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钾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离子的自由运动需要游离的有机溶剂分子协助,但有机溶剂分子的易燃性影响电池的安全。本文提出降低钾离子自由度的策略,开发了一种钾离子通量“整流器”电解质,通过降低有机溶剂分子的含量,将电解质中的钾离子的自由度修整并降低为1,实现了钾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整体提升。基于这种“整流器”电解质的K||Cu电池可以稳定运行超过820个循环,库仑效率超过99%;基于PTCDI正极和石墨负极的全电池实现了1000次的稳定循环。此外,基于PTCDI正极和石墨负极的2.18 Ah软包电池,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无明显衰减。同时,本工作拓展展示了柔性钾离子基纤维电池,证实了这种电解质的高度可塑性。
Trimming the Degrees of Freedom via a K⁺ Flux Rectifier for Safe and Long-Life Potassium-Ion Batteries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3-01178-3
3. 电解质具备灵活性和可塑性,如制成纤维电池,在切割成三个纤维电池时仍然可以运行。
钾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离子的自由运动需要游离的有机溶剂分子协助,但易燃的有机溶剂分子制约着电池的安全运行。湖南大学鲁兵安等开发了一种钾离子通量“整流器”电解质,降低有机溶剂分子的含量,将电解质中的钾离子的自由度修整并降低为1,从而改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钾离子“整流器”电解质不仅具备抑制钾枝晶生长的功效,且其氧化稳定性从4.0 V提高到5.9 V,同时也可以降低对有机正极的溶解性。因此,使用钾离子“整流器”电解质时,K||K电池可以连续循环超3700小时;K||Cu电池可以稳定运行超过800个循环,并且库仑效率超过99%;K||石墨电池在经过1500次循环后仍有74.7%的容量保持率;K||PTCDI电池实现了2100次的稳定循环,运行时间超过一年。同时,基于PTCDI正极和石墨负极的2.18 Ah软包电池,在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无明显衰减。本工作拓展展示了柔性钾离子基纤维电池,证实了这种电解质的高度可塑性。
I 对电解液设计的新理解
从自由度(DOF)的角度设计电解质,可以为电解质改性提供新的解释。例如,在传统低浓度电解质中,包含K⁺三维运动和高自由度溶剂的电解质体系可以被视为K⁺通量的自由度为3(图1a)。近年来,已有大量的工作用于开发及改进现有电解质,主要是通过添加大量盐类/惰性非溶剂稀释剂/不溶性固体,制备了高浓度/局部高浓度/悬浮电解质,以实现改善电池性能的某些期望特性(图1b)。基于自由度概念,这些电解质改性实质上是降低了K⁺的自由度,以促进电化学性质。具体而言,添加盐类增加了阴离子和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约束了K⁺的自由度;盐的添加还促进了K⁺的浓度增加,减少了每个K⁺可以占有的空间自由度。电解质体系中的惰性非溶剂稀释剂和不溶性固体占据空间位置,不仅不参与K⁺的溶解作用,而且压缩了K⁺的可移动空间,降低了K⁺的空间自由度。此外,去除自由溶剂是固态电解质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图1c)。然而,由于缺乏溶剂,一些K⁺仅能在特定功能团之间跳跃,可能会导致显著的极化和离子电导率的降低。在先进的电解质设计中,电解质系统中使用适当的溶剂作为离子润滑剂更有益。本工作通过考察溶剂分子和阴离子的尺寸,选择多孔基质(ZIF-7)作为钾离子通量“整流器”,控制有机溶剂分子的含量,进而调控K⁺通量自由度(DOF = 1,图1d)。
图1. 从自由度出发设计新型电解质。(a、b)使用传统的低浓度电解质(a),自由溶剂分子对K⁺离子的运动具有较高的自由度(DOF = 3),这通常会导致青苔状K的形成、K失活、K枝晶、严重的副作用和低库仑效率。为了方便起见,传统液态电解质(如1 M KFSI EC/DEC)中K⁺通量的旋转自由度被省略,因为它们对离子运动影响不大;如(b)所示,添加大量盐类/非溶剂共溶剂/不溶性固体等到电解质中,构建高浓度/局部高浓度/悬浮电解质等行为。根据自由度的角度,这种电解液改性压缩了K⁺通量的可移动空间,从而阻碍K⁺通量的高自由度运动,迫使其自由度降低,并通常减少钾枝晶和副反应的形成;(c)固态电解质中K⁺通量主要由离子传导基团支持。虽然其自由度不高,可能会减少枝晶形成的可能性,但离子跳跃运动通常会损失很多离子导电性;(d)本研究中描述的K⁺通量整流电解质使K⁺的自由度较低(DOF = 1),降低了电极-电解质界面反应,实现了高度稳定的电化学反应,同时有利于形成致密均匀的K金属沉积。
II K⁺通量整流电解质的特性
如图2a所示,K⁺的运动被限制在一维空间,与传统的1 M KFSI EC/DEC电解质中的自由度为3的K⁺通量相比,K⁺通量的自由度被降低(DOF = 1)。本工作发现这种低自由度的电解质具备更优的电化学性能(如图2b)和高灵活性、可塑性、和不燃性(图2c-e),其内部离子构型表现为相对协调态(图2f),这与其基质(ZIF-7)和离子、溶剂的尺寸有关(图2g)。并且,这种ZIF-7基质可以在1 M KFSI EC/DEC电解液中稳定存在(图2h)。低自由度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低于传统的1 M KFSI EC/DEC电解质(图2i),但前者的氧化稳定性优于后者(图2j)。
图2. K⁺通量整流电解质的特性。(a)所设计的PIBs电解质的示意图,其中K⁺的运动被限制在一维空间。与传统的1 M KFSI EC/DEC电解质中的自由度为3的K⁺流通相比,K⁺流通的自由度较低(DOF = 1);(b)K⁺通量整流电解质与1 M KFSI EC/DEC电解质的各项性能的对比;(c)K⁺通量整流电解质制成的柔性电池的示意图及其横截面SEM图;(d)不同形状和尺寸的K⁺通量整流电解质的光学图像;(e)两种电解质的火焰测试对比;对于1 M KFSI EC/DEC电解质,在火焰测试中使用了浸泡过电解质的玻璃纤维隔膜;(f)纯有机溶剂(EC/DEC,1/1,体积比)、1 M KFSI EC/DEC电解质、饱和的KFSI EC/DEC电解质和K⁺通量整流电解质的拉曼光谱;(g)电解质中FSI⁻和溶剂的分子尺寸,以及ZIF-7的通道尺寸;(h)ZIF-7薄膜在1 M KFSI EC/DEC电解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的XRD对比;(i)两种电解质的交流阻抗谱;(j)两种电解质的LSV曲线。
III 电解质对于K金属负极和石墨负极的可逆性和稳定性
图3a中的结果证实配备K⁺通量整流电解质时K||K对称电池的寿命能够延长,说明其枝晶的生长得到了抑制。与使用1 M KFSI EC/DEC电解质相比,使用K⁺通量整流电解质的K||Cu电池的金属沉积-剥离的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图3b,c)。此外,K||石墨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提升到了1500圈,且库仑效率达到99.94%,说明石墨负极的可逆性高(图3d,e)。
图3. 钾电池中钾金属负极和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a)两种电解质在对称电池中的循环表现。插图:DOF = 3 电池发生短路时的电压变化;(b)K||Cu电池的库仑效率与循环次数(上图),以及在K⁺通量整流电解质(DOF = 1)中循环的所选充放电曲线(下图,电压vs.容量)进行了对比。插图:使用两种电解质的沉积钾的SEM图像,比例尺:10 μm;(c)使用不同电解质运行的K||K和K||Cu电池的对比运行时间;(d)K||石墨电池的充放电曲线。(e)使用两种电解质的K||石墨电池的循环性能。
如图4a,b的原位XRD测试结果所示,在使用1 M KFSI EC/DEC电解液时,钾金属沉积的同时会产生CH₃COOK(源自电解液的副反应),而使用K⁺通量整流电解质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解释了其沉积-剥离效率高。XCT图像证实使用K⁺通量整流电解质时,对称电池循环100小时后未产生钾枝晶,而相同情况下使用1 M KFSI EC/DEC电解液能够观察到明显的钾枝晶(图4c,d)。
图4. 金属电极的界面化学和形态表征。(a、b)使用两种电解质的K||Cu电池的原位XRD测试;(c)K⁺通量整流电解质配置的K||K电池的截面XCT图像(顶部)和K金属底表面图像(底部),左侧为初始状态,右侧为经过100 h循环后的电极-电解质界面。比例尺:100 μm(顶部);1 mm(底部);(d)使用1 M KFSI EC/DEC电解质渗透的玻璃纤维组装的K||K电池的截面和K金属底表面XCT图像,循环100h前(左侧)和循环100h后(右侧)。比例尺:100 μm(顶部);50 μm(中部);1 mm(底部)。
IV 电解质对正极的稳定性
对于易溶解的PTCDI正极,由于K⁺通量整流电解质中的溶剂较少,PTCDI正极的循环寿命得到了大幅提升,在2100次循环后仍然能达到76%的容量保持率(图5a,b),这种循环性能远超图5c例举的对比案例。此外,由于氧化稳定性的提升,这种电解质能够被用于匹配高电压的KVPF正极。相比传统的1 M KFSI EC/DEC电解液在3.9 V左右的氧化分解(图5d),使用K⁺通量整流电解质时,KVPF正极成功运行超1000圈(图5e)。
图5. 正极侧的电化学性能。(a、b)PTCDI||K电池使用两种电解质的长期循环性能(a)和典型的充放电曲线(b);(c)在已报道的不同研究中从不同角度比较优化后的PTCDI电池的结果,包括有机和水系,以及电极优化策略;(d)使用两种电解质的KVPF||K电池的电压曲线;(e)使用DOF = 1电解质的KVPF||K电池的循环性能。
V 全电池的循环特性和功能扩展
最后,使用K⁺通量整流电解质组装了全电池。在50 mA g⁻¹的电流密度下,石墨||PTCDI全电池能够连续循环超过160天(图6a,b)。通过增加电极的负载量实现了2.18 Ah的软包电池的制造(图6c,d)。在100次的充放电循环后,软包电池的容量几乎不衰减。即便在放电的中途中断72小时(图6e),也不对容量造成影响,表明这种电解质的自放电很小(图6f)。此外,基于电解质的可塑性,还制造了纤维电池(图6g,h)。单个柔性纤维电池可以在不同的弯曲条件下点亮LED,且随机切割成三个电池后,其任可正常运行(图6i)。
图6. 全电池的循环特性和功能扩展。(a)半电池和全电池的典型充放电曲线;(b)在50 mA g⁻¹的电流密度下,石墨||PTCDI全电池连续循环超过160天的性能;(c、d)在高正极质量载荷下(约25 mg cm−2)使用K⁺通量整流器电解质的2.18 Ah软包电池的充放电曲线(c)和循环性能(d)。插图(d):制作的软包电池的光学照片;(e)运行过程中中断72 h后的石墨||PTCDI电池的充放电曲线;(f)不同电池完全充电后的电压vs.时间曲线;(g、h)活性材料涂覆后的柔性纤维电极的SEM图像(g),绕线示意图(h)和相应的横截面视图(h)。比例尺:100 nm(h,右侧),1 mm(其他);(i)单个柔性纤维电池可以在不同的弯曲条件下点亮LED,且随机切割成三个电池,其仍可正常运行。
本文通讯作者
▍主要研究成果
▍Email:luba2012@hnu.edu.cn
撰稿:原文作者
Nano-Micro Letters《纳微快报(英文)》是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在Springer Nature开放获取(open-access)出版的学术期刊,主要报道纳米/微米尺度相关的高水平文章(research article, review,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highlight, etc),包括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合成表征与性能及其在能源、催化、环境、传感、电磁波吸收与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已被SCI、EI、PubMed、SCOPUS等数据库收录,2022JCR影响因子为 26.6,学科排名Q1区前5%,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1区TOP期刊。多次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上海市精品科技期刊”等荣誉,2021年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欢迎关注和投稿。
Web: https://springer.com/40820
E-mail: editor@nmlett.org
Tel: 021-34207624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