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feng329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feng329

博文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全流程及HEC-RAS水动力模型实际工程应用

已有 1924 次阅读 2023-4-10 17:14 |个人分类:水利设计,溃坝模拟,一维二维建模,洪水评价,HEC|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审查常见问题及解疑

 

本篇章的解疑来源于水利部网站。

一、同一个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包含多座跨河桥梁,是否必须编制防洪影响评价报告?是多座桥梁统一编制一个防洪影响评价报告还是一桥一方案?

现答复如下:

根据《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等工程,应当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查等手续。根据《水利部简化整合投资项目涉水行政审批实施办法(试行)》(水规计〔201622号),水利部对投资项目涉水行政审批内容相近事项进行分类整合,将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审核、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批、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审批归并为“洪水影响评价类审批”。办理洪水影响评价类审批,可以项目法人为单位编制一份送审技术报告,技术报告应包含涉及情形相应内容,并符合原审批事项的有关技术要求。洪水影响评价类审批实行一个审批机关为主,有关机关会同或者参与的方式开展审批工作,只下达一份审批文件。

审批权限属于不同层级,由高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审批工作。审批权限属于流域管理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实施,有关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审批权限属于两级以上或者两个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原则上由上级或者共同的上一级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有关的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审批权限分别属于水利部和流域管理机构的,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审批权限属于不同流域管理机构的,项目法人可以选择向一个流域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由首先受理申请的流域管理机构牵头,会同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办理。各审批机关根据投资项目涉水行政审批主要内容确定牵头办理部门。

二、按照国发[2015]58号文件要求,编制《防洪评价报告》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编制防洪评价报告,也可委托有关机构编制,请问:1、如果申请人选择委托编制的话,那么被委托的机构是否必须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能进行方案编制?2、是什么样的资质?XXX大学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可行否?该大学资质业务范围为:水文分析与计算;水资源调查评价)

现答复如下:

《国务院关于第一批清理规范89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58号)明确,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批申请人可按要求自行编制防洪评价报告,也可委托有关机构编制,审批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申请人必须委托特定中介机构提供服务。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中介服务实施机构为具有编制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能力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三、根据2016519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9号),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审核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批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审批’4项,合并为洪水影响评价审批’1。请问地方各级水利、河道部门已经执行了吗?因为我们现正准备做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能否合二为一进行审批?

现答复如下:

经向有关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了解,目前淮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安徽省等流域机构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已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29号)及我部有关要求,将非防洪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报告审批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审核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批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审批归并为1项办理,申请人可编制1份送审技术报告,包含涉及情形相应内容,由审批部门受理后一并审查审批。具体审批办理条件可根据申请项目情况咨询相应审批部门。

四、在什么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应当就洪水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建设项目对防洪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报告,提出防御措施?

1. 洪泛区  2.蓄滞洪区

五、流域主河道右岸内建设景观类湿地工程(与生态水系类似工程,但建设单位非水利部门)是否必须要进行防洪影响评价,有其他程序审查么

现答复如下:

一、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二、在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未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流域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签署的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要求的规划同意书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六、我县有一旅游景观项目,拟在河道内修建人工湖、跌水等设施,该项目尚在可研编制阶段,请问作为该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要求建设单位办理哪些水利相关手续?除水土保持方案和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外还应办理哪些手续?为便于我县开展好水行政管理工作,望予以解答,谢谢。

现答复如下:

根据《水法》《河道管理条例》规定,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建筑物及设施,应当履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查制度。项目建设单位应将拟在河道修建人工湖、跌水等设施的工程建设方案报当地有审批权限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未经审查同意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

七、镇管小河道修建浆砌石护岸,长度为几百米,现在镇政府请设计单位进行了施工图设计。 1、这种项目是按水利基建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审批还是按照洪水影响评价类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建设方案审查?2、另外大中小型河流有没有分类标准?执行的什么防洪标准?谢谢!

现答复如下:

一、镇管河道修建浆砌石护岸工程,应属于水利基建项目,由地方负责审批。具体要件和项目立项等设计文件审批程序,建议向山东省或烟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咨询。

二、目前,我国大中小型河流分类尚无法律法规规定和正式颁布的分类标准防洪标准执行《防洪标准》(GB50201-20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河道周边土地开发利用率不断增大,临河建筑物与日俱增,部分河道侵占严重,导致防洪压力增大。加之部分河流沿岸临河建筑物设置混乱、布设不合理、阻水率增大、未经管理部门同意私设涉河建筑物等问题非常突出,已威胁到河道安全,使得河道防洪保障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建设非防洪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请批准时,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附具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防洪评价项目介绍

以一个标准的防洪评价报告为例,讲解报告编制整体流程


 


防评项目所需资料、主要计算内容、HEC-RAS模型发挥的作用

 

1、防洪评价相关规范要求
2、主要评价依据、资料要求
3、防洪评价主要内容
4、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

 

 

 

 

 


HEC-RAS一维水动力模型计算及在防洪评价报告中的编写方法

 

 

 

 

 


HEC-RAS一维恒定流、非恒定流的基本操作及建筑物模型的设置。


1、介绍一维水动力模型基本原理
2、河网及断面数据输入
3、建筑物模型的设置及计算方法的选择
4、边界条件的设置
5、模型运行设置及调试

image.png 

image.png 


 

 

 

 

 


HEC-RAS二维水动力模型计算和结果输出及在防洪评价报告中的编写

 

 

 

 

 


二维水动力模型适用条件、计算流程、参数设置,开展二维水动力分析


1、二维水动力模型基本原理
2、地形数据的获取与地形修正
3、网格的设置
4、糙率设置
5、非恒定流数据设置
6、模型运行设置
7、RASmappe可视化展示与成果输出

image.png 


 

 

 

 

冲刷计算模块

 

 

 

讲解冲刷计算,包括HEC-RAS中计算方法及规范计算方法


1、介绍RAS模型中冲刷模块计算方法
2、介绍水利、公路、铁路等规范中冲刷计算方法

image.png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SL/T 808—2021)研究与解读

 



根据防评编制导则,介绍防洪评价项目的建设程序、报告编制、项目审查等内容进行研究与解读并进行答疑讨论


1、规范中名词解释
2、介绍编制导则的总体要求
3、介绍防洪评价计算内容
4、防洪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



1、介绍防洪评价计算常用公式
2、介绍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
3、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审查程序
4、防洪评价报告的审查要点

1、对于整体内容及注意事项进行梳理

2、针对内容进行答疑讨论

交流 互助 视频 教程  V:shugu202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77877-1383693.html

上一篇:InVEST模型| 软件安装与固碳模块的使用
下一篇:【推荐】LEAP模型,怎么下载上手—低排放分析平台
收藏 IP: 106.112.15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5: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