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哥廷根的气温有所回升,细雨时断时续。周日的午后,我和房东到小城西南的Kiessee湖边散步,此处毗邻莱讷河,因早年人为开采砂石后积水而成,如今已成为景色宜人的休闲健身景点。我们边走边聊,讨论着旁边专心觅食的苍鹭和乌鸦在不同文化中的形象。
当走到湖西侧的坡地边,草地上拱起的密密麻麻的小土丘吸引了我的目光,虽然此前在地理系旁边的草坪上看到过类似的土丘,但仅仅以为是人为堆肥,并未多想。当我随口问了一句,这是人们堆的肥料吗,房东说这是鼹鼠(Mole)挖洞导致的,我听到后惊讶极了,没想到小小的鼹鼠竟有如此强的挖洞能力!当我们走到另一片草地上,我看到一排弯弯曲曲的土丘,很明显这是同一只鼹鼠的挖洞轨迹。我走到土丘边,观察这些颜色灰黑且质地松软的土壤,大部分土丘结构为团粒状,直径可达30cm,高10-20cm,拨开土丘,土中也没有很明显的植物活根,草皮也并未破坏,仅露出一个小小的洞口。
鼹鼠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的温带地区,通常栖息在森林、草原、牧场、耕地边缘。在德国,唯一的鼹鼠物种——欧洲鼹鼠受到法律保护,它们并不是啮齿动物,但凭借着敏锐的触觉和强壮的前爪,擅长在地下挖掘隧道。通常,鼹鼠利用其铲形前爪每小时可以移动6kg泥土,每天可挖掘30m的隧道。与传统看法不同,鼹鼠并不吃植物的根,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昆虫、幼虫、蜗牛和蚯蚓。
对于这些神秘而勤劳的小动物,不同行业的人们对其印象差别很大。比如,农民并不喜欢鼹鼠,认为鼹鼠挖洞会破坏庄稼,导致作物的根系受损。因此,人们在过去会采取各种方法来捕捉鼹鼠,试图将它们赶出庭院和农田。
然而,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认为鼹鼠对土地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发现对于低渗透性土壤,结持性较为紧实,使得空气很难进入土壤内部,而鼹鼠的洞穴就像一条条通风管道,使新鲜的空气能够顺利地进入土壤,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提供充足的氧气。当有了足够的氧气,微生物就能够更加活跃地分解有机物,并将它们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养分,让土壤变得更加肥沃。其次,鼹鼠挖掘的地下通道还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积水和盐碱化,间接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不仅如此,鼹鼠的挖掘活动还促进了土壤的混合。它们在挖掘隧道过程中,会将深层土壤带到表层,同时也会将表层的有机物带到深层。这种混合不仅促使土壤中的养分分布更加均匀,同时植物的根系也更容易吸收养分。而且,鼹鼠的挖掘活动还能打破土壤中的板结层,使其变得更加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扩展。此外,鼹鼠还是土壤中害虫的天敌,它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会吃掉大量害虫和虫卵,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这不仅减少了农民使用农药的次数,还保护了土壤的生态环境,让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得以维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4-16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