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营养改变肠道菌群能改善代谢综合征吗?
从2004年开始,来自美国戈登实验室、比利时卡尼实验室和赵立平实验室的多项动物研究都表明,肠道里的条件致病菌(可以简称“坏细菌”)数量增加、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简称“好细菌”)减少,会造成免疫毒素(主要是内毒素)入血,进而诱发慢性炎症,破坏胰岛素受体、干扰脂肪代谢基因表达,最后造成脂肪在腹腔和肝脏大量堆积,形成肥胖的症状。不过,细菌免疫毒素引发的慢性炎症对人体的破坏不仅仅停留在引起肥胖,这种炎症可以持续破坏大、小血管,最后造成更加严重的疾病,例如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等。
赵立平实验室在去年12月发表论文(http://www.nature.com/ismej/journal/v7/n4/full/ismej2012153a.html),在一个175公斤重的肥胖患者肠道内发现一种叫阴沟肠杆菌的条件致病菌占到总量的30%,经过营养干预,这个细菌很快降低到几乎检测不出的水平,患者的体重持续下降,最后在23周里减重51.4公斤,血糖、血脂、血压和肝功能持续改善,从临床疾病指标恢复正常。他们把这种病菌分离出来,接种到无菌小鼠,可以引起严重的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第一次以满足科赫法则的方式,明确地鉴定出了能够引起肥胖的细菌类型。论文发表后,2周内被下载超过2万5千次。目前,Nature等刊物已经多次引用该论文。
到底能产内毒素等免疫毒素的坏细菌是不是普遍引起肥胖和代谢病的罪魁祸首,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
赵立平实验室这次发表在《欧洲微生物学会联合会 微生物生态学杂志》的临床营养干预研究表明,123名BMI大于30的志愿者,在9周的严格干预期和14周的维持观察期, 肠道内的肠杆菌科和脱硫弧菌科这两个著名的坏细菌成堆的细菌类型显著减少,志愿者肠道屏障功能改善,坏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的量也明显减少,志愿者体内的炎症减轻,体重显著下降,各种代谢指标得到明显改善。
这项研究进一步证实,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是诱发肥胖和相关代谢病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设计的膳食结构,可以改良菌群,减少毒素入血,减轻炎症,最后减轻体重、改善代谢健康的状况。
123名志愿者中,有46人在9周干预期和14周维持期体重都在持续下降;有38人在干预期体重明显下降,但在维持期体重基本保持不变;有5名志愿者,体重没有明显下降。
全文下载: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574-6941.12228/ful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