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校,教学重要还是科研重要,一直在争论。
无论职称评审还是岗位考核,主要是看科研成果。
教学再好,在学生中口碑再好,如果科研差或者科研不能压过其他人,该转岗的得转岗,该走人得走人;教学再差,只要科研上有点成绩,就可以平步青云,教授、硕导、博导、处长等头衔蜂拥而至,这就是现实。
在高校中,科研到底是为了什么?脱离了培养人才的科研在高校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显然是个问题,显然也不是问题。
高校不是专门的科研机构。
人事改革中的岗位比例本身没什么争议,能够维持合理的教师梯队、增强竞争、激励大家努力工作。但若对教师的客观评价方面没什么进步,良好的愿望只能变成打压人才的工具。什么教学名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学术带头人等等这些官方认定的头衔,有多少人认可呢?学生们认吗?民科们认吗?
在高校,教授、副教授、讲师的数量有具体比例规定,但是实际执行中,问题很大。比如职称评审,如果岗位饱和,没有空岗,则不再给晋升指标,也就是业绩再好也不让评职称,搞什么所谓的“退二进一”,“退三进一”。这显然是在开玩笑。既然鼓励大家竞争,现在却不给竞争机会了,改革的意义何在?评聘分离喊了这么多年,又搞比计划经济体制还“计划”的规定,让大家等“高级人才”退休或者调离。早评上职称的(不一定资历老或者年龄大),就是不干活被扣工资,其他人也不能晋升职称竞争其岗位,这怎么能激励大家努力工作呢?!大家怎能不挤破头皮、千方百计早评上职称呢!先评上职称的怎能不千方百计打压后来者或异己呢!这些先驱们经常是决策者或评委。
感觉还是给大家都发个教授职称证吧,然后按科研和教学任务等条条框框去聘任岗位。这样每个岗位都搞全员竞争,一定会让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或志在千里的老骥们)天天泡实验室、发SCI的。这样,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定当指日可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