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ouchangwan 余小波和学生们的周末沙龙

博文

敬过往,致未来,2024年回望

已有 571 次阅读 2025-3-27 16:32 |个人分类:沙龙纪实|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时间:2025110

地点:阳光100国际新城204

主持/撰稿王彬涵

参与者:余小波、王志芳、张欢欢、谢钰文、刘宏宇、王彬涵;[线上]仇国伟、唐佳莉、刘欣莲、廖娜、吴淑娟、梁展华、张荆乐、张靖、陈静、王刚、罗执玉、刘华丹、郭小颖、徐晓茗

 

日升月落,寒来暑往,时间的年轮又添一圈。在辞旧迎新的特殊节点,驻足回望时空经纬中的大事小情,感知这一年的酸甜苦辣表达这一年的爱与感恩。在本期沙龙前,我们收到了来自湘水余波在读同学们的年度关键帧或关键词,在张张图片与字字感悟中,我们发现,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而这些不同往往又汇聚相同的感受。

一、群山绵绵,在翻山越岭中修炼自我

于多重角色中探寻平衡过去一年,我们或许曾在陡峭的山坡前感到力竭,或许曾在浓雾弥漫的山间迷失方向,但正是这些挑战,促使我们在困境与迷茫中不断寻找前行的道路,激发自己的潜能。作为全日制毕业生的谢钰文坦言,步入研三后,大家需直面写论文与找工作的“大山”,如何平衡、路在何方的“雾霭”弥漫在山间,遮挡了视线,压力与迷茫自是难免,但他坚信迈过这道坎,定能看见更加靓丽的风景。王彬涵也有类似的感受,认为这段磨砺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道路。刘宏宇认为在不确定的状态下,我们仍旧要寻找到一个“平衡点”,学会处理好论文写作求职备考的关系,在有序的学习生活中抚平焦虑、提高效率。

同样在寻找平衡的,还有湘水余波的在职硕士们。作为准妈妈的梁展华,面对教学工作中的全新要求、学业中的论文写作、人生中的全新角色,在努力保障好学生课程体验稳步推进论文撰写的同时,细心准备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在多重身份的拉扯中寻得“平衡”并抓住孕期将带班经验、教学案例、优秀模板整理成册,为未来“蓄力”作为准妈妈班主任的陈静同样在孩子照料、班级事务等“千辛万苦”中寻求平衡、坚守己责。在张荆乐看来,如何平衡好年末各项行政工作、如何按质按量完成学位论文和职称申请材料、如何帮助艺术薄弱生有效提高学习成绩都是他当前面临的“挑战”,人生恰如“一座山翻过一条河,千山万水永不寂寞”,与层出不穷的新挑战交手是常态,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承担着跨年级教学任务班主任职责的张靖也总是“忙碌”在学生发展、教学研讨、教育培训等事务中,但他也习得了如何在忙碌中保持平和的心态,在挑战中寻找成长的机会。

入职江苏开放大学一年有余的仇国伟向我们分享了他担负的“主责与主业”,在教师与辅导员的双重身份中,实现了教学、科研、学生管理等协同发展。在工作实践中他深刻体会无论是与学生交流还是跟领导沟通,无论是课题申报还是文书撰写,有序的表达和流畅的写作都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撑,也分感谢湘水余波沙龙上“口头表达”与“文字写作”两项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于全新视域中摸索道路作为湘水余波的新鲜脉流,郭小颖向我们讲述了她的来时路上半年她潜心准备申硕考试,白日里尽职尽责做好教学工作,晚上则常常挑灯夜读,最终以优异成绩步入全新“学习”阶段;下半年从城区调任至乡镇学校,作为区骨干教师和校级领导,她着力提升专业素养与管理效能,以奋进的姿态应对着新环境和新身份带来的挑战。同样处于工作调动适应期的,还有自衡阳调入深圳的刘欣莲。面对新的学生群体和新环境的快节奏高要求,让她进入了早六晚十与两点一线的“忙碌”中,但自己始终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工作,“接纳”各类挑战,承担起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责任。

学贵乎日新罗执玉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后,投入大量时间全面系统地“学习”教育统计学相关知识,构建起科学规范的量化研究知识体系,为后续开展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徐晓茗在职业发展中也始终秉持“探索”与“精进”的理念,主动突破舒适区,通过接触前沿理念,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创新方法,展现出知行合一的专业追求。张靖则以“做中学”驱动专业新发展,在学术写作,公开课、示范课、送教下乡课程研发,精品课、数字微课比赛等专业训练中付许多努力,从一开始的畏难到如今的“适应”,他在“硬做”中突破了我。

二、流水潺潺,在顺逆交织中突破自我

于久久为功中盈满硕果在时光河床中,每一份坚持都如同细水长流,终将汇聚成河,在岁月的深处盈满硕果。回顾过去一年,张荆乐顺利完成了教研任务、支教任务、论文发表、市级公开课,稳步推进着硕士论文撰写,顺利通过高级职称评定,这些经历都让他深刻体味到压力与收获交织的“充实”感。唐佳莉亦顺利评上高级职称,带领团队在湖南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中荣获一等奖,顺利通过论文开题与中期答辩,在心态上有新的收获,在事业上有新的成长。

吴淑娟也向我们分享了一年来的三大“成绩”,所带学生从入学时不足200分逆袭至高考600余分,宝宝从6斤长到20斤,自己成功克服孕期高血糖、把控住体重,她在育人与育己中感受到了相信与坚持的力量。廖娜自九月份担任班主任以来,全心投入班级管理和班风建设,而学生的主动配合也让她倍感欣慰,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她深感班级学生“热爱”,也深感教育工作的幸福。过去一年,张欢欢在学业与求职“点滴收获”中为学习生涯再添色彩,她借用罗振宇跨年演讲中契顺和尚所言惠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与大家共勉,看似远在天边的目标,一步一步地走,也总能到达,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于多重磨砺中厚积成长成长如蝴蝶破茧,历经磨砺才换来蜕变振翅梁展华在多重身份的交织中实现“新生”,孕后生活节奏的重构,让她逐渐挣脱完美主义的桎梏,教学上学会接纳学生认知节奏,以静待花开替代懊恼苛责,学术上视返修意见为精进阶梯,以动力替代压力陈静在工作、育儿、学业的兼顾中练就高效的时间管理能力,在“苦中作乐”与“苦尽甘来”的坚持中实现自我突破,向着更加从容美好的未来迈进仇国伟亦在学生管理、家校沟通等多重挑战中锤炼韧性,沉淀契合高职教育规律的管理经验,实现事务执行到教育智慧的深层转化。刘宏宇则是在校级 部门助管和暑期企业实习的磨砺中形成“复盘”意识,从初期因工作需求被动进行复盘,到后期发展为个人思维方式,她意识到定期的回顾与反思可助我们动态修正,识别改进空间,提炼有效经验,从而推动综合素养的持续迭代。

间如“流水”,看似缓淌实则飞逝,身处其中只觉清流缓缓,蓦然回首方浪涛匆匆谢钰文体悟到研途应破除随波逐流之惯性,以明确目标勘破迷雾,以跬步躬行丈量路途,在知行合一中丰盈这程山水的人生厚度。竞争如“洪流”,赶考途中拍下的一张照片让王彬涵心生感触,闷着头往前冲、向上走,每一位赶考者都付诸了全力,但机会有限,总会有遗憾和不易,我们要做的和能做的,便是持续提升能力、增强意志,相信定能在洪流中寻到一片立足之地,实现自我价值。

三、跨越山川,在煦色韶光中滋养自我

于相知相伴中充蓄能量。跨越时间的山川河流,荆棘载道、浪潮翻涌自是难免,有同行者相伴左右,或能温暖一程。回顾过去一年,张荆乐倍感“幸运”,下乡支教期间,他抓住通勤时间复习,如愿通过申硕考试,正式成为余门的一分子。在导师悉心指导下,结识诸多优秀同门,感受到师门温暖,感念家人的全力支持与孩子的懂事体贴,让他得以兼顾工作与学业。忙于学业与工作的罗执玉亦在“生活”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在专注于个人发展时,孩子在无督导下表现更加出色,家庭在相互理解与共同成长中愈发温馨。

作为新手妈妈的梁展华也表示非常“感恩”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同事温情友善的帮助以及余老师给予的理解与支持,这些温暖关怀都化作了她不断奋进的动力。“二胎”宝贝的到来为吴淑娟带来了更多的甜蜜与挑战,大宝的成长与懂事让她倍感欣慰,激励她更加从容地去迎接生活的变化。在与师长挚友的互动中,张欢欢深切感受到“一切美好事物都是深度关系的产物”,不论是师长同窗还是知己朋友,交互愈密切,对彼此的生命参与愈多,这份情谊便愈加深厚、绵长。而这样的情谊将化作前行路上的星光与和风,点亮迷茫的夜空,抚平跋涉的疲惫。

于切身体验中觉知珍宝一路披荆斩棘、乘风破浪,遇力不从心之时,方知身体乃革命本钱,晨昏不可颠倒,三餐不可敷衍。过去一学期,廖娜曾因工作劳累四入急诊,在髋关节发炎导致无法行走后,她深切体悟到健康是事业和生活的根基,需要更好地平衡好工作与身体唐佳莉也在亲人身体抱恙、自己两度住院的过往经历中,切实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吴淑娟发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态切实影响着学习工作的状态,力不从心之时不妨放缓节奏,以健康为轴心重塑生活优先级。

从象牙塔中的书香,到市井中的烟火气,年度总结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顾与记录,更是一幅群体奋斗的缩影:在高压中寻找平衡,在复盘中精进,在不确定中保持行动……之所以选择勇敢地逆势而上,不是因为它轻而易举,而是因为它正确且艰难,正如张欢欢所遇到的“突然放晴的傍晚”,不论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境况,总有拨云见日的时刻。“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边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晖之时”。

王老师对同学们的年度答卷给予充分肯定,为同学们在学业探索、职业发展、生活规划等方面展现出的奋斗姿态点赞。她指出2024年是大家奋斗的一年,过程中有苦也有乐,是痛并快乐着的。但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正因我奋斗,所以我青春”,希望大家2025年朝着心之所向,继续保持奋斗进取的姿态。

余老师表示,今天沙龙以年末总结为主题有几个用意:一是在回望中看清来路,走好下一步。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是有自我意识的,我们会思考我是谁?我在哪里?我要做什么?每位同学都能以此为契机,沉下心来回顾梳理一年的经历,便于我们下一步能够走得更清晰、更明朗。二是在交流中汲取养分,获取正能量。在这样畅所欲言的氛围中,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同学们拥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彼此之间可以分享成功的案例或失败的教训,这对于余门每个人来讲,都是大有裨益的。三是在倾听中增进了解,指导个性化。老师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同学们的境况与困难,方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余老师欣喜于大家的收获,亦感受到了大家的不易,希望大家莫以身体健康为代价换取世俗成功。身体是一切的基础,在干事创业中不能以身体健康为代价,进行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这是得不偿失的。二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庭。父母、爱人、孩子、朋友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注重家庭、保障好生活,才能在工作中保持充沛的动力。三学有所获才是研途的最终目的。为什么强调大家要写好学位论文?这只是科研训练的一个手段,希望大家在严格的学术写作中经历脱胎换骨的磨炼,获得方面的收获。

于自省中沉淀智慧,于聆听中积蓄力量,于追问中修正方向。不论是有所得于岁时,还是有所失于春秋;不论是站在聚光灯中央,还是独自在暗处追光;不论是肆意盛放,还是蛰伏等待,只要步履不停,时间的山川会指引我们穿过迷雾,奔赴下一场山海。敬过往,致未来,个体翻山越岭的步步足迹,终将汇聚成时代爬坡过坎的滚滚征程,“一山又一山,山山相连;一程又一程,程程跋涉。千山过尽的我们,终将迎来万里星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8771-1479557.html


下一篇:“同舟问道”预盲审意见共研会(2025.03.29王彬涵)
收藏 IP: 113.247.108.*| 热度|

1 王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0 1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