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谈中国高等教育:战略与战术
王世立
关键词:高等教育;战略;质量;缩招;战术;内涵发展
前言:本以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战略、战术问题已经作为“第二大难题”在1998年提出并解决。但是,许多教育专家、包括许多谈论教育的学者,没有系统研究教育的本质、世界教育的现状及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及其演化历程,就大放厥词,提出了一些很不科学的东西,甚至作为教育科研专业人员、教育决策人员将自己的片面研究结论作为主导教育战略的思想,来误导决策。教育研究一定需要继承与批判,没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了解、评价、批判、判断就任意发挥,就事论事,老子天下第一。这样的研究、选择、抉择在信息缺乏的环境下很有可能误导决策,误国误民。而且因为“中国高等教育下一步怎么走?”发表在1998年,当时没有上网,所以,许多谈论教育的人并没有看到该文。虽然1998当年的第一篇重要评论文章被《新华文摘》只收录了一个题目,但是真正搞教育研究、教育战略研究的学者是应该追踪看到原文,只有研究了此时期的多篇文章,才能够理解中国高等教育为什么会在1999年忽然打破稳定、控制规模理论而转向“扩招”,而且持续了20多年的历史。最近看到“缩招”言论有一点感想,跟帖发在《知乎》。现在以”再谈中国高等教育:战略与战术“为题转发于此,以期与关心中国高等教育战略走向的学者共同讨论相关话题。(对原文略有修改)
试图回答:如何看待四川大学2021高考招生规模,为何仍不缩招?如何看待四川大学2021高考招生规模,为何仍不缩招? - 知乎 (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478128372
中国高等教育的目的,被许多人理解成要培养"自己人"、而且要“高质量”。因此会因为一些人理解的需要的岗位数量的限制而受到限制。
其实教育的本质只是传授知识,传授科学方法而已!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没有一个高中毕业的学生必须被排除在高等教育之外!孔子的时代还“有教无类”呢。
质量需要科学认识!许多专家认为控制规模就可以提高质量,这是极其错误的!当中国每年18岁年龄段有2000--2500万是时候,权威专家们(包括当时历史时期几乎所有的教育部长,教育规划、教育战略研究人员)就提出要控制规模在“100万”左右(1984-)而且规划到2010年!主要借口就是要“保证质量”、 “内涵发展”、“就业难”。
楼主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其实也没有掌握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这个可能比“知识”的多少更重要!你提出“缩招”与1999年前的“控制在100万”的理论其实质是一致的!难道那2000万-2400万质量就真差吗?你知道他们经过高等教育后就不优秀吗?他们不就业吗?社会不需要吗?!什么是“合适的学生”?什么是“让明珠蒙尘”?四川多招生10万,让北大、清华“蒙尘”了吗?山东大学扩招10万影响四川大学的“质量”了吗?你们的校长李言荣院士就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其录取分数可能不及四川大学,难道他不比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部分同年级学生优秀吗?
高谈阔论“质量”的人,其实其根本不懂什么是质量!质量不是一个空乏的东西,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存在范畴,是一个具有各种规范、标准的概念。比如:水,我们天天见。但是,当我问水是什么属性、应该具有什么属性的时候,可能大部分人只是他眼睛里所看到、皮肤上能感觉到、脑子里所想象的“水”。因为他不知道、他可能也从来没有想象到、更没有看到:1个水分子是什么样子!2个水分子又是什么形貌!……。他们更不会知道如何去提高“水分子”的质量!
高教司那种“提高提高再提高”、“质量质量”的思维与战略早该休矣!误国误民!愚蠢之极!
不要让“中学生”具“学士水平”、不要搞“大学毕业生”具有“博士水平”的“高质量”教育!水就是水!概念要清楚!要懂一点“脑”、“记忆”科学的东西!学士就是学士、硕士就是硕士、博士就是博士,他们都有自己的质量标准规范和要求!能够按质量规范和导师要求完成学分、论文答辩就可以了,不要违背起码的自然和教育规律瞎指挥!
“水分子”能否托起“航空母舰”,不是水分子的质量问题,而是“数量”问题!水涨船高的道理可能人人都懂,用到教育领域上为什么就这么难?
目前的高考只是若干选拔评价方法的其中一种方式而已,有利也有弊。其实,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规模强度早就90%以上。我们部分主导教育战略走向的权威专家、权威人士却仍然不肯从井底爬上来,依然依照自己狭隘的见识、思维继续大搞“计划”招生。他们无视世界,无视国家未来、无视民族需求,他们眼里、脑子里没有现代化的概念!更有一些只受过大学教育,或者只读了几年某专业研究生,没有真正领悟科研方法重要性的半生不熟的“科研人员”对“质量”的空谈阔论!
李言荣院士说得好(科学网—[转载]必须转发的观点!!!川大校长李言荣———提出真问题比热衷“填补空白”更重要! - 王世立的博文 (sciencenet.cn))。教育研究也需要战略科学家!因为,战略首先需要找目标、方向!方向错误,越努力会离目标越远!中国到底每年需要“多少个”大学生、研究生是一个重大的宏观“战略问题”;而如何培养,如何组织专业、如何设置课程与学分、学生选什么专业、我学校能够(或者想)招生多少……则是一个微观“战术问题”。微观战术问题应该由教师、教授、校长们去解决,其他任何行政部门、高高在上的非专业人员不应该直接去干涉!因为微观比宏观复杂,很难想象:一个在宏观上连“大象”与“老鼠”谁大谁小、连一年应该招生"多少个"都分不清楚的人,如何能够分辨清楚细胞膜蛋白、基因、转录、翻译、代谢……等复杂的微观问题?!
接受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已!教育的使命也只是传授真正的知识与方法而已!教育对人生、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盛及发展潜力的影响又是巨大的,但是,不要什么都寄希望于教育。就像激素一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细胞是否响应,那是细胞的事情。即:他是否成为大家,教育只是一部分作用,更重要的是他个人更多甚至是一生的奋斗!千万不可在没有教育以前就下定论!
再谈高等教育:教育不是培养人,只是传授知识与方法而已! - 知乎 (zhihu.com)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300064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