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对话Genes期刊客座编辑——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亢研究员

已有 549 次阅读 2024-6-11 16:34 |个人分类:人物专访|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本期人物专访,Genes 有幸邀请到期刊客座编辑——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张亢研究员。此次访谈中,张亢研究员就Genes 近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为期刊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并分享了对于学术研究的见解。

download.png

张亢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张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辣椒与芸薹属作物基因组研究。以第一或通讯 (含并列) 作者在Nature Genetics、PNAS、Molecular Plant、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Journa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等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累积影响因子超150分;担任Plants、Genes 等期刊的编委与专刊编委等;主持中国农科院青年创新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

问答环节

Q1.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目前的重点研究方向?

我所在的生物信息课题组,主要是以生物信息学为手段研究蔬菜基因组,解析蔬菜基因组的演化历史、群体结构等。通过开展泛基因组、多组学联合分析,挖掘重要性状调控基因。因此,从物种演化机制等基础研究到基因挖掘等应用基础研究,都是我们目前比较感兴趣的方向。具体来说,我们目前主要是围绕茄科和十字花科这两类作物展开工作,重点解析其基因组、泛基因组结构,开展其群体遗传学、表观组学方面的研究。因为我们是在中国农科院,所以挖掘并解析一些重要农艺性状的调控基因和调控机制,是我们的研究任务之一,以期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Q2.您认为目前国内的基因组学以及生物信息学领域的大环境如何?

我觉得是伴随着国内整体科研能力的进步而进步的。生物信息学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在我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的时候,国内生物信息学的大环境还没有现在这么蓬勃,各种参考信息和资料还相对缺乏。而随着国内科研大环境越来越好,科研实力整体表现出跨越式的进步,以基因组学为代表的生物信息学越来越被人重视,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规模也越来越壮大。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生物信息学对于解析作物遗传密码,解释群体多样性的演化形成机制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由于高通量数据的获取越来越方便,成本越来越低廉,大规模测序数据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已经实质上成为国内生物领域研究的热门之一。从目前来看,尽管主要作物的基因组都已经被解析,但大量种质资源的基因组测序及其多样性的深入分析等都需要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的支撑。所以我相信,以后对于生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国内专门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实验室相对较少,培养的专业性人才数目还处在供不应求的阶段,这也从侧面反应了整个大环境是持续向好的。

    

Q3.您是如何看待开放获取这种出版模式的?

近几年随着OA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接触到OA期刊,并且认可OA期刊。OA的优势显而易见,从作者的角度出发,OA期刊可以使文章有更好的曝光和宣传;从读者的角度,可以免费阅读和下载文章。这都促进和加速了科学成果的传播。

    

Q4.您是怎么接触到Genes 期刊的,您所在机构对期刊的认可度如何呢?

听说过,也比较了解。在我们园艺学科中SCI期刊总数并没有那么多,所以有机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到Genes。我们在论文投稿的过程中,也会有研究生提到Genes 期刊。并且,在我们这样一个以育种为主要工作的研究所里,我们在Genes 期刊发文并不少见。我相信随着学科领域的发展,只要期刊能够持续严把质量关,研究人员也是会认可的。

   

Q5.期刊为青年学者开设的青年奖项,以及最佳博士论文奖您有了解吗?您个人对青年学者有哪些建议?

这个确实还没听说过。不过根据Genes 的描述,这个奖项对青年学者特别是博士生的科研工作是一种很好的鼓励和支持。后面我们会去仔细关注一下。我自己也是年轻人,还不敢奢谈对青年学者提建议。近年来国内的科研水平飞速提升,学术氛围日渐浓厚,但同时很多青年科研人员都深感压力很大。我个人觉得,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性工作,还是要扎根自己的研究方向,心无旁骛,深入钻研,做“长线投资”,总会走出自己的路,等到云开月明的一天。希望与各位青年学者共勉。

   

最后,感谢张亢研究员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Genes 编辑部的拜访,感谢老师对期刊发展的支持与建议,我们在此由衷地祝愿老师身体健康,科研之路一切顺利。

   

Genes 期刊介绍

主编:Selvarangan Ponnazhagan,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 USA

期刊主题涵盖了与DNA、RNA、染色体、基因、遗传学和多组学相关的各种内容。期刊下设18个专题,从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分子遗传、种群进化和高新技术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审视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前沿研究。

2022 Impact Factor:3.5

2022 CiteScore:5.1

Time to First Decision:16.5 Days

Time to Publication:36 Days

尾图1.jpg

尾图2.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16770-1437257.html

上一篇:对话Sensors期刊编委——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何勇教授
下一篇:Sensors:2023年清华大学文章精选
收藏 IP: 61.242.14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