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或布局思路。一张画中,留白处不着笔墨,留给欣赏者充分的想象空间。这种意境,显然要比处处落笔更为高明。
将留白理念搬到规划领域,前几年可谓风行一时。一定意义上,规划倡导留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我们的一些地区恨不得将辖区内的每一寸土地都铺上项目,其结果就是效率低下,乃至一地鸡毛。张弛有度,注重留白的规划思想非但不会拖累发展的脚步,而且能够使发展变得富有效率。另一方面,留白意味着留下适当的农村空间,注重自然保护,这也是值得肯定的。
但需要看到,留白的理念依然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留白处无论如何还是从属于依附于落笔处,如何留白于乡村,依然服从于城市如何布局。其次,如何留白完全取决于画图人,在城市规划上,则取决于领导和规划者的主观意图。也就是说,“留白”这个理念进一步凸出了领导的重要性。如何留白,以及留多大白,取决于某几个人的偏好和风格。我们很容易理解由此产生的问题。
对于乡村和自然保护来说,重要的不是留白,而是限制画图人挥洒的空间。人类应该自我限制,将发展在空间上严格限制于城市,将自己关在城市这个笼子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自然和农村用地。
以上海为例,我国规定的城市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万人,所以,占用的建设用地应该是2500平方公里以下,何以现在要占据3100平方公里以上?细究原因的话,还是能够找到一些的。例如,太过偏远的新城新镇,导致人口不愿意进入。甚至已经在其中工作的人们,也坚持在城区居住。显然,当初的肆意挥洒没有尊重客观规律。又如,我们的发展体制似乎是让每个层面的政府都得有施展的空间。于是每个镇都有建设用地,太多的镇拥有区级乃至市级园区,用张五常的话来说,这是“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没错,但也助长了土地的低效利用。再如,农村的宅基地因人口大量进城居住而闲置空置。
也就是说,仅依靠留白不足以有效保护农村,需要在法律上对城市扩张进行更严厉的限制。同时,一些体制上的改革也是不能回避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