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队员之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毛宁波 生活笔记

博文

海外大庆稳步建成

已有 2611 次阅读 2012-10-10 07:01 |个人分类:中国能源|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海外, 大庆

中广网北京2012年10月2日消息(记者刘钦 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时下,当国内一个个油田发出告竭的警示信号时,人们的需求却并没有减少。然而,冰冷的现实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敦促着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新的市场,同时也搭建和其他国家的友谊桥梁。

  记者走进伊拉克战后,第一个恢复重建的中国油田――中石油艾哈代布油田,这里的原油产量9月底再度出现飞跃,突破600万吨大关,更为关键的是,二期项目油田年产能比预期提前一半时间完成,并已经获得当地政府的认可,这究竟如何完成?

  今天,越来越多的汽车正在涌向我们的马路,这首先为我们敲响了汽油消费的警钟,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在谈到,我国超过56%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时,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李寿生:我们自己的原油产量就是2亿多吨,每年消耗的原油4亿多吨,所以我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还是比较高的。1到8月份的增长的总体情况来讲,今年的(原油产量)下行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从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包括能源安全的角度,依靠国际市场还是必不可少的。

  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能源供给就像一个国家的命脉,谁掌握的资源多,谁就更有主动权。对石油资源的渴求成了中国几代人追求的目标。然而现在,我国最大的几个石油项目――大庆、胜利等一些油田中的很多地方已经接近枯竭,像大庆1205钻井队队长李新民,这样新时代的中国石油人不得不率队出征海外:

  李新民:在我们这一代,环境变了,在新的环境下,如果没有市场,我们这支队伍就很难有发展。

  1997年6月,中石油与当时的伊拉克政府共同签署了艾哈代布油田开发产品分成合同,这成为了在伊拉克这个石油高端市场上,中国迈出的第一步。后来由于战争和国际制裁,项目执行一度搁浅,12年后,在中方强烈要求之下,再加上战后伊拉克自身更需要资金的注入,终于在2008年11月,中国石油再度与伊拉克石油部正式签署《艾哈代布油田项目开发服务合同》。中石油绿洲公司总经理陈镭:

  陈镭:2008年10月11日,从这往后算6年,实现11.5万桶就行了,3年实现2.5万桶,但是我们实际上第三年时候就实现了14万桶,大大的超出了预期,大大的超出了合同,这样把投产的高峰时间提前了,这样的经济效益就大为的改观了。

  今年9月25号,艾哈代布油田原油产量已经达到602万吨,油田正保持每天14万桶以上的产量平稳运行。同时,从去年7月已经开始提油,到目前累计有500万桶,也就是70万吨原油被运回了国内。

  在国际市场上,项目推迟要被罚款,而提前完成,事实上,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合作方会质疑你的工程质量,还有可能让你全部推翻、重新再来,“中铁建”在沙特的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但这一次,伊拉克石油部部长阿卜杜?克里木?鲁艾比的回答是:good!

  阿卜杜·克里木·鲁艾比: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工作都进行的非常顺利,我对中国朋友在整个项目中,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执行速度感到非常惊讶,这个项目推动了伊拉克的重建,成为其他合作项目的典范。

  在陈镭看来,这就像一场博弈,而帮助当地“重建”则是其中的重要砝码:

  陈镭:合同里分成了两期,你怎么可以这样做?谁允许你这样做?怎么可能被允许?这一切都有实力的较量,按照我的这个做是双赢,按照你那个做是双输,当时要抓住很多方面的心态,因为它重建需要一个刺激,国家也需要一个刺激,人民需要希望,政府需要刺激,这个时候它也认同我们这种比较具有挑战的提议。

  艾哈代布项目只是中石油,也是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的众多项目之一,中国的石油企业海外征程起步晚、底子薄,像伊拉克这种高端市场,曾经也是我们难以望其项背的,但今天,就像这里一样,在包括苏丹、沙特等很多地方,中国石油企业都牢牢站稳了脚跟,海外大庆的步伐正在稳步推进,可以说,仅靠勤奋是远远不够的,更为关键的则是“智慧”和“责任”。

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12/10/08/001394703.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26-620938.html

上一篇:东方物探精细油藏描述关键技术受专家好评
下一篇: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收藏 IP: 27.20.139.*| 热度|

5 张伟 赵建民 朱晓刚 刘波 汪晓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6: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