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大学不需要大楼但需要有大师。曾经走出两位诺贝尔奖的萨斯喀切温大学虽然对很多人来说有些默默无闻,但这是一所既有过大师的光辉,也有硕大校园的大学。即使不算学院路(college drive)东大片的试验田,学生公寓以及运动场,单单是西起萨河东至Preston街的校区就够大了。学校大了就不能封闭起来,所以萨大只有一个装饰性的校门,整个校园的道路网绝大部分是融入城市交通体系的。不论是走还是开车,你都不会忽视萨大建筑特色,一色的石头房子。尽管仔细看就会发现教学楼间的差异: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早期建筑是纯粹的石头房,而后期的则是石质材料的贴面。不管怎样,在茫茫大草原上时兴盖石头房,是不是有违常理呢?
在故纸堆里搜了一下才发现,原来一百多年前,开始建设萨大时的石头是就地取材的海洋沉积岩。那时正是萨屯开埠之际,而在那之前这里除了少量原住民,一直是万古荒原。后来随着人类活动的急速增长,当地石头开采完了,后续建楼才转向邻近的马尼托巴省寻找石源。不过茫茫大草原为啥会有这种富含各种化石的海洋沉积岩?答案是,亿万年前这片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加西大草原其实是苍茫大海。当然这种地质构造的变迁正是如今加西巨大石油储量的原因。有了这些背景知识,再次漫步于平坦的超乎想象的萨大校园,就仿佛有了徜徉于亿万年前茫茫大海的豪情。看着建筑墙上的海洋生物化石,不禁想到如果这还不算龙宫漫步,至少也是逛了趟罗刹海市吧?情不自禁哼唱起刀郎神曲,罗刹海市。虽然只是自娱自乐,也算沧海一声笑吧。除了石头房,萨大校园内还有好多硕大的石头,除了少数被加以雕琢施以文字而做成纪念性质的地标,大部分则是散落于校园各处,默默的承受雨雪风霜。其实这些石头的来头可是比那些比它们站得高的房子上的石头大得多。先说年龄,这些石头可都是亿甚至十亿年的高龄,比建房子的海洋沉积岩更要早上十倍甚至百倍。二说起源,这些石头那可是在冰川时期飘扬过海而来,其诞生地甚至可能在几千公里之外。最后说出身,这些大石头可不像软弱易加工的的海洋沉积岩。很多都是火成岩,是地心熔浆运动的产物,而有些甚至可能是曾经可以与喜马拉雅比肩的高山之巅。这些曾经傲视四方的巨石,有多少人知道他们轰轰烈烈的过往,谁能详述他们的颠沛流离。如今风平浪静,这些饱经风霜的漂砾,就这样默默无闻的年复一年在这个萨大校园里,听风声听雨声,当然最多最惬意的就是听着一百多年来不间断的读书声,或许这就是这亿万年间漂砾所求的吧(有没有藏经阁扫地僧的神韵)?
几周之前从萨大地质馆里知道了这些漂砾的前世今生,按图索骥把几块有代表性的漂砾一一探访了一下。真的是有些震撼,一直想码些文字,今天终于得闲写下这些。文成之际喝一杯产自落基山的“big rock”啤酒,交相辉映。
2023-08-04 于萨斯卡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