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gTaiXueZh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hengTaiXueZhe

博文

GCB | 东北林业大学周旭辉团队揭示真菌共生类型对植物与土壤微生物氮吸收竞争的影响

已有 304 次阅读 2024-6-11 12:4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image.png

在全球生态系统中,氮素的固定(Nim)和植物氮吸收(PNU)是土壤中氮素保留的两个最关键途径。Nim与PNU的比率(Nim:PNU比率)通常反映了植物生长的氮限制程度。然而,影响这一比率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分布的关键因素尚不明确。随着全球氮肥使用量的增加,了解植物与微生物在氮吸收方面的相互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东北林业大学周旭辉团队利用来自全球184项研究的1018个观测数据,分析了真菌共生体类型(丛枝菌根(AM)或外生菌根(EM)真菌)、气候、植物和土壤属性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Nim:PNU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真菌类型(丛枝菌根真菌(AM)或外生菌根真菌(EM))与土壤无机氮的结合是陆地生态系统Nim:PNU比值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在AM真菌共生的生态系统中,Nim与PNU之间呈现较弱的负相关(r = -.06, p < .001),而在EM真菌共生的生态系统中,这一关系表现为较强的正相关(r = .25, p < .001)。这表明A,相关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在氮吸收方面表现出弱相互作用,而EM相关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合作。此外,研究还发现,在高土壤无机氮条件下,无论是AM还是EM共生的生态系统,Nim:PNU比率都逐渐趋向于一个稳定的值(AM为13.8 ± 0.5,EM为12.1 ± 1.2)。本研究揭示了真菌共生体类型对植物与土壤微生物氮吸收竞争的影响,并阐明了在高土壤无机氮条件下,这种竞争关系如何达到稳定状态。这一发现不仅增进了我们对全球生态系统中氮循环的理解,还为预测和调控生态系统对氮肥增加的响应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农业实践中的氮肥管理,以及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氮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gcb17338-fig-0003-m.jpg

原文链接 ↓

https://doi.org/10.1111/gcb.17338

本文首发于“生态学者”微信公众号!

微信图片_20240320131620 - 副本.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93355-1437710.html

上一篇:Nature社论:百年未变?博士评定机制该改改了!
下一篇:Nature Geoscience | 草本植物对土壤有机碳的重要贡献
收藏 IP: 183.206.19.*|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