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5月14日教育部地震勘探课程虚拟教研室通过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平台在线上成功举办了2022年度第四期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教研活动邀请电子科技大学彭真明教授做了“项目式(PBL)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专题讲座,讲座结束后,在教研室主任毛宁波教授主持下,彭真明教授就项目式教学和参加研讨会的教师们进行了广泛讨论。
彭真明教授的讲座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PBL的由来,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
在谈到“PBL的由来”,彭真明教授介绍了PBL起源和发展。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思想最早源自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他反对传统的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育,主张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情境中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这为PBL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初杜威的学生克伯屈(William H Kilpatrick)提出了设计教学法,主张学生参与有目的的活动获得知识,最早在美国主要是针对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的一些创新学习模式。70 年代,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被引入到医学、法学、语言学、哲学、逻辑学、数学等领域的学习。直到上世纪90年代,PBL才真正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PBL与一些同属归纳教学法的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案例式学习(Case-Based Learning)和及时教学法(Just in Time)等学习模式相似,这些教学方法均以学习者为中心,赋予学生更多的责任,学生从现实中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如今,随着PBL的推广和发展,构成了新的挑战式学习(Challenge-Based Learning)模式,有人也称为这是PBL 3.0时代的到来。
在谈到PBL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彭真明教授分享了“机器视觉及应用”PBL教学实践及效果。他认为PBL教学重点要开展教学设计,过程管理和教学评价三方面的工作。教学设计原则:既要完整涵盖课程的知识体系,又要针对不同教育对象,设计不同知识层面的具有一定挑战度,通过挑战又能完成的项目。教学实施过程:涉及项目如何启动、计划,执行,结题及评价等各个环节,均需要教师的干预、指导和监督。教学评价:报告的规范性,PPT结题分享,师生共同评价。
彭真明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导师,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及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电子科技大学“成像探测与智能感知”实验室及科研团队负责人,2021年入选教育部第四批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全国10人)。主要从事信号与图像处理,机器学习与智能感知,遥感图像处理与场景理解,地震波成像反演及油气储层预测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主持和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国防预研、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及企业合作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3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60余项,获授权专利100余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多项。以下是彭真明教授的博客,微信公众号和实验室信息:
彭真明教授科学网博客
“闻道研学”微信公众号
电子科技大学成像探测与智能感知实验室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5: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