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作者:Tyler Or;通讯作者:陈忠伟
通讯单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论文DOI:10.1002/cey2.29
【全文速览】
本文主要综述了以湿法冶金工艺为主的回收混合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策略并分析了当前回收技术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建议或解决方案。同时也讨论了与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收集和拆卸相关的实际挑战。
【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对清洁能源技术及其存储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目前,固定式以及移动式的能量存储设备仍主要使用化石燃料,这一日益枯竭的燃料在使用时造成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和严重的全球变暖问题。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等)虽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替代化石燃料的可能,然而这些能源是不连续的,因此需要廉价和高效的能源存储设备将这一能量存储并加以利用。锂离子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150-200 Wh kg-1),高功率密度(300 W kg-1)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2000圈)而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插电式电动汽车市场中,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更是呈现指数型增长(图1A和C)。
目前,社会上数以百万计的车辆是由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的,这些电池在车辆上使用的迅速增加将会在电池退役后产生大量的废旧锂电池。然而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5年不等,我国电动汽车在这几年的井喷式发展将会在未来几年中出现车用锂离子电池集中退役的阶段,这些废旧的锂离子电池在报废后会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金属资源的浪费窘境。为此锂离子电池回收意义重大,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两方面来看,合理回收锂离子电池将有益于节能减排,有价值金属资源的循环使用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好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与利用,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闭环,将极大地促进新能源汽车更加健康稳定地推广与发展。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回收都是基于回收钴酸锂正极材料中的钴金属来实现经济效益的(图1B)。然而目前动力电池正从传统的钴酸锂正极向三元材料正极转变,这一转变导致市场上废旧锂电池正极材料中金属的成分不断发生变化,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并且其中的钴含量逐步减少(图1D)。这也给当前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及如何实现盈利带来了一大难题。
图1.(A)迄今为止全球电动车销量,(B)2018年用于锂离子电池中的贵重金属价格, 基于(C)应用和(D)正极组分的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预测。
【内容概述】
湿法冶金回收工艺可将材料中所含有的大部分金属离子(Li+,Ni2+,Mn2+和Co2+)通过酸洗步骤浸出,并以高纯度回收。该方法主要包含了预处理,酸浸和金属分离三个步骤。
1. 预处理
预处理指从锂离子电池中将正极材料中的金属粗分离。在实验室级别的处理过程中,通过手动拆卸,热处理,强碱溶解或有机溶剂溶解的方式将电极材料与集流体分离。在工业级别的处理过程中则使用机械粉碎及筛分的方式分离材料。在这一破碎分离过程中,电极材料会被破碎为细小的颗粒并进行筛分回收,而集流体、电池外壳和隔膜则被破碎成粗大的颗粒进一步被处理。而对于电动汽车电动电池组来说,问题更加复杂。电池组由于其包装的复杂性以及缺乏标准化的设计等原因使其在拆卸过程中很难实现自动化处理,致使电池回收成本上升。
2. 酸浸
为了实现正极材料中金属的高浸出效率,一般使用浓盐酸进行酸浸。但是浓盐酸的使用会对产生设施造成严重的腐蚀问题。而在使用硫酸进行酸浸时效率较低,为进一步提高浸出效率,可使用还原剂(通常为H2O2)将Co3+和Mn4+还原为低价态,以提高金属的溶解度从而提高浸出效率。最近,有机酸已被开发为具有较高浸出效率的绿色浸滤剂。为了进一步降低使用有机酸酸浸的成本,浸出体系的具体工艺和条件仍需优化。
3. 金属回收
有价值的金属可以通过一系列选择性沉淀和溶剂萃取等步骤将其从滤液中纯化和回收。在这一过程中金属通常以氢氧化物,碳酸盐或使用螯合剂的形式沉淀。最近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通过共沉淀法或溶胶-凝胶法从渗滤液中直接合成正极材料。为此,如何有效除去滤液中的杂质金属(Cu2+,Al3+,Fe3+)并提高合成的材料的纯度显得尤为重要。
图2.用于各种正极材料的湿法冶金回收方法概述。
对于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的拆卸目前仍有诸多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各个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尺寸规格不统一,比如特斯拉Model X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就是由7104节柱状电池组成的(图3A)而奥迪Q5混动汽车的电池模组则是由72个方形电池组成的(图3B)。因其尺寸不同,在电池组拆卸时这两种电池组无法用同种拆卸机器进行拆解。此外目前的拆解都是人工拆解为主,而高压且带电的电池组在被拆解时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安全风险。因此,通过制定规范化的电池组设计标准以及统一生产和使用标准化的电池组将有利于未来电池组实现自动化的拆卸,从而降低电池回收成本。
图3 (A)Tesla Model X 纯电动汽车的 85 kWh 电池组示意图,其中包含了16个电池模组,共计7104节18650柱状电池。(B) 奥迪Q5 插电混动电动汽车的5 kWh电池组示意图。其中包含了4个电池模组,共计72个方形电池或软包电池。(C)电动汽车电池组的拆解回收流程图。
【作者简介】
陈忠伟:加拿大滑铁卢大学(University of Waterloo)化学工程系教授,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滑铁卢大学电化学中心主任,加拿大国家首席科学家(CRC-Tier 1), 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副主席, 2018和2019高被引科学家。陈忠伟院士带领一支约70人的研究团队常年致力于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锂硅电池,液流电池等储能材料和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近年来在Nature Energy, 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stry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Material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Chem, ACS Nano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80余篇。目前为止,文章已引用次数22000余次, H-index 指数为80,并担任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副主编。
课题组主页:http://chemeng.uwaterloo.ca/zchen/
欢迎投稿
欢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期刊网址丨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6379368
投稿网址丨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ey2
联系我们
Carbon Energy 编辑部
电话:0577-86599379
邮箱:Carbonenergy@wzu.edu.cn
1/1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湱鈧懓瀚崳纾嬨亹閹烘垹鍊炲銈嗗笒椤︿即寮查鍫熲拺闁告繂瀚埢澶愭煕濡灝浜圭紒顔肩墦瀹曞ジ鎮㈢粙鍨紟婵犳鍠楅〃鍛涘Δ鍛闁挎洖鍊归悡銉︾節闂堟稒锛嶆俊鎻掓憸缁辨帡鎮╅悜妯煎涧婵烇絽娲ら敃顏呬繆閸洖妞介柛鎰ㄦ櫆閺嗕即姊绘担鍛婃儓闁归攱鍨圭槐鐐存媴閸撳弶缍庨梺鎯х箺椤鐣锋径鎰厪濠电偛鐏濋崝婊堟煟濠靛嫬鐏叉慨濠冩そ閹兘寮堕幐搴敤闂備胶鎳撻崵鏍箯閿燂拷:7 | 濠电姷鏁告慨鐑藉极閸涘﹥鍙忛柣鎴濐潟閳ь剙鍊块幐濠冪珶閳哄绉€规洏鍔戝鍫曞箣閻欏懐骞㈤梻鍌欐祰椤鐣峰Ο琛℃灃婵炴垶纰嶉浠嬫煏閸繃鍟掗柡鍐ㄧ墛閺呮煡鏌涘☉鍗炲箺婵炲牊鐓″铏圭矙濞嗘儳鍓板銈嗗灥椤﹂潧顕f繝姘櫜闁告稑鍊婚崰搴ㄥ煝鎼淬劌绠氱憸搴敊閸曨垱鐓涘璺烘濞呭棛绱掔拠鑼妞ゎ偄绻橀幖鍦喆閸曨偆锛忛梻渚€娼ф灙闁稿孩鐓¢幃鐢稿閵堝棌鎷洪梺鑽ゅ枑濠㈡ê鈻撻埡鍛厵闁告垯鍊栫€氾拷 | 濠电姷鏁告慨鐑藉极閸涘﹥鍙忛柣鎴f閺嬩線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顭烽弻锝夊箛椤掍焦鍎撻梺鎼炲妼閸婂潡寮诲☉銏╂晝闁挎繂妫涢ˇ銉х磽娴e搫小闁告濞婂濠氭偄閸忓皷鎷婚柣搴f暩鏋┑鈥茬矙濮婃椽宕崟顒€娅ょ紓浣筋嚙閻楁挸顕f繝姘╅柕澶堝灪閺傗偓闂備胶纭堕崜婵嬫晪缂備焦鍔栭惄顖氼潖濞差亜宸濆┑鐘插閻g兘鎮楅崗澶婁壕闂佸綊妫跨粈浣虹不閺嶃劋绻嗛柕鍫濆€告禍楣冩⒑鐎圭姵顥夋い锔诲灦閸┿垹顓奸崱妯肩Ф闂侀潧臎閸涱垰甯掔紓鍌氬€风粈渚€宕愰崫銉х煋闁圭虎鍠撻崑鎴澝归崗鍏肩稇闂佸崬娲弻锝夊棘閹稿孩鍎撻悗娈垮枟婵炲﹤顫忕紒妯诲闁惧繒鎳撶粭鈥斥攽閻愭彃绾ч柣妤冨Т閻g兘骞囬弶鎸庡祶濡炪倖鎸荤粙鎴炵閻愵剚鍙忔俊顖滃帶娴滈箖鎮楀鐐 | 濠电姷鏁告慨鐑藉极閸涘﹥鍙忛柣鎴f閺嬩線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顭烽弻锝夊箛椤掍焦鍎撻梺鎼炲妼閸婂潡寮诲☉銏╂晝闁挎繂妫涢ˇ銉х磽娴e搫小闁告濞婂濠氭偄閸忓皷鎷婚柣搴$仛閻℃洜绮eΔ鍛拺閺夌偞澹嗛ˇ锕傛倵濮橆偄宓嗙€殿喛顕ч埥澶愬閻樻彃绁梻渚€娼ф灙闁稿氦浜划缁樼節濮橆厸鎷洪梺鍛婄☉楗潙鈻撻弴鐘亾閸忓浜鹃梺褰掓?缁€浣虹不閺嶃劋绻嗛柕鍫濆€告禍楣冩⒑鐎圭姵顥夋い锔诲灦閸┿垹顓奸崱妯肩Ф闂侀潧臎閸涱垰甯掔紓鍌氬€风粈渚€宕愰崫銉х煋闁圭虎鍠撻崑鎴澝归崗鍏肩稇闂佸崬娲弻锝夊棘閹稿孩鍎撻悗娈垮枟婵炲﹤顫忕紒妯诲闁惧繒鎳撶粭鈥斥攽閻愭彃绾ч柣妤冨Т閻g兘骞囬弶鎸庡祶濡炪倖鎸荤粙鎴炵閻愵剚鍙忔俊顖滃帶娴滈箖鎮楀鐐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剧懓顪冪€n亝鎹i柣顓炴閵嗘帒顫濋敐鍛婵°倗濮烽崑鐐烘偋閻樻眹鈧線寮撮姀鈩冩珕闂佽姤锚椤︻喚绱旈弴鐔虹瘈闁汇垽娼у瓭闂佹寧娲忛崐婵嬪箖瑜斿畷鍗炩枎韫囷絾顥¢梺鑽ゅТ濞诧妇绮婇幘顔肩哗濞寸姴顑嗛悡鐔镐繆椤栨碍鎯堢紒鐙欏洦鐓欓柛蹇曞帶婵牊绻涢懝閭﹀殭闁宠鍨归埀顒婄秵閸嬧偓闁归攱妞介弻锝夋偐閸忓懓鍩呴梺鍛婃煥閼活垶鍩㈠澶婄疀闁绘鐗忛崢鐢告⒑閸涘﹤鐏熼柛濠冪墱閳ь剚鐔幏锟� |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圭€瑰嫭鍣磋ぐ鎺戠倞鐟滃繘寮抽敃鍌涚厱妞ゎ厽鍨垫禍婵嬫煕濞嗗繒绠婚柡宀€鍠撶槐鎺楀閻樺磭浜紓鍌欒兌婵箖锝炴径鎰﹂柛鏇ㄥ灠缁犳盯鏌涢锝嗙妞ゅ骸绉瑰铏圭矙濞嗘儳鍓炬繛瀛樼矤娴滎亜顕g拠娴嬫闁靛繒濮堥妸锔轰簻闁哄倸鐏濈紞鏍ㄦ叏鐟欏嫷娈滈柟顔煎槻楗即宕ㄩ褎姣夐梺姹囧焺閸ㄩ亶銆冩繝鍌ゅ殨闁哄被鍎辩粻鐟懊归敐鍛础闁告瑥妫濆铏圭磼濡崵顦ラ梺绋匡工濠€閬嶅焵椤掍胶鍟查柟鍑ゆ嫹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4 0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