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在和王老师的一次随聊中对王老师说:“我们的大本营有家的感觉,特别是当我们离开大本营后,这种感觉特别强烈。”我想,这种感觉应该不止我一个人有此体会。
考研失利,因为我没有考上心仪的院校。但我是幸运的,就在我觉得我与科研无缘时,王老师接收了我,所以,最初我对王老师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自从进了实验室,我越发的感觉自己是幸运的。王老师的一举一动都在不经意间影响着我。刚进入实验室不久,我就发现,王老师可以轻易的叫出每位同学的姓名。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不算什么,但这在我们实验室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因为:1)学生人数很多,我们实验室每年招的研究生就有20多人,还有30多名做毕业论文的本科生,10多名大二、大三的对实验感兴趣的学生;2)学生与王老师见面的机会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王老师行政事务繁多,每天来实验室的时间有限,更重要的原因是实验室设备有限,学生在实验室自动形成了三班倒的氛围,这便降低了很多学生与王老师相遇的几率。
王老师的办公室在实验室与我所住宿舍之间。刚进实验室时,带我做实验的师兄每晚做完实验回宿舍的时间都要在晚上12点后,但是我发现,每次我经过王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的。我慢慢意识到,王老师最令我尊敬的,是他总是以身作则,用他的一言一行感染着身边的人。记得有次和一位同领域的教授闲聊时,他就直言不讳的说:“你们王老师就是一位工作狂,学术交流结束,我们几个朋友都喜欢打打牌,放松一下,就你们王老师一个人在一旁敲电脑(工作)”。
王老师不止在学术方面影响着我(们),在生活方面也是如此。我记得田间实验室卫生间门口区域,因为有个洗手池的原因,地面经常很湿。我当时做实验时的实验台离卫生间很近,发现王老师每次经过这个区域都会默默的把这个区域拖一下。可能这件事对王老师而言不算事,但却悄无声息的引导着我们,教育着我们,王老师那么忙,还是实验室的负责人,他都可以去拖地,我们做学生的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王老师不止关心我们每个学生的实验,还关心着我们的生活。最常见的例子便是王老师在每次参加完应酬时,总会将饭桌上的一些可以打包的饭菜打包带回实验室,这是因为,王老师在自己吃饭的时候,心里还想着我们这些学生可能因为实验错过了用餐时间,还想着我们这些学生晚上加班时可能会饿,这些饭菜还可以作为我们的宵夜……
在我们实验室,还有一件对于一位老师而言非常难得的事,那便是无论是在实验室内还是在实验室外,无论是在读的学生还是已毕业的学生,很难从他们口中听到对王老师抱怨的话,在当今杂乱的科研环境下,足见王老师的人格魅力。细细品来,就会发现王老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王老师心里想着每个学生的结果。
敬人者,人恒敬之,王老师就是一位让人恒敬的人。记得有次和王老师参加学术会议,由于学术讨论热烈使得会议时间延迟到饭点,按照惯例,还需要王老师做大会总结,王老师深知参会人员已饥肠辘辘,对餐厅望眼欲穿,王老师又展现出其简练的作风,总结只有两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一句是“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本次学术年会”,一句是“预祝下次年会顺利召开”,虽然只有两句话,但却是引发会场掌声最激烈的讲话,足见学术同行对王老师的敬爱。
王老师一直困惑,为什么我们真菌实验室的学生毕业后做研究的多,经商的少,从政的更少。我觉得原因很简单:一是王老师对我们价值观的引导,他让我们感受到了科研的意义;二是实验室已形成了如此优良的传统,实验室各位老师以及师兄师姐的成功也坚定了很多想继续从事科研的学生的信念;三是王老师的人格魅力太强大了,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我们这些做学生的榜样,就像北极星,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
这就是我眼中的王老师,一位让我从感激到敬仰的老师,一位影响着我现在很多行为的老师。
——值此教师节之际,谨以此文致敬恩师王宗华教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8: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