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Schola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ischolar

博文

首都改名最成功的211!6次蝉联世界第一,原名却因太“野鸡”被嫌弃?

已有 515 次阅读 2024-12-9 10:4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去年深冬,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席卷了北京城,一个小视频迅速走红:皑皑白雪中,一位衣着朴素的高龄老人,吃力地踩着自行车缓慢前行。

1.gif

这一幕在网络走红后,大家才发现,这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老人,居然是我国“核工业功勋人物”——北京科技大学(简称:北科大)的葛纯昌院士,视频拍摄时他已89岁高龄,却仍旧坚持每天骑三轮车去实验室。

这张照片不仅让人们看到了葛院士的坚韧与执着,更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了北京科技大学。

北科大,不了解的人会说:“这不是野鸡大学吗?”这里必须澄清,野鸡大学是那个“北京科技学院”,北科大可是妥妥的211工程大学

在北京,如果你和司机师傅说去北科大,师傅不一定认识;但如果你说去“钢院”,师傅一定知道!“钢院”是北科大的乳名,虽然现在听起来更像是一所技校,但读过学校的历史,就会知道“钢院”二字的分量......

乳名“钢院”,北京改名最成功的211!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西学学堂成立并设有“矿冶系”,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矿冶学科北科大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产量是15.8万吨,仅占世界总产量的千分之一。

当时国家最缺粮食和钢铁,钢铁也是工业的“粮食”。为了迅速培养冶金人才,壮大钢铁工业发展,新中国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北科大的前身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应运而生。

2.png

图源:北京科技大学官网

当年的钢院由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清华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学院、西北工学院6所国内著名大学的矿冶系科共同组建成立,在北京是仅次于清华北大的存在!

北京地区20世纪50、60年代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北大、清华、钢老三”,其中的“钢老三”指的就是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以钢为纲,在一穷二白的年代会有多难?恐怕只有身处当时才会真的了解。钢院自诞生起便承担着“钢铁强国”的责任,一批又一批来自海内外的名师及有志青年聚集于此,擦亮钢院“钢铁摇篮”的金漆招牌。

与此同时,为了向综合型大学发展,钢院几经更名、扩建,最终在1988年定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并在1997年成为“211工程”高校之一虽然“钢院”更亲切更为本地人所知,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早已成为发展的主旋律。改名后的北科大在外的知名度也一路攀升,成为了众多理工科考生的选择,也被称为“北京改名最成功的大学”。

六年蝉联“世界第一”,不止会打铁造钢!

北科大如今的校徽主体造型是一个“鼎”,寓意着校训“求实鼎新”。而鼎作为国之重器,也是中华悠久文化的象征和我国冶金科技文明的代表。从校徽我们就能看出北科大的学科特色、文化根源,以及已践行70余年的初心——“钢铁强国”

3.png

如今的北科大是一所拥有多学科的综合型大学,但她的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科学技术史4个学科学术水平蜚声中外,多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冶金工程,在‘软科’排名连续六年世界第一。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冶金工程、科学技术史获评A+,材料科学与工程获评A+!

北科大的快速发展自然也离不开一代代北科大人的努力,从北科大走出的学子被称为“钢小伙、铁姑娘”北科大当年选址在“满井村”,旧京方志《宸垣识略》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德胜门西北有一古井,井径五尺余,清泉突起,冬夏不竭,称为“满井”。如“满井”般,北科大涌现出了许多“钢小伙、铁姑娘”,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出多个第一,书写着属于北科大的辉煌篇章。

  • 1940年,时任北洋大学采矿系教授,后调入北京钢铁学院任教的刘之祥先生,骑着毛驴,两次长途跋涉,与当时西昌行辕地质专员常隆庆,共同发现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铁矿石原料基地、“世界钒钛之都”——攀枝花铁矿;

  • 1956年,柯俊先生在北科大成立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及金属物理化学专业 ;

  • 1960年,中国电渣冶金的奠基人朱觉教授,在北科大建成中国第一台工业性电渣重熔装置;五年后,又发明了电渣冶炼合金钢工艺,并设计开发了国内第一批工业电渣炉;

  • 1960年,徐宝陞教授建成世界上第一台弧形连续铸钢机,比国外第一次试验成功的VonMo.s工厂弧形连铸机早两年多;

  • 1970年,杨让教授成功研制的新型高强度钢用作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枚洲际运载导弹的壳体材料;

  • 1987年,生产出第一台国产工业机器人——冶钢1号机器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中国政府联合建立北京科技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腐蚀中心之一。

近几年,北科大的科研成就更是不断突破更新,从旧钢铁“造”到了新材料、航天、入海、人工智能!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在世界最深海沟——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的“蛟龙号”、“张衡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都有北科大人的身影!

会玩!录取通知书是“钢”,毕业礼物是“钻”!

除了科研成果,北科大近年还因独特的校园文化频频出圈!

2024年的录取通知书,选取独具特色的超高强度钢制成独一无二的北科校徽。超高强钢是在极限条件下服役的一种高性能钢铁材料,由北科大吕昭平教授团队研发,是超高强材料领域的重要创新。这一研究成果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推动了我国髙端钢铁材料的自立自强。

4.jpg

图源:北京科技大学官微

和录取通知书一般受人羡慕的,还有她的毕业礼物。北京科技大学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碳基材料与功能薄膜研究室的毕业生们,毕业礼物是团队自主研发的钻石,并且是每一任毕业生都会收到。

每年的毕业季,团队首席教授李成明都会携团队的全体教师为毕业生送上独属于他们的一份祝福与寄托,“希望每位毕业生能像钻石一样承受住未来的一切压力,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一直坚强刚毅、璀璨夺目。”

“举矿冶之星火,抚百年之国殇,奉科技以立校,育强国之栋梁。”是对北科大这70余年最好诠释。

而未来,相信北科大仍能坚守初心,与国同行,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62448-1463503.html

上一篇:“是不是学术垃圾,先投出去再说”!读博要功利,天津大学博四生一年发表5篇SCI!
下一篇:中央财经大学最新研究:女性学历越高,不婚率越高!男性则反之
收藏 IP: 113.111.14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