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lei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oleichen

博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思考

已有 414 次阅读 2024-10-12 23:48 |个人分类:静夜思|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极为丰富且深刻的内涵,其在哲学思想、道德规范及人文精神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体现,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一)哲学思想

1.儒家思想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是其核心价值观。其中,是一种至高的道德境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尊重;则指导人们在行为上遵循道德准则,做出正确的选择;规范着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举止;代表着智慧和知识,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和思考;要求人们诚实守信,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信任的基础。这些思想为大学生提供了全面的道德指引和行为规范,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良知。

2.道家思想

道家的道法自然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一思想提醒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盲目追逐功名利禄,而是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富足。同时,道家的辩证思维,如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能够引导大学生形成辩证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避免片面和极端。

3.法家思想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重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这对于大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法治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法治观念,才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成为守法公民。

(二)道德规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智慧的结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念,将个人的道德修养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孝悌忠信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诚待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践行这些道德规范,能够培养家庭责任感和亲情观念。其次,礼义廉耻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遵守礼仪、崇尚正义、廉洁奉公、知耻明辱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大学生只有具备这些道德品质,才能在社会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为自己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价值和尊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它倡导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包容,这种和谐观念有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天人合一则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醒大学生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此外,传统文化中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形式,如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等,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艺术形式,大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大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其次,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能够引导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思考观念,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减少矛盾和冲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精神和智慧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如阴阳五行学说、中庸之道等传统文化中蕴含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方法,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帮助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创新。

二、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困境

(一)多元文化冲击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相互碰撞、融合。西方文化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道义观念存在冲突,容易导致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产生困惑和迷茫。另一方面,西方文化中的一些不良思潮,如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可能使大学生陷入追求物质享受和短期利益的误区,忽视了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

(二)网络信息泛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大量虚假、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充斥其中。这些不良信息不仅会干扰大学生的认知和判断,还可能扭曲他们的价值观。此外,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放松了对自己的道德约束,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如网络谣言传播、网络暴力等,这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教育体制不足

当前的教育体制在大学生价值观塑造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课程设置上,专业课程占据主导地位,而与价值观教育相关的课程相对较少,且内容较为单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仍然占据较大比例,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评价不够全面和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忽视。

(四)社会现实压力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就业、升学等诸多现实压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一些大学生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成功,可能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违背道德和法律规范。例如,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可能会伪造简历、夸大自己的能力,或者为了获得高薪工作而放弃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职业理想。此外,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公平现象,如贫富差距、就业歧视等,也可能使大学生产生不满和焦虑情绪,进而影响他们对社会价值的认同和追求。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当代大学生价值观

(一)加强“第一阵地”教育

1.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应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比重。除了开设国学经典导读、传统艺术欣赏等基础课程外,还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设与专业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如工科专业可以开设中国古代科技史,文科专业可以开设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等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知识结构,能让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例如,在讲解儒家思想时,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上的名人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价值。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传统文化调研、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拓宽新媒体宣传渠道

1.打造多元化传播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平台,打造多元化的传统文化传播渠道。例如,高校可以建立自己的传统文化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定期发布传统文化知识、文化活动信息等内容。同时,还可以与社会媒体合作,共同推出传统文化专题节目、网络直播等,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2.创新多面化内容形式

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和特点,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内容和形式。可以制作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短视频、动漫、表情包等,以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知识。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度。

(三)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1.组织实地教学参观

通过组织大学生历史文化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实地教学活动,亲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参观过程中,可以安排专业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化调研活动,让他们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文化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参与文化创新活动

鼓励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活动,如学习传统手工艺、参与戏曲表演、创作传统文化作品等。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技艺,同时也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高校还可以举办传统文化创意大赛、文化节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新热情。

(四)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1.树立传统文化传承榜样

在高校和社会中,树立一批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方面表现突出的榜样人物,如传统文化学者、艺术家、非遗传承人等。通过宣传他们的事迹和成就,让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他们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还可以邀请这些榜样人物走进校园,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大学生榜样

在大学生群体中,培养一批热爱传统文化、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榜样人物。通过评选表彰传统文化学习标兵、道德模范等,树立大学生身边的榜样,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来。同时,高校还可以为这些大学生榜样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巧用“国潮”文化热点

1.关注传统文化的现代演绎

当下,戏曲、汉服、国潮等传统文化元素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热潮。高校可以关注这些文化热点,组织大学生观看戏曲演出、汉服秀、国潮展览等活动,让他们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活力和魅力。同时,还可以引导大学生分析传统文化现代演绎的成功案例,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具时代特色和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2.推动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例如,在校园环境布置中,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如设置文化长廊、书法碑林、戏曲舞台等;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文艺演出等。通过这些方式,让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随时随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塑造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应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通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以及结合当下文化热点等多种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48165-1455019.html

上一篇:观影有感|《新龙门客栈(舞台纪录电影·越剧)》传统与创新的文化盛宴
收藏 IP: 223.74.88.*| 热度|

2 刘炜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6 08: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