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n73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yn7311

博文

从孤儿到博士 精选

已有 8803 次阅读 2023-12-30 11:49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我从2017年开始带博士,梁同学是我指导毕业的第7位博士,昨天领到了博士毕业证和学位证。他是2019年入学的硕士,2021年转为博士。梁同学主要从事车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在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IEEE Systems Journal, ACM Transactions on Internet Technology 发表论文4篇,达到提前毕业要求,完成博士答辩并获得学位。

      梁同学的人生经历很苦,一岁失去父亲,高中失去母亲,在亲戚的资助和个人的努力下完成学业。

      一路走来,确实不易,他写的大段致谢,令人颇为感动。

      也祝他在今后的人道路上,能走的更顺、更好。

      2024,加油!!!

     7b324ce3a5275af54da0cbbc22d9d7b.jpg

博士期间成果如下:   

7.jpg

                                 致  谢

尚记年幼之时,年长的亲戚们冀望我们这年轻的一代能够追逐最高学府和学历。然而,这些家里的长辈们对学历和学位的概念,也区分不清,即使博士与博士后之别,亦未必了然。然则,村中众人尚抱以金钱为最至要,勉强子女练得多苦谋多学之心甚不欲,终成某种循环之无奈。受制于此,乡间之子弟,虽略显聪颖才智,但整体言之,成绩未尝亮眼。环我周旁之同年人,多早早停学,或为分流之故,或受家境所迫。有的或投身职业高中之怀,有的则径行离家求生。在我青涩初中岁月,一位最为秀美的女同窗,初一毕业后即告告别求学,她千里迢迢奔赴外地务工,家人之命也。岁月转晚,至初三时,她重新踏入校园,与我们分享她勤劳打拼之历程,尽管压艰辛而久矣,然却怀念学堂求学岁月,渴望着再度潜心研读。然村中贫穷之景象,乃引发务工急务,是以金钱之渴望成为乡亲们最内在之驱策。多为远不及弱冠之年,早早遭亲戚荐引,至广东务工为业,一路引领众多青年流徙。前人之谋生经验,成为引路之书,年轻人蜂拥而至,寻找生计之机缘。对于女孩而言,命途亦然,务工为主,然盛筵之事务必早行。常因时局所迫,她们奔赴外地劳作数年,寻觅同乡男孩,嫁为人妇。多数男士,皆为早早弃书,远赴广东谋生者,女孩一经步入人妇行列,纷纷生子,将幼稚儿托付父母呵护,而他们,则告别闲居之地,赴经济繁荣之区,拼搏创业。我则是此循环中

    留守之子,早年与外祖父母同村生活,待大学入场之前。此情,非我独有,我村中几乎子弟无不历经类似之遭遇,如同早前少年,际遇一年幼儿园,即升上小学。可惜,教育资源不足,供求悬殊。伊始,我之小学,非他处,乡村小校,后则至四年级,众多乡村学子汇聚中心校,同堂并进。如我所经之校,系罗桥中心小学,时年,我俱对能在镇之校求学者心生艳羡。仍记得,幼时登校途中,径路尚无康庄大道,多为羊肠小径,不得不于天还未明之际,手执电筒,映照着前路,耗时约一刻,始抵校门。或有降雨之际,状若坎坷,泥泞难行,纵身一跤,衣裳泥湿,田地摔滚,成为司空见惯之景。甚有同学,不得已涉水涧,过河登校。然回忆那段岁月,喧哗之事不复可见,岁月之旅,纷然而逝,或许因闭塞,远见未及,无多相较,亦无繁华欲念。

  然而,与同村的小伙伴们相比,我命运的色彩稍显独特。我父亲在我尚未满一岁时,因突发的糖尿病,在前往广东的长途大巴上永远地离去。母亲在此后一直辛勤外出务工,为生活奔波劳累。她的读书成就堪称不凡,然而,长辈们诉说,她的大学名额在某次莫名其妙的交易中被更替,导致她未能进入大学校门。于是,她将希望寄托于我身上。然而,尽管我平时的考试成绩不俗,关键时刻总是难以表现出色。中考、高考,再到考研,皆呈惨淡之色。即便高考和考研都经历了两次征战,然而第二次竟不如第一次。不幸的是,她已无机会目睹这一切。就在我高考复读时,母亲因肝硬化离世。她未能见证我升入大学,进入研究生,甚至即将博士毕业的今日。命运似乎在恶作剧,而我在应试方面并不显耀。一方面,或许因为内心承受力的脆弱,另一方面,或因高二开始,我渐渐对教授我的老师产生了怀疑。尤其记得高二时,英语老师提供了阅读理解的答案,然而她的解释却难以让我信服。我坚持与她争论,而后,稍事离校几日后,我的同桌告诉我,官方答案已被修正,我当时是对的。以往,我的老师常常将答案与解释硬套一致。于是,渐渐地,我对读书的兴趣逐渐减退。然而如今,回首往昔,我开始明白,学校质量的匮乏,导致教员水平的有限,结合我自身的学习能力亦有不足之处,共同构成了这一结果。

 遵循村中常规,按道理,我或许应该走上打工之路。然而,在家境不富裕的前提下,他们仍然坚持让我专心求学。我的姑姑和哥哥甚至将我送至成都复读,以寄希望于那里更为优越的教育资源。然而,第二年的高考成绩依旧令人失望。往日,名列前茅乃为我常态,然高考之际,我脱离了那范围,仅列二十余人之列。尽管如此,我还是被一所大学(西华大学)录取。大学起初研习材料科学专业,不久觉得计算机领域更为吸引,幻想着用更好的电脑畅玩游戏。于是,我转向了计算机专业。岁月匆匆,犹如梦境般,我大学草草毕业。虽曾获得京信通信的职位,但家人从大局看,仍然坚持劝我考取研究生。虽然我对此存有不愿,却还是听从,然则结果却并不如愿。后来,他们一再地恳切建议我再尝试一年,接着,各种劝说再度铺天盖地而来,虽然我心有不甘,却又再次投入考试的浪潮,然而成绩反倒不如前年。于是,我陷入了迷茫。幸亏我哥哥坚持不懈的帮助,无微不至地为我寻觅学府,联络师长。最终,老刘给我提供了攻读研究生的机会,才让我有机会继续深造。在我满心消极和负面情绪的阴霾下,我的家人始终没有放弃我。能够有此致谢的机会,全部源于家人无私的关爱和支持。人生初期阶段,正是依赖于家人的呵护扶持,有这般亲人简直是我人生的幸运所在。

 收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之后,为迅速步入研究状态,便在2019年3月底开始进入实验室。记忆依稀,初抵桂林,是Frank亲自来金鸡岭校门口接的我,亲切地助我搬运行李,无微不至。之后,我们并肩生活在学校对面的出租屋中,开启了那段充实的研究生生活。那时候,周师兄是第一位引领我融入实验室的前辈,为我分享生活和学术的重要事项。随后,曾师兄带我踏上足球场,领略周边学校的种种。新生齐聚,师兄师姐们欢迎我们的到来,共同用餐,热情地邀请我们融入实验室大家庭。起初,我的研究方向是关于隐私保护的数据聚合。王师姐、宋师兄、曾师兄、陈师姐耐心地引导我,与我深入交流论文、探讨思路。特别是王师姐,在学术领域为我提供指导,每次讨论论文时,她的严格要求令我尴尬不已!随后,她发现我的进展较慢,竭力提供建议,生怕我掉队。当时我虽不紧张,但感觉她比我还为我着急!后面,我意外地调整了研究方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回首,这些前辈们的热心帮助,是我融入实验室和学术的重要引路人。在最迷茫的时刻,有他们的帮助和指导,成为我求学之路上的一盏盏明灯。

 而硕士一年级时,老刘外挂县副县长职,依旧于周末返校。于是,每次归来,与我们坐一起,畅谈其所闻所见,畅论诸多问题。此外,平日内,师兄师姐指导论文、共度欢宴,乐此不疲。至后,我与小强着手撰写论文初稿,适逢疫情。老刘以字字叮嘱,与我并肩剖析论文,细致教导。他反复唤醒我,需具备读者角度,不得自私;在不同情景下,根据对象、时限阐述研究内容。借助早早进入实验室,加之实验室与老刘的扶持,我的首篇文章荣获录用,信心倍增,动力澎湃,同时亦播下读博之种子。我深感老刘的培养方式独树一帜。最近,他亦传授我们如何培养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他强调:赋予新生自信极为重要,次之是建立正向循环,由此引发研究动力。从浅入深,攀升高峰,这培养之径逐步展开。至博士阶段,则需探寻引人瞩目的问题。学生培养亦是渐进之过程,我乃受惠者之一。当思及,如论文早早受挫,或早不欲涉足文献之海,亦不大可能择博士之途。我想,老刘之特别之处,在于种种寒暄。话题广泛,囊括实时热点、婚恋、职业选择等等。看似与学术无涉,然其中启迪无尽,拓宽思维视角,提升思考方式。其裨益不仅止于研究之途,更伸至个人全面成长。以此种正向反馈,我因而踏上硕博连读之路,迈入博士研究阶段。博士之旅与硕士大有不同,俨然探求世界,领悟己身之历程。老刘长久以来谆谆教导,从事研究并非仅在于赶上潮流,而在于构筑引人注目之成果,广受学术界赏识。老刘对我等博士研究生之培育,显非只为毕业考虑,更着眼于培养我们独立立足之能力。他以生动的比喻如“教如何包饺子”引导撰写项目申报书,指引学生引领学生,推向学术界。他之言传身教赋予我不同之视角,曾为“如何毕业”所替代。谈及过往,从本科起至博士阶段,我知道问题思考方式已脱胎换骨。能够如此顺遂踏入今日,皆源于老刘促进实验室之建设,及在无数次闲谈中的启发。

 坦白说,这些年的博士生涯,除了良师的悉心栽培,还得益于一群益友的陪伴。深感室友们的宽容与包容!全凭他们胸怀广阔,不仅容忍我的鼾声、磨牙和梦话(后者也许属虚构)……而且还容纳了我的独断独行。美其名曰坚持己见,不好听点,恐怕就是自我中心太过强烈,漠视他人情感!这时,这里可以来点音乐了:听我说谢谢你,因为有你,温暖了四季 谢谢你,感谢有你,世界更美丽!靓仔,初次见面的印象是高冷,然而未曾预料到之后的交往……事实上,一开始我独自奔跑,但随后发现他也是热衷于奔跑,更进一步发现他也热爱夜跑,于是我们开始一同奔驰。在常常阴雨绵绵的桂林,操场湿淋淋的景象时有出现,我一直怂恿他,不要畏缩。即便遇上下雨,我们仍旧在奔跑中淋湿全身,反正已湿透。渐渐地,我察觉他似乎只有两双鞋!若没有他,我或许无法培养起这奔跑的习惯,毕竟在聊天的同时奔跑,是一种极佳的释放压力的方式。随后,我满足硕士毕业条件,希望学习更多技能。他直接递上教材,递上书本。甚至亲自手把手教我,远程协助配置环境,尽管我坚持不了太久,因为放假回成都,但所学已不少。后来,他开始投稿论文,我便带他一起打桌球,他进步迅猛,后来我完全不是他的对手。之后,我发现他喜欢唱歌,我们也常一同前往唱歌。

    基本上,打桌球、K歌成了我们的常规操作,随后享受美食盛宴。兵哥哥,客观而言,宿舍生活中他的贡献最为突出,许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前期几乎都由他包办。他的烹饪技艺娴熟,摆盘技巧独树一帜。一段时间,我们频繁在宿舍烹饪各式美食,面食、饺子、火锅、牛排……当然他承担主厨,同时兼任摄影师,我则兼任文案编辑,一边品尝佳肴,一边潜心创作。更为厉害的是,他的摄影技术相当出众,镜头交于他,颜值至少提升了三成,不再需要后期处理。最深刻的印象源于与他攀爬尧山的一次经历。清晨一起起床,从宿舍踏上山路,然后又返程下山。一路上我催促他加速前进,因我急于爬上山,以便在山巅展示我的文章。在爬山过程中,他不久便走到山巅,我却残忍地耗尽他的力气,他对我说,再也不会与我一同登山。欧队,他对享受美食、玩乐甚感兴趣,尤其钟爱游戏和篮球,篮球尤为热衷,只要有机会,必投身其中。常常是第一个到达球场,多次获封“老实人”之美名。曾与张哥sole成为对手,只可惜最后未见证他们的命运对决。陈博,我们起初一同打球,后一同迈向硕博连读。他对学校种种情况了如指掌,善于科普各类信息。每当遇到疑惑,我不理解的流程,都会咨询他,总能得到满意解答。刚开始攻读博士学位时,我们每个周末一同出外享受一顿美食,随后慢慢聊天步行回学校。记得一次去吃郴州猪脚饭,实在太辣了,我们两个喝了六瓶王老吉,这段回忆历历在目。

 虽然已经离开3303-1岁月已久,然而,那些留存在心间的点滴回忆仍然值得细细珍藏。其中,小强的名字成了我最常忆起的一个,硕士三年间,我在小强那里或许蹭吃蹭喝得最多。尤其在研究生的第一年,一串串美味的烤鸭、香醇的鸡叉骨、飘香的烧烤等等都历历在目。他改变了我对于所谓的“富二代”的印象,增添了些许温馨。然而,我被蹭过的美食的不仅仅是小强。记忆里,王师姐也总是在送实验室的好东西时,默许我先挑。尤其是一些可口的美食,我虽会索取更多,她却会责骂一声,却从不吝啬地给我多一份。胡师姐的进口奶粉大多被我当做早餐了,而潘师兄的身影虽已离开,也点外卖给我们吃过。当然,偶尔也会出点小状况,比如无意中误食曾博放置了一周的奥利奥。至于我直系的程师姐,作为我上一届的师姐,无论我遇到了何种难题,她总是义不容辞地提供帮助。我依然记得,当我和室友因爬尧山而晒伤时,她给我修复脸部肌肤的面膜。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她也在实验方面为我提供了重要支持。吴师姐和王师姐,在最初与我一同用餐的时光,与我分享了写论文的心得。吕师兄对我写的首篇论文的实验部分给予了专业指导。刘师兄分享了他在博士求学中积累的种种经验,及那些充满考验的坎坷,他在前方领航,实不易!夏师弟的制图技巧,也为我的论文添色不少。我由衷感谢李师弟在舟山的热情款待,同时衷心感激何师妹,当我手机出问题时,幸运地发现我的SIM卡在她的手机上,才得以扫码。我衷心祝愿攻读博士学位的Frank、夏师弟、王师姐、陈师姐、张师妹、余师妹,早日取得丰硕成果;祝福那些在职场拼搏的蒋师弟和余师弟,升职加薪,更希望他们在我寻找工作时能够施以内推之助。祝愿陈师弟、罗师弟、黄师弟、李师妹、李师弟、崔师妹,以及陈师妹与伴侣,能够早日在顶级刊物和会议上刊发杰出论文。预祝陈师弟和赵师弟能早日踏入理想的学府攻读博士。愿邓师弟和康师弟能在大公司找到心仪的职位。最后,也诚挚祝愿老刘身体健康,早日实现他的顶会梦想。

 衷心感谢那些与我并肩征战于球场的队友,感激那些与我一同攀登峰巅,赢得亚军和夺冠的篮球兄弟萌。特别要表达对勇于担当的阿福的感激之情,19年初的淘汰赛,我们止步一轮,然而他义无反顾地宣告团队不会散伙,于次年再战,终于,在第二个年度,我们夺冠登顶;还记得那位风采绝伦、投篮精湛的张哥,每一天,无论我何时结束跑步,都能看到他专注地投篮练习;而在决赛中,MVP库里的出色演出,成全了我心底的“躺冠”期盼。;而在防守和进攻两端都展现出极高实力的腿哥,他的强健身躯令他成为球队不可或缺的支柱。曾与我同往华南巅峰露营,然而突然的大暴雨,让我们未能饱览那布满星辰的绚烂夜空;人生赢家星仔,在爱情和事业双双有所斩获;浩阳成功进入体制,为自己的前程筑起坚实台阶;春德,球队的摄影高手,他凝固的快照成为美好回忆的永恒印记;勤奋无比的畅哥与他的师弟常常一同训练,不辍辛劳。还有足球队的火队,我们一起赢得新生杯足球亚军,只可惜我们的最后对手是那实力高超的留学生队伍。除此之外,我要特别感谢浙江工商大学的邵俊教授以及湖南科技学院的罗恩韬教授在学术与为人处世两方面对我的悉心指引。罗教授甚至为我提供了绘制高质量图片的代码,以改进我论文中的图片质量。临近毕业之际,嘉兴大学的张先超教授为我提供了在浙江省医学电子与数字健康重点实验室求学的宝贵机会,衷心感谢!对于慧姐、耀耀、天时、琳酱、沁宝、月研、阿华、戴博、谷博、颜神、达达、昊昊、马哥,我衷心感谢你们在嘉兴的陪伴与照顾,温暖如春阳。尤其是慧姐,不仅赠我多种名茶喝、零食吃,更借出电动车给我骑。还记得那次在八佰伴,刚吃完粤式佳肴,突降大雨,她冒雨将我送回宿舍,眼睛都被雨水弄得难以睁开。在嘉兴时光中,她的细心照顾令我感受到无尽温馨。祝愿她多发好文章,早日取得博士学位!

 从小时候在贫困村的日子起,长辈们的期望在潜移默化中构成了我追求知识的动力。虽然他们并不明白学历和学位的概念,但他们的期望塑造了我前进的方向。而在篮球队中,团结与协作将我与队友们紧密连接在一起,我们互相激励,最终荣登胜利巅峰。在学术领域,我所尊敬的导师老刘以及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们,无论是知识分享、专业指导还是合作互助,都对我不可或缺。与他们的良性互动不仅丰富了我的见解,更是推动我不断突破自己的动力。在朋友们的陪伴下,我深刻体会到了情感的沟通和友谊的深厚,这不仅丰富了我生活的色彩,更是对我情感有一种深深的滋养。未来,我也会继续保持与家人、老师、以及朋友们的联系,分享生活的欢乐与挑战,共同构筑一个美好的未来。在学术研究领域,我将持续追求合作与交流,与导师和同行们相互启发,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那些自始至终支持我的家人,我敬重的导师老刘,以及一直伴我前行的朋友们。正是因为你们的陪伴和支持,我才拥有了未来继续前进的坚强力量。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64286-1415944.html

上一篇:闲扯的才是最有用的
下一篇:大一新生认知提升的重要性远超知识学习
收藏 IP: 117.140.170.*| 热度|

24 张士宏 张晓良 许培扬 郑永军 李东风 崔锦华 谢煜 曾荣昌 李学宽 刘进平 木士春 王飞 雷宏江 梁洪泽 褚海亮 寿春晖 孙颉 谢钢 李升伟 王成玉 杨正瓴 孔玲 guest61581852 guest8650553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