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chunLi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chunLiu

博文

从微观看校徽,从宏观看个人发展

已有 3815 次阅读 2021-8-15 14:48 |个人分类:科研历程|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昨天,我把长沙理工大学装进了电镜子显微中,用离子束雕刻出了“世界上最小尺寸”的“长沙理工大学校徽”:下图中,校微的直径为20微米,即0.02 mm, 头发丝直径的1/5。(在文末有高清版本)

LOGO是从网上download的,图片不清晰,所以看着有些模糊。

图片


别怀疑你的眼睛,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美丽的大学,湖南省优秀高校,在交通、电力、水利学科及相关领域,颇具实力和国内国际影响力。

图片


以交通学院为例,其发展历程在某种意义上见证了学校由弱变强的演化过程。有幸偶然路过交通学院,了解了其发展的关键历史节点:从1965建院(早于长沙理工建校),50年的拼搏与发展,到2015年形成以郑健龙院士为核心、颇具实力地位的大规模教学与科研强院,实属不易,也值得长沙理工所有人骄傲。

以材料学院为例,建院筹划于2016年,2017年正式开张。本人从2019年底加入长沙理工材料学院,实属幸运。但内心深处也有一个想法:不能等50年后看到材料学院发展壮大,那时才具备“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别人合作”的画面。

图片


图片


其实,任何一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其具备的“实力的地位”,都是经历几代人、无数师生、校友打拼奋斗出来的。经历漫长的岁月积淀与累积,是必要的。

可是,青春易逝,“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紧迫感,让我们不得不顾及当下。作为一名年轻科学家的代表,我选择了自己去折腾,尝试着在不具备“实力的地位”的条件下,去创造条件,实现发展目标。

首先,没有优秀的硬件平台:不去抱怨(当然,私下里也抱怨过,但公开场合不能说),自己去建设硬件平台,搭建一个高水平“电子显微分析中心”,为自己服务,也对所有科研人员开放;

其次,没有技术岗和实验员:自己去招聘优秀本科生(不是不想招研究生,是招不到,或招到了也留不住),亲自培养成为优秀的技术人才,为自己科研团队服务,也对所有科研人员开放;

再次,没有科研团队:这个还真没办法解决。所以,我提出了“Scientist-hub”的倡议,打造一个科研命运共同体。优秀的科研人员虽然不可能都聚在我们长沙理工大学,但是,也不影响我们组建跨单位“命运共同体”,相互支持,彼此成就。

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我所遇到的上述问题,其实也是千千万万科研人员,尤其是年轻科学家们所面临的问题,有的正在挣扎ing,有的或已躺平ed。

“自建科研硬件平台+自聘科研技术人员+Scientist-hub科学家联盟”组合=本质上就较好解决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客观问题,朝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实验室”的模式发展,假若“Scientist-hub”逐渐得到了企业界和市场的认可, 那我们将有可能探索出来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期待ing...

带你走进长沙理工大学的微观世界:

图片

(离子束成像)


图片

(电子束成像)图片

(着色后更美丽)

图片

图片

(着色后更美丽)

这是雕刻出美丽校徽的功臣:

Thermofisher Scios 2 HiVac Dual Beam SEM

图片


当然,她非常功能强大,在微观世界纳米尺度加工,她几乎无所不能。

图片

图片



相关文章链接


原创 一封关于打造科研命运共同体的公开信


原创 构建科研利益共同体的倡议书(详细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84051-1299884.html

上一篇:构建科研利益共同体的倡议
下一篇:[转载]一封关于加速研究生成长的公开信
收藏 IP: 113.246.207.*|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