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背景
质子交换膜(PEMs)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高转化率和低污染的化学能到电能的转换装置。传统聚合物膜的无定形性质不利于构建规整的传递通道并优化载体浓度,难以兼顾膜的高质子传导率和高结构稳定性。共价有机框架(COFs)的有序孔道和高热/化学稳定性为进一步优化PEM的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COFs多为纳米或微米级晶体粉末,其不溶性和难加工的特点导致其难以成膜。COF纳米片(CONs)具有超薄的厚度,在保留块体COF材料结晶多孔特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溶剂分散性和可加工性,有望成为新型质子传导膜材料。然而,将CONs组装成COF膜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CONs片层间缺乏足够的相互作用,易造成松散堆积的膜结构及较差的机械性能。
图文详解 针对上述问题,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唐韶坤教授团队以蚕丝纳米纤维(SNFs)为纳米粘结剂,将带有丰富磺酸基团的CONs(SCONs)组装获得稳固的SCONs基质子交换膜,如图1所示。SNFs是从天然蚕茧中得到的具有纳米级直径的丝纤维,拥有高机械强度、优异的成膜性和丰富的功能基团。所制备的SCON/SNF膜结构致密,机械完整性高,稳定性好,且具有优异的质子传递性能和氢燃料电池性能。 图1. SCON/SNF膜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SCONs通过自下而上界面聚合法合成,具有2.9 nm的超薄厚度和2 μm的横向尺寸,从其高倍率TEM图中可见清晰的晶格条纹,表明其结晶特性(图2)。SNF是从天然蚕茧中剥离得到,具有微米级长度,直径约为20 nm。从SCON/SNF复合物的TEM图中可看到丝纤维和纳米片相互缠结(图2f)。 图2. (a) SCON的AFM图 (插图为其分散液照片) ;(b) (c) SCON的TEM图;(a) SCON的AFM图;(d) SNF的AFM图 (插图为其分散液照片) ; (e) SNF的TEM图; (f) SCON/SNF的TEM图 (插图为其分散液照片) 。 在pH值为7(制备SCON/SNF复合物的实验条件)时,SCON的Zeta电位值为-42.2 mV(图3a),这源于其骨架上_SO3H磺酸基团的解离。在相同pH下,SNF的Zeta值为-34.3 mV,二者都带负电,这表明静电相互作用对SCON/SNF复合物的形成贡献较小。鉴于SCON的骨架中存在丰富的含O/N基团,以及大量的C=O和 NH基团包含在SNF的化学结构中,对SCON、SNF和SCON/SNF复合物的FTIR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相比于SCON和SNF,SCON/SNF复合物中SCON的C=O, S–OH以及SNF中的C=O出现了红移(图3b)。同时,XPS O1s的分峰结果表明,相比于SCON,SCON/SNF复合物的SO3-峰和C=O峰向高结合能位置移动(图3c),且对N1s的分峰可看到SCON/SNF复合物的N-H峰也移向高结合能处(图3d)。上述结果证实了SCON和SNF间存在氢键相互作用(图3e),这可通过SCON和SNF间非键相互作用分子模拟进一步确认,即氢键相互作用占比最高(图3f)。 图3. (a) SCON和SNF的Zeta电位图;(b) SCON、SNF和SCON/SNF复合物的FTIR图;(c) SCON和SCON/SNF复合物的O1s XPS图;(d) SCON和SCON/SNF复合物的N1s XPS图; (e) SCON和SNF间氢键作用示意图; (f) SCON和SNF间非键相互作用分子模拟。 进而采用真空抽滤的方法制备SCON/SNF膜,通过改变SCON和SNF的质量比(1:1, 2:1和4:1,SNF的质量恒定),制备得到了SCON/SNF-1膜、SCON/SNF-2膜和SCON/SNF-4膜。如图4所示, SCON/SNF膜表面具有相对平整的表面形貌,随着膜中SCON含量的增加,纳米片出现一些聚集(图4a-c)。膜断面SEM图可看到SCON/SNF膜具有连续致密微观结构(图4d-f),这得益于SCON和SNF间形成的氢键相互作用。并且,SCON/SNF-1膜、SCON/SNF-2膜和SCON/SNF膜的厚度分别为7.5, 8.3和10 μm,这与膜中SCON的含量成正比。 图4. 膜表面SEM图:(a) SCON/SNF-1;(b) SCON/SNF-2;(c) SCON/SNF-4。膜断面SEM图:(d) SCON/SNF-1;(e) SCON/SNF-2;(f) SCON/SNF-4。 当进一步增加SCON和SNF的质量比为8时,所得到的膜在从基膜中分离时破碎,表明膜中恒定质量的SNF难以对高含量的SCON起到粘附作用(图5a)。XRD结果表明SCON/SNF-4膜具有高结晶性(图5b)。拉伸测试结果表明,SCON/SNF-4膜的拉伸强度可达到141 MPa(图5c和5d),这得益于SNFs和SCON间形成的物理缠结和氢键相互作用,进而有助于膜中应力分散。并且,SCON/SNF-4膜表现出高柔韧性(图5e)。 图5. (a) SCON/SNF-1, SCON/SNF-2, SCON/SNF-4, SCON/SNF-8膜照片;(b) SCON/SNF-4。膜XRD图:(c) (d) SCON/SNF-1, SCON/SNF-2, SCON/SNF-4和SNF膜拉伸性能;(e) SCON/SNF-4膜照片。 如图6所示,SCON/SNF-4膜展现出最佳的质子传导性能,其在80 ℃有水条件下的质子传导率高达365 mS cm-1,这归因于SCON的刚性多孔纳米通道、孔内的高浓度磺酸基团和SCON/SNF膜界面的氢键间的协同作用,有助于质子的高效传递。较低的活化能值进一步表明SCON/SNF-4膜内质子传递能垒较低。并且,将SCON/SNF-4膜组装成膜电极也取得了良好的氢氧燃料电池性能。 图6. (a) SCON/SNF-1, (b) SCON/SNF-2, (c) SCON/SNF-4膜阻抗;(d) SCON/SNF-1, SCON/SNF-2, SCON/SNF-4膜传导率:(e) SCON/SNF-1, SCON/SNF-2, SCON/SNF-4膜传导率阿伦尼乌斯拟合;(f) SCON/SNF-4膜传导率长周期测试;(g) SCON/SNF-4膜质子传递路线示意图;(h) SCON/SNF-4膜电池性能。
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借助蚕丝纳米纤维的高长径比和高柔韧性,通过物理缠结和界面氢键相互作用,有效增强了SCON片层之间的连接性,获得了具有致密微观结构、高机械性能、高稳定性和优异质子传导性能的SCON基质子交换膜,为设计和开发高稳固CON膜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文章信息 相关成果以“Silk nanofibril as nanobinder for preparing COF nanosheet-base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为题发表在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期刊。第一作者为李萍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为天津大学唐韶坤教授。 扫码获取全文 https://doi.org/10.1016/j.gee.2022.05.008
撰稿:原文作者
编辑:GEE编辑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