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nlingy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nlingyan 随手填份问卷拯救快秃头的我吧!

博文

研究中一些有趣的发现,请您指教~

已有 2686 次阅读 2020-2-28 11:08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学术讨论

各位老师新年好!


由于疫情影响,武汉学子只能线上求助各位老师解答研究中的一些疑惑。您的帮助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我在前期做了《学术社交网站用户使用行为及态度调查》,并分析了部分志愿者的关注-粉丝网络结构”,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恳请各位博友老师参与讨论:


(1)在使用行为中,教授/副教授进行跨学科用户查找的比重高于同学科查找,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2)讲师/助理讲师在学术社交网站的互动频率最高,并且高度认同平台有助于吸引潜在合作者,请问您对此有什么看法?这是与职业需求有关吗?


(3)我在前期分析发现,用户的关系网络结构各项指标与用户的学术身份高度相关,例如教授和副教授的规模最大,但是网络更分散,而博士生的网络规模较小,密度更高。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网络规模和密度,将会对用户的科学交流产生什么影响呢?(以下是教授与博士生的例图)

image.png

(4)网络中不同成员的位置和角色差异,导致成员在个体网络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影响整个团体的信息交流效果。我们发现教授/副教授通常占据关键位置,作为联络人接收来自其他团体成员A的信息,传递给第三个团体成员C,作为两个不同团体的中介者(如图所示),请问您在实际交流中,会把信息分享给不同研究群体吗?或者关注不同研究领域的科研信息吗?


(5)您认为把科研成果在学术社交网站上免费供他人阅读,对开放科学有促进作用吗?


(6)包括我在内的调查,都发现学术社交网站用户存在社交不足的问题,您认为其中的原因是?您认为平台需要增加或改进哪些功能与服务?


(7)您对平台未来发展方向有什么建议吗?比如跟图书馆/出版商/科研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合作?



您的帮助对我来说意义重大,非常感谢!


PS 碎碎念~~

疫情当前,众生百态。
每天醒来都看到各种信息,有人兴风作浪、造谣诽谤,也有人负重前行、守护希望。但在我的朋友圈中,尤其是武汉的小伙伴们,全是满满的正能量。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力量让这个城市正常运转,大家都想做对的事,让事情变好,因为无论怎样,它都是一千万人的家。
除夕夜,因肠胃炎高烧不退,连累父母陪我在医院跨年,做完血检、血氧、胸透一系列检查,时钟刚过十二点,仨人透过急诊室的窗户看烟火,庆幸这只是一场虚惊。

自我隔离一个月了,仿佛过了数十个寒冬,愿我亲爱的家人和朋友都安好,愿各位和顺安康❤
冬日漫长而艰辛,万物蛰伏于土地,而人生亦然。众生皆苦,但是,活下去,终有一日花会重开,候鸟回头。活下去,等月升再起,终有一日,春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4931-1220813.html

上一篇:学术社交网站用户使用行为及态度调查
收藏 IP: 183.252.129.*| 热度|

7 姚伟 彭真明 何小阳 晏成和 刘秀梅 王伟华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5 0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