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nomicrolett

博文

香港城大Alex Jen&付强&上海高研院冀晓霏等:固液两步成膜实现高效稳定的反式钙钛矿太阳能模组 精选

已有 567 次阅读 2024-7-2 10:2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研究背景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最近在单结电池中实现了26.1%的功率转换效率(PCE)。虽然钙钛矿光伏已经进入了商业化的初步阶段,但其商业化存在两个障碍,包括面积放大导致的性能损失以及制造高质量、大面积和稳定的钙钛矿薄膜的挑战。具有最高效率的小面积器件通常在实验室中通过旋涂制备。然而,这不适用于制备大面积PSCs。目前,大面积钙钛矿薄膜的制备分为溶液工艺和气相工艺。基于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刀片涂层、狭缝涂布、喷墨印刷和丝网印刷。这些方法具有成本效益高、制备速度快、与卷对卷生产相容性好等优点。然而,这些工艺往往会引入有毒溶剂,并且难以控制加工参数。此外,在不平整的基板上制备均匀的薄膜层也具有挑战性。

气相沉积包括热蒸发(TE)和化学气相沉积,在没有溶剂的真空条件下生产钙钛矿薄膜。气相沉积具有形成钙钛矿薄膜厚度、形貌和均匀性的优点,可以保形沉积在不同粗糙度的基板上。然而,碘化铅(PbI₂)和胺盐之间的汽化温度存在很大差异。控制PbI₂和胺盐以合理的沉积速率和精确的比例蒸发具有挑战性。此外,气相沉积还存在前驱体材料利用率低、生产速度慢、能耗高等缺点。在TE过程中,FAI和MAI可能会分解产生HI等腐蚀性气体,从而对设备造成广泛损坏。因此,结合溶液和气相沉积方法的技术来制造高质量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可能是理想的选择。

1.png

Efficient and Stable Inverted Perovskite Solar Modules Enabled by Solid–Liquid Two-Step Film Formation 

Juan Zhang, Xiaofei Ji*, Xiaoting Wang, Liujiang Zhang, Leyu Bi, Zhenhuang Su, Xingyu Gao, Wenjun Zhang, Lei Shi, Guoqing Guan*, Abuliti Abudula, Xiaogang Hao, Liyou Yang, Qiang Fu*, Alex K.-Y. Jen* & Linfeng Lu

Nano-Micro Letters (2024)16: 190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4-01408-2

本文亮点

1. 采用固-液两步法制备了高质量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并结合CsBr的埋底界面调控和尿素添加剂对钙钛矿结晶进行调控。2. 反式钙钛矿太阳能模组(活性面积61.56 cm2)获得了20.56%的效率和提高的稳定性

内容简介

香港城市大学Alex K.-Y. Jen &付强团队,上海高等研究院冀晓霏以及日本国立弘前大学官国清合作采用了固液两步成膜技术,该技术涉及蒸发碘化铅薄膜和有机卤化铵溶液的刀片涂层以制备钙钛矿薄膜。该方法具有气相沉积和溶液法相结合的优点,可适用于不同粗糙度的基底,避免使用有毒溶剂,以获得更均匀、大面积的钙钛矿薄膜。此外,还利用NiOₓ/钙钛矿埋底界面的改性和尿素添加剂的引入来减少界面复合并调节钙钛矿结晶。可以实现具有更大晶粒、更少针孔和更少缺陷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活性面积为61.56 cm2 (10 × 10 cm2基板)的反式钙钛矿模组实现了20.56%的功率转换效率,并显著提高了稳定性。该方法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来解决与大面积薄膜制造相关的均匀性问题。

图文导读

I WGID膜的设计、制造和表征

2.png

图1. 常见的大面积钙钛矿沉积方法,包括(a)溶液处理技术(叶片涂层、狭缝模具涂层和喷涂)、(b)一步热蒸发和(c)两步热蒸发技术。(d)本工作钙钛矿薄膜制备策略:固液两步成膜结合埋底界面和结晶调控。

3.png

图2. (a,b) NiOₓ和NiOₓ/CsBr薄膜的(a) Ni 2p和(b)O 1s区域的XPS光谱。(c) NiOₓ和(d) NiOₓ/CsBr薄膜的c-AFM图像。(e)叶片涂层和(f)气相沉积制备的PbI₂的SEM图像,以及(g)PbI₂/CsBr薄膜。(h)PbI₂薄膜(通过刀头涂层和气相沉积)和PbI₂/CsBr薄膜的XRD图谱。(i-k)相应PbI₂薄膜的2D GIWAXS图案。(l) PbI₂ (001)平面的归一化积分强度。

4.png

图3. (a、b)原始钙钛矿薄膜的2D GIWAXS图案(通过叶片涂层和固液沉积制备),以及(c)用CsBr+尿素改性的钙钛矿薄膜。(d-f)相应原始和改性钙钛矿薄膜的SEM图像。(g) PVSK/CsBr和(h) PVSK/CsBr+尿素的原位PL热图。

5.png

图4. (a)用埋底的CsBr和不同浓度的尿素修饰的钙钛矿薄膜的XRD图谱。(b) PVSK/CsBr和PVSK/CsBr+尿素薄膜的光致发光(PL)和(c) 时间分辨光致发光(TRPL)光谱。PVSK/CsBr和PVSK/CsBr+尿素薄膜的(d)N 1s、(e)O 1s、(f)Pb 4f和(g)I 3d的XPS谱。(h) PVSK/CsBr和(i) PVSK/CsBr+尿素薄膜的KPFM图像。

6.png

图5. (a) 具有太阳能模块横截面图的配置。(b) 尺寸为10×10 cm2的PSM照片。(c) 基于原始PVSK/CsBr+尿素的PSCs优化J−V曲线。(d)文献中报道的具有n-i-p和p-i-n类型的PSM的PCE与有效面积的关系图。(e)基于原始钙钛矿、PVSK/CsBr和PVSK/CsBr+尿素的15个模块的PCE分布。(f)在85°C下储存在手套箱中的刀片涂层PVSK和PVSK/CsBr+尿素薄膜的XRD图谱。(g) 基于刀片涂层PVSK,PVSK/CsBr和PVSK/CsBr+尿素的PCE演化,储存在85°C的手套箱中。(h) 基于刀片涂层PVSK的未封装PSC的PCE演化,PVSK/CsBr和PVSK/CsBr+尿素在连续照射下储存在N2气氛中(1个太阳照射,白光二极管(LED),100 mW cm⁻2)

II 总结

本工作展示了一种固液两步成膜技术,可以制备均匀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通过针对性地改性NiOₓ/钙钛矿埋底界面并在钙钛矿体相引入尿素添加剂来减少界面复合并调控钙钛矿结晶,从而获得具有更大晶粒、更少针孔和更少缺陷的大面积钙钛矿薄膜。最终,活性面积为61.56 cm2的倒置钙钛矿光伏模组获得了20.56%的光电转换效率。更令人鼓舞的是,它还提高了相应器件在光、热和湿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这种固液两步成膜策略将为高效稳定的大面积钙钛矿光伏模组提供一条新途径,并促进该技术的商业化

作者简介

7.png

冀晓霏

本文通讯作者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

钙钛矿及钙/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相关材料与器件。

个人简介

于2020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导师:刘永胜教授)。2020年10月-2022年11月在南方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郭旭岗教授)。2022年11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基础交叉中心鲁林峰团队担任助理研究员。目前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Adv. Energy Mater.、ACS Nano、J. Mater. Chem. A等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Email: jixf@sari.ac.cn

8.png

付强

本文通讯作者

香港城市大学 博士后

主要研究领域

先进能源材料开发,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组件。

个人简介

于2016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2021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导师:刘永胜教授)。2021-2022年,留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刘永胜教授,陈永胜教授)。2022年9月至今,在香港城市大学Alex Jen教授团队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以第一(含共一)或通讯作者于J. Am. Chem. Soc.(4篇), Angew. Chem. Int. Ed.(2篇), 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CS Energy Lett.(4篇)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4篇。

Email:qfu222@cityu.edu.hk

9.png

Alex K.-Y. Jen (任广禹)

本文通讯作者

香港城市大学 讲座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涵盖光子学、能源、传感器及纳米医学等领域的功能材料和器件。

个人简介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和华盛顿州立科学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李兆基讲座教授(材料科学)、香港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化学系讲座教授及材料科学系讲座教授,在2016年至2020年间担任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目前发表SCI研究论文1000余篇,并曾获邀作演讲650多次,著作获引用超过93000次,H-index为156。

Email:alexjen@cityu.edu.hk

稿:原文作者

编辑:《纳微快报(英文)》编辑部

关于我们

10.jpg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在Springer Nature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3 IF=31.6,学科排名Q1区前3%,期刊分区1区期刊。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欢迎关注和投稿。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

E-mail: editor@nmlett.org

Tel: 021-3420762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11509-1440464.html

上一篇:西工大侯晓院士、马晓燕教授等:具有优异热防护和电磁屏蔽性能的多功能集成有机-无机-金属杂化气凝胶
收藏 IP: 202.120.55.*|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 15: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