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erNature科研服务官方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pringerNature 汇聚施普林格、Nature Portfolio、BMC、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和《科学美国人》等深得信赖的品牌

博文

编辑荐读 | Microchimica Acta精选文章

已有 1935 次阅读 2022-9-14 17:18 |个人分类:期刊精选|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期刊:Microchimica Acta

1662802042865084212.jpg

点击封面了解期刊详情

Microchimica Acta 主要关注基于微/纳米结构材料的化学和生物化学分析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实际应用以及新的方法论。

  文章精选  

1#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三明治结构microRNA生物传感器,结合了三维花状MoS2和AuNPs耦合HRP酶信号放大 

from #重庆大学#

#Sandwich structure# #MoS2#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Diferential pulse voltammetry# #AuNPs# #Synergistic amplifcation# #miRNA-21#

1662802067778046358.png

以氧化石墨烯掺杂三维花状MoS2(3D MoS2MoS2-rGO)的纳米复合物作为基底,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功能化DNA链1(S1)-金纳米颗粒(S1-AuNPs-HRP)作为信号放大探针,构建了用于miRNA-21超敏检测的三明治结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3D MoS2-rGO纳米复合物不仅比表面积大,导电性优异,同时还能为AuNPs的电沉积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与miRNA靶构成三明治结构,通过在 + 0.052 V(vs AgCl参比电极)电位下测量对苯二酚(HQ)介导的H2O2的DPV响应来进行miRNA-21的测定。最优实验条件下,所制备的生物传感器能够实现miRNA-21从5 fM到0.5 μM的超灵敏地检测,低检测限为0.54 fM(S/N = 3),与之前报道的miRNA-21检测方法相当甚至更低,这得益于3D MoS2-rGO和AuNPs-HRP的协同放大作用。所制备的生物传感器对miRNA-21检测表现出令人满意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该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正常人血清样品中的miRNA-21的准确定量检测,RSD低于5.86%,显示了其在临床分析和疾病诊断中的巨大潜力。

2# 可同时检测多种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的便携式电化学微工作站平台

from #深圳大学#

#Electrochemical micro-workstation# #Portable micro-workstation# #High-throughput detection# #AD biomarkers#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Microarray platform#

1662802160914064828.png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最常见的痴呆症,正在迅速成为本世纪最昂贵、最致命、最沉重的疾病之一。虽然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开发了一种便携式电化学微工作站平台,由电化学微工作站和集成电化学微阵列组成,用于血清中的多种AD生物标记物的同时检测,包括aβ40、aβ42、T-tau和P-tau181。集成电化学微阵列主要用于液滴样品操作和信号生成。微型工作站可以调节信号,并通过内置蓝牙将信号传输到智能手机。该便携式电化学微工作站平台具有优异的分析性能。Aβ40、Aβ42、T-tau和P-tau181的检出限分别为0.125 pg/mL、0.089 pg/mL、0.142 pg/mL和0.176 pg/mL,满足检测血清中AD生物标志物的需求。便携式微型工作站和集成电化学微阵列的结合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个人健康提供了一个有前景的策略。

点击此处,进入期刊主页获取更多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2244-1355320.html

上一篇:China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Studies专刊征稿: 应对人口老龄化
下一篇:特刊荐读 | 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簇发振荡、分岔延迟和多稳态
收藏 IP: 111.118.20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