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击图片进入期刊页面
Nature Reviews Clean Technology《自然综述:清洁技术》是 Nature Portfolio 旗下于2025年1月推出的一本新刊,涵盖有助于减少有害的环境影响的技术和工艺,这些技术和工艺能带来清洁能源和材料,改善能源效率,可持续地利用资源,并减少废物的产生。该刊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把握和了解清洁技术这一蓬勃发展的领域。
《自然综述:清洁技术》关注可持续转型所面临的挑战和应对这些挑战的技术,致力于整合多个相关领域,发表连接科学、技术、经济和政策的解决方案,为学术界和产业界搭建一个国际化交流平台。
本刊不仅发表综述文章,还欢迎观点、评论、亮点文章等不同题材的投稿,为相关领域的重大进展和热点问题提供发表平台,以服务专家、学生、从业人员和政策制定者。
创刊号导读
Nature Reviews Clean Technology《自然综述:清洁技术》创刊号于2025年1月15日正式发布,本期亮点包括关于电网增强技术、先进的电池回收利用、闪速焦耳加热和太阳能驱动界面水蒸发技术的综述;关于二氧化碳移除技术参与的观点文章;涉及工业能效和创新等主题的评论文章;以及关于在电化学反应的规模化过程中,流动型电解槽作为一种重要工具的应用和发展。
单击图片进入创刊号在线阅读
World View
01 创新是一项接触性运动,但游戏规则可能会变化
Innovation is a contact sport but the rules of the game can change
文章导读:
人们常常假设技术创新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包括气候危机。然而,创新者在选择工作方式和合作伙伴时的思维方式和动机,与他们创意的技术价值同样重要。Aga Iwasiewicz-Wabnig 认为,现在是时候对创新发生的方式进行批判性反思了。
Comment
01 快速脱碳需要工业效率
Rapid decarbonization requires industrial efficiency
文章导读:
相较于更昂贵和更密集的行动,效率在支持脱碳方面的潜力常常被低估和忽视。在工业中实施资源和能源效率策略可以实现快速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脱碳。
02 化石燃料出口国有责任和资源加速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的采用
Fossil fuel-exporting countries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and resources to accelerate CCUS adoption
文章导读:
碳捕集、利用与储存 (CCUS) 是实现难以减排行业脱碳的重要技术,但其部署远远滞后于满足气候目标所需的水平。在这里,我们认为,高收入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既具备推动 CCUS 采用的能力,也承担着克服实施关键障碍的责任。
Research Highlights
01 用于反应放大的流动电解槽
Flow electrolysers for reaction scaling
文章导读:
Rachel Gaines 讨论了台式流动电解槽在宏观反应工程中的应用,以及该方法如何优化操作条件以便于规模化。
02 海上风电退役的规划
Planning for offshore wind retirement
文章导读:
Energy Research & Social Science 中的一篇文章基于广泛的访谈,识别了比利时海上风电场退役面临的挑战。
Reviews
01 清洁能源系统的电网增强技术
Grid-enhancing technologies for clean energy systems
文章导读:
电网增强技术在不需要重大升级和投资的情况下,提高了电力传输网络的容量和稳定性。本综述描述了电网增强技术的应用,以最大化电力传输并促进可再生能源在现有电网中的整合。
02 闪速焦耳加热在合成、资源再利用和修复中的应用
Flash Joule heating for synthesis, upcycling and remediation
文章导读:
闪速焦耳加热是一种能效高的电加热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合成、废物资源再利用和环境修复。本综述讨论了闪速焦耳加热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比较了其可扩展性和可持续性与工业应用过程的差异。
Perspectives
01 在二氧化碳移除治理中应对利益相关者的异质性
Navigating stakeholder heterogeneity in carbon dioxide removal governance
文章导读:
负责任的二氧化碳移除治理需要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互动,而这些利益相关者在社会技术背景中拥有不同的议程、立场和互动关系。本文讨论了利益相关者的异质性,并建议了表征和应对其关系的方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3-30 14: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