎作用。新出现的证据表明,BDNF可以抑制神经炎症并调节认知功能。其次,BDNF的抗伤害性作用可能是由中枢而非外周作用引起的,因为外周BDNF水平的升高已被证明可以使初级传入神经元敏感并促进疼痛超敏反应。

另外,鉴于炎症伴随着BDNF的释放,中枢神经系统中BDNF表达的上调可能在早期疼痛暴露后具有抗炎作用,这表明BDNF在急性疼痛中的作用比慢性疼痛更重要。最后,BDNF的神经保护特性可能间接有助于抗炎环境。通过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和维持整体神经元健康,BDNF可以减少与细胞损伤相关的炎症信号的释放。

2. 慢性疼痛中BDNF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

慢性疼痛与大脑中负责处理痛觉信号的神经细胞内的异常基因表达密切相关。虽然基因改变可以部分解释慢性疼痛,但新兴的表观遗传学领域通过揭示与慢性疼痛相关的基因表达模式,提供了一个更加细致和动态的视角。最近的研究发现,包括组蛋白乙酰化、非编码RNA和DNA甲基化在内的表观遗传修饰可影响BDNF的表达 (图1)。

图.png

图1. BDNF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

结语

现有的持续疼痛患者的治疗方法虽然有效,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探索疼痛病理生理学中的持续因素及其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至关重要。BDNF是神经可塑性背后的驱动力,影响着大脑的最佳功能。为了全面了解BDNF在各种慢性疼痛条件下通过表观遗传调控表达的动态,必须进一步进行更大样本量和疼痛人群的纵向研究。这种方法将有助于更深入地探索遗传、表观遗传修饰和BDNF在慢性疼痛的发展和持续中的复杂相互作用。

原文出 Biomolecules 期https://www.mdpi.com/2218-273X/14/1/71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biomolecules

Biomolecules 期刊介绍

主编:Lukasz Kurgan,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USA; 

Peter E. Nielsen,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Denmark

期刊旨在发表包括生物活性和生物源性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生物学和医学意义的分子机制以及生物材料及其应用等在内的高水平文章。

2023 Impact Factor:4.8

2023 CiteScore:9.4

Time to First Decision:16.3 Days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2.8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65084.html

上一篇:Chemosensors:上海理工大学余灯广与澳门理工大学易涛团队——“未来传感技术:静电纺纳米纤维助力环保检测”
下一篇:Mathematics“南京大学数学学院戴万阳教授:随机微分对策和具有Lévy跳变的统一正-后耦合随机偏微分方程”
收藏 IP: 60.247.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IP: 223.72.67.*   闂佹悶鍎抽崑娑⑺囬敓锟� | 闁荤姍宥嗗 闁荤姍宥嗗 +1 [1]闁荤姳鑳舵灙闁绘挸娼¢獮宥夋晸閿燂拷   2025-3-30 21:00
闁哄鏅滈悷銈囨偖鏉堫煉绱旈柡宥忓缁嬪﹪鏌涘┑鍛樂濞存粍甯″浼村幢濡椿娼犲┑鐘亾闁哄秲鍔庨妴鎰版煠閸濄儱鏋嶉悹鎰枛瀹曟岸宕惰瀵娊鏌i幇顔筋仧缂佽鲸绻冪粙澶愬焵椤掍焦浜ら柟瀛樼矌椤忛亶寮堕埡鍌滅煀閻庯絺鍋撻梺鍛婃礃鐢帡宕甸銏″剭闁搞儜灞芥櫃闂佹悶鍎洪崢浠嬫倶閸曨垱鍎嶉柛鏇ㄥ墯琚i梺鍝勫暔閸庢娊寮ィ鍐ㄧ闁告垯鍊楃粈澶愭煕閿斿搫濮€婵炲懎瀚埀顒€婀遍崑鐔访规径鎰仺闁绘梻鍎ら悾杈╃磼濡や焦顥嗙悮婵嗏槈閹垮啫骞栭柣锝庡墴楠炲骞囬鍡楁櫓婵炲濮村锕傦綖鐎n剚鍠嗗鑸靛姈缂傛岸鏌熼崜褍甯堕柛鈺佺焷缁犳盯宕橀鍐Е闂佸憡鐟㈤弲鐘参涢崼鏇熷剭闁告洦鍋勭壕鎶芥煕濡も偓缁ㄦ椽鍩€椤掆偓閸婇鎮潏顭掔磾闁哄稁鍓涘Σ璇裁归敐鍡欑焼濞存粍甯掗妴鎺戭潰鐏炵晫鍘存繛鎴炴崄濞咃絼绨洪梺鍛婃煟閸斿繘锝炵€n喗鍊烽柣褍鎽滅粈澶愭倵閻熺増婀伴柛銊︾缁傚秹宕遍弴鐘电厾濠碘剝顨呴崯铏叏閹惰棄鍙婇柕澶涢檮鐎垫粓鏌i妸銉ヮ仾闁告柨鎳愰埀顒冾潐钃遍柣顓炴喘閺屽寰勬繝鍌滃帓闁诲氦顕栭崑濠偽i悙娣簻閻犲洩灏濂告煟閵娿儱顏╅柤闀愬嵆閹虫挾浠﹂懖鈺冩啰闂佽鍓氱换鍕磼閵娾晜鍎嶉柛鏇ㄥ幐閺佸嫰姊婚崒婊庢婵炴潙妫濋獮鎴﹀焵椤戣棄浜鹃柛灞剧矋閺嗕即鏌ら幖浣插亾濞戞氨鐓犻梺鍝勮嫰閻ゅ洤鐣烽悡骞ュ酣宕¢悜鍡樞熸俊鐐殿攰濞夋盯骞冨⿰鍫熷€堕梻鍫熶緱閺嗘柨螖閸屾耽顏埶囬埡鍛剭闁告洦鍠氱粻鏍磼鐎n亶鍎滅紒杈ㄧ箞楠炰焦锛愭担鐟拔楁繛鎴炴惄閸樼厧霉濡ゅ懎鐐婃い鎾跺枔娴滄粓鏌ら崷顓炲妺婵犫偓閾忣偆鈻旈柨鐕傛嫹"缂備礁顦辩划顖烆敆閻愬搫绠查柕蹇婂墲閻濓拷"闂佹眹鍔岀€氼喚鑺遍幐搴濈箚婵炲棙甯╅崯搴ㄦ偣娴e弶顫夌紒杈ㄧ箞瀹曠兘濡搁敂鐣岀暢闂傚倸瀚崝妤€鈻撻幋锔藉亱闁冲搫鍟崐鐐电磼鐏炵偓銇濇俊顐e缁嬪顢橀悙鍨秾閻庢鍠掗崑鎾绘煛閸愵亜鈻堟俊鐐そ閹啴宕熼鐘靛嫎缂備椒鑳堕崑鐐哄几娴f悶鈧帡骞栭悙鈺佷壕闁稿本绻勭粻鍦磼婢跺﹦肖闁轰線浜堕幆鍕敊閻撳孩灏嬮棅顐㈡搐閸熸澘鈻撻幋鐘亾閻у摜纾跨紒韬插妽閹峰懘骞橀懡銈呯煑闂佹寧绋戦張顒€鈻撻锕€瑙﹂柛顐g矌閻愬﹦绱撴担鍝勬瀻闁告牗顨呴~婵堝鐎n剚些闂佹椿婢侀幏锟�"闂佸憡鐟崹浼存儑閹惰棄鐭楁い鏍ㄧ〒閸╋拷"闂佹眹鍔岀€氼厾鎹㈡笟鈧獮鍥疀閵壯咁槷闂侀潻璐熼崝搴♀枔濡ゅ啠鍋撶涵鍛【婵炲樊鍨跺绋课旈崘鈺冩殸闁诲酣娼ч惌渚€宕ラ悷閭︽僵闁哄啫娲╅弶钘夆槈閹垮啫骞楅柡浣哄仱瀹曟濡烽妶鍥ф櫓闂佸搫鍊稿ú锝呅ф径濠庡殨闊洦娲橀悾閬嶆煟閵忋垹鏋庨柟绛圭節瀹曪綁鍩¢崨顕嗙椽闂侀潧妫撮幏锟�

1/1 | 闂佽鍓氬Σ鎺楊敇閿燂拷:1 | 婵☆偓绲鹃悧鐘诲Υ閿燂拷 | 婵炴垶鎸搁敃锝囩博鐎涙ǜ浜滈柨鐕傛嫹 | 婵炴垶鎸搁鍕博鐎涙ǜ浜滈柨鐕傛嫹 | 闂佸搫鐗滈崑濠囧Υ閿燂拷 | 闁荤姴鎼悿鍥归敓锟�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6 20: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